摘要:学前教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各个国家的关注。本文对学前教育文化的适应性以及多元性进行了反思分析,以期为本国的学前教育提供借鉴,促进学前教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 文化 适应性 多元化
文化多元化是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文化在经过了碰撞以及整合等环节后形成这种现象。其中多元文化主义是对社会文化多样性具有积极态度的流派,也是世界范围内容所关注的问题。在学前教育中逐渐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包括外来文化的精华以及误用内容。因此,应在多元文化角度下对学前教育进行分析,使学前教育发展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
一、文化多元化思考
多元文化主义使社会对文化差异以及认同性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多元文化能否具有达到保留文化价值这一问题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布莱恩·巴利表明,多元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借着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表达了对平等的叛逃,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会导致文化失衡,具有更多话语权的文化由于对自身文化的追求而采用一些方式来达成目的,导致不公平的现象产生,其中儿童会受到这种文化多元性的影响。研究者提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再认识以及社会平等的经济分配之间创建对话平台。
在多元文化作为社会状态的批判中,倡导者对文化之间的平等进行了宣传,追求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但是实际上这种理念被改革者作为改变政治现状的手段,没有考虑到其可行性,在缺少平等对话的情况下,难以将主流文化的中心文化主义思想改变,也难以消除不平等的问题。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不合理的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具有不确定性,在主张平等的基础上使文化差异变得更加显著,并且造成了社会的分化。
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西方文化价值的公民,进而实现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展,而世界弱势国家通常只能将其作为文化被动接收。在缺乏西方文化的国家中,西方教育理念难以对该国的教育带来有效帮助,还会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文化殖民的严重后果。多元文化主义涉及教育在历史阶段中如何协调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内容,多元文化一般以强势的文化思想来影响教育各方面内容,传统文化在其中一直为无声的抵抗。虽然多元文化倡导教育使用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实际上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学前教育适应性思考
对于多元文化应保持理性的态度,而不是全部否定。我们应对多元文化主义以及多元文化的分界进行重新思考,其中多元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结果,与文化自觉的养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学前教育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学前教育的文化价值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国的学前教育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价值核心,与多元文化结合之后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文化参与者应对自身的文化具有自信,借助這种文化自觉性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同时可避免自身成为缺少自我身份认同的个体,导致传统文化在其中消失。学前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将传统文化价值融入其中。应注意本土文化的传承是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下去,而不是简单的传统复归,应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分辨和研究,使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更好地融合到学前教育之中。
针对西方的学前教育理念,不应直接进行模仿和照搬,而是结合本土的特点对其进行本地化分析,找到多元文化中能够互相弥补的部分。在理解西方教育文化前应对价值冲突问题进行考虑,将文化作为一种动态的交往过程,使其能够被赋予本土的思考,避免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产生文化殖民的问题。应保持动态的方式对西方的学前教育文化进行理解,避免对文化产生误解,通过对西方学前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思考,可以对教育进行更加全面的总结,借鉴积极有效的教育理念,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协调。
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作为社会文化的反映,也是文化再生产的场所,通过对本土文化价值以及多元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使文化的再生产能够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以及家长等都是文化再生产个体,对儿童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儿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文化结构,需要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应将跨文化能力作为专业发展的内容,将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有效结合,使儿童受到更好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三、结语
在多元化文化的发展背景下,为了传承本土文化,应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使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更加稳定,理性看待西方多元化文化,并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学前教育文化能够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聪.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建设的研究[J].才智,2019(26).
[2]吴昌德.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上我们同样要有文化自信[N].人民政协报,2019-09-04.
[3]雷鸣.浅议学前教育工作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4]李晖,郭利婷.学前教育师资多元文化素养的建构[J].许昌学院学报,2019(03).
(作者简介:佟人杰,女,本科在读,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