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时空观念考查方式探究

2020-05-11 11:54杨海明田黄燕
考试周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

杨海明 田黄燕

摘 要: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能力,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工具,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研究时空观念在高考客观题中的考查方式,便于学生分类训练,提升其高考应对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考历史;时空观念;考查方式

一、 时空观念重要性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唯物史观关键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将史事置于其特定的时空下进行分析、解释;史料实证是对特定时空下史料的搜集整理、去伪存真、分析解读;历史解释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史料实证为基础对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史事进行的因果分析等;家国情怀是对当时当事的理解基础上,穿越时空,形成的适应当下社会实际的价值观念。因此可以说,时空观念不仅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学科其他几种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能力。

同时,虽然高中三本历史教材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但三本必修却是分阶段进行学习的——必修Ⅰ(政治)高一第一学期、必修Ⅱ(经济)高一第二学期、必修Ⅲ(思想文化)高二第一学期。虽然这种分类专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化认识,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割裂史事,难以进行时空整体整合。无法将历史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一起进行联系和理解,形成全局观。

高考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挥棒,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助推器。因此,时空观念在高考中的考查不胜枚举。罗娇在《历史科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以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为例》中更有:“纵观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题,大都与时空观的考查有关。”的论断。

综上,不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还是就历史学习的需求而言,抑或从高考应考的需要来讲,时空观念都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核心能力、关键素养。那么如何巧用时空观念,提升历史学习效率,提高应考能力呢?常言道:“得选择题得天下。”那么我们便从高考选择题即客观题中时空观念的考查方式着手分析。

二、 细化时空观念考查方式

课程标准对时空观念能力水平作了四个层次的要求划分,具体见表1。

上述能力水平主要包括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两个方面。关于时间观念素养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特级教师苗颖、刘晓兵在《从高考考查谈时间观念素养的教学分解》中将其分为:“一、 历史时间的史实认知(1. 时事匹配;2. 时序排列);二、 历史时间的言说技能(1. 时间表达;2. 时间结构);三、 历史时间的理解维度(1. 时段特征;2. 时代风貌;3. 时变分析);四、 历史时间的纵通横贯(1. 古今纵通;2. 时空横贯)”四大类。

关于空间观念素养,赵海明、何成刚在《历史空间观念素养的历史解读》中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具体见表2。

综上,我们可以将时间观念素养的考查概括为:时间点(如1919年五四运动)、时间段(如1927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间顺序(先有国民经济恢复、再进行一化三改)、时间概念(如民国纪年、世纪中期、公元前等)的考查。可以将空间观念素养的考查概括为:空间点(如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空间区域(如西欧、儒家文化圈等)、空间转化(如长征路线及其前后中共革命中心区域转化等)、空间概念(如中国古代南方以长江为界不同于今天以地理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划分等)。

但值得强调的是,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不能脱离时间谈空间,也不能脱离空间谈时间。上述区分是为了便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时空观念。当然,我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和应考中更应该做冯一下先生所讲的“时空合成”。

结合上述解读笔者将高考客观题中关于时空观念的考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正向考查

就解题思路而言,正向考查的题目中往往给了明确的时空信息,学生可根据相应的时空定位判断出考查的知识点。如19年全国Ⅱ中的第一道历史选择题。

24.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題目中给出了“战国后期的秦国”这样明确的时空信息,那么秦国相对其他六国集权程度更高的史事便可自然推出其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的正确选项。A项为西周史实,B项铁器在战国时期才开始逐步推广,C项交通网络通畅一般需在大一统政权建立之后,都存在时间错位。

(二)逆向考查

这类题目与正向考查恰好相反,题目中没有明确的时空信息,需要学生通过事件特征判断时空,或者通过空间信息判断时间,也或者通过时间信息判断空间定位。这类题目虽少,但属逆向思维,难度较大。如大联考高三模拟卷。

29. 根据苏联军事顾问加伦提出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军队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同时用部分兵力监视与防备湖南、江西边境与广东、福建边境,待两湘战场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之敌。最后,集中兵力北上,消灭敌人盘踞在华北地区的残余势力。加伦此时供职于 (  )

A. 南京国民政府

B. 广州国民政府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 北京国民政府

该题没有明确的时间信息,只能通过苏联顾问的信息判断出国共两次合作比较考查的出题意图,再根据由南而北的进攻方向及湖广等空间信息判断出为国共一次合作即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再得出广州国民政府的正确选项。即通过空间信息判断时间信息,再用时间信息做出空间判断。

简言之,高考客观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重点突出考查。这类型题要么如上述逆向考查,无明确时空信息,需要借助题目中的相关信息通过逆向思维考查时空。要么如上述显性考查,考查时空概念甚或不同概念之间的转化。二为辅助考查。高考中大多数客观题中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时空信息,通过时空定位,进行知识定位,便于作答。这类型题大多按上述正向考查思路进行,也有部分题目按上述隐性考查的方式进行。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学生提升客观题正确率的必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历史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也要求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带领以时空观念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更要求我们研究高考,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提升其时空观念素养的同时提高其得分率。

当然,从历史学科的本质特性而言,时空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主观题作答必然也离不开时空观念素养。但与客观题考查有所不同,主观题对时空观念的考查更多侧重的是古今纵通、中西横贯,具体如何考查尚需另行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余文森.核心素養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张耕华.历史教学中的时空问题[J].历史教学,2018(3).

[4]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作者简介:  杨海明,田黄燕,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五中学。

课题项目: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154)。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
从中考命题中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初探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注重历史核心素养,提升解题能力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