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尔东
关键词:花呗;大学生消费行为;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80 — 03
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方式。近年来,许多新型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花呗作为其领头产品,在大学生消费市场占有率日渐提升,被大学生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没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在消费主义广为流行的情况下,他们能否理性看待这种消费行为,合理使用信贷产品,充分了解其使用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等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蚂蚁花呗申请门槛低,申请开通蚂蚁花呗只需要用户支付宝账号蚂蚁信用分达600以上,不需要用户提供信用记录与收入水平等证明。蚂蚁花呗使用便捷,在线上平台中,淘宝、美团、饿了么等软件均可以通过蚂蚁花呗进行消费,近期蚂蚁花呗也在大力发展线下市场,普通商家便可以开通花呗收款功能,消费者可以在线下使用花呗向已开通花呗收款的商家付款,若选择使用蚂蚁花呗直接付款,最长免息期是50天;若选择分3期付款,第1期最长可享受50天免息,第2期最长可享受80天免息,第3期最长可享受110天免息;若选择12期还款,第12期最长可享受380天免息。蚂蚁花呗根据用户的网购经历、消费特征、信用水平等级等因素,通过大数据运算,授予用户500元到50000元人民币不等的消费额度。花呗使用额度是动态变化的,当用户在一定周期内信用水平良好,其额度也会随之提升。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以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3所大学大一到大四学生为对象,通过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方法,共收回问卷120份。其中大一学生占30%,大二学生占35.83%,大三学生占21.66%,大四学生占12.5%。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中,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础信息情况(年级、生活费水平等),对消费信贷产品(花呗)的使用频率、使用最高额度、还款压力,以及对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认知程度,分析互联网信贷产品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并给予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哈尔滨市大学生了解及使用花呗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市大学生使用过花呗的群体占比高达83.33%,曾经使用过、现如今不再使用的群体占7.5%,从未听过花呗的群体仅2.5%。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如今花呗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渗透率极高,使用极为普遍。从思维观念来看,由于如今消费思维转变,大学生消费意识前卫,受消费热潮影响,消费欲望普遍提高,普遍接受先享受、后还款的消费模式。从花呗使用门槛来分析,相比于传统消费信贷产品,花呗使用门槛比较低,开通花呗对大学生也非常容易。從大学生群体特点来分析,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调查中许多使用者都把花呗当作中转站以度过经济困难时期。以上原因都导致了花呗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高使用率。
2.哈尔滨大学生生活费及使用花呗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样本中41.16%群体使用花呗的原因是想通过花呗提升消费能力,而仅有12.21%群体是由于生活费较少、为了满足基本日常需求使用花呗。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在临时面对较大金额支出的情况下,花呗成为他们的首选,调查中14.22%群体是由于临时需要大额资金所以使用花呗。大学生普遍使用余额宝,32.41%群体使用花呗的原因是花呗消费有红包补贴,按时还款也不会产生利息,因此如果不使用放入余额宝的资金而通过花呗消费则会得到余额宝中产生的收益。分析以上调查结果可知,花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行为,很多大学生使用花呗并不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必须,而是享受型消费,但由于其经济能力低,通过花呗提升消费能力,满足消费欲望,同时使用花呗的大学生消费行为也受到了影响。
3.哈尔滨大学生花呗使用额度与生活费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样本中70%群体的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同时,62%群体花呗使用额度达到了2000元以上,说明以花呗为主力军的网络信贷产品确实提升了大学生消费能力,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但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生生活费与其花呗使用额度,网络产品很可能促使大学生落入经济能力无法满足其消费行为的困境之中。
4.哈尔滨大学生花呗还款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样本大学生使用花呗按还款时间分类主要有提前还款、按时还款、分期还款、逾期四种情况,其中提前还款群体占比17%,按时还款群体占比53%,分期还款群体占比19%,逾期群体占比11%。有70%的大学生表示曾因还款压力降低了生活水平,也造成过精神困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另一个调查得到情况是,年级与逾期情况是有正相关性,高年级同学具有更多的社交活动,思想与经济更为独立,可能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能够较为理性的控制消费行为,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分期还款甚至逾期行为,表明某些大学生涉世不深,头脑较为简单,很难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理财能力较差,将面临长期处于经济情况无法满足消费欲望的矛盾和困境。
5.哈尔滨大学生对使用花呗的信用风险认知
调查发现,样本中有11.67%的群体完全清楚使用花呗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信用风险,51.66%群体表示仅大概了解其使用过程中的信用风险,36.67%群体表示完全不了解使用该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信用风险。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对其经常使用的花呗等网络信贷产品的信用风险认识不足,缺少相关知识教育。
(一)大学生花呗偿还能力较差影响生活
大学生在使用花呗消费时往往很少考虑到自己的还款能力,当还款压力较大时,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方法来处理,如分期还款、寻求朋友帮助、寻求家庭帮助、兼职还款,甚至通过其他不良平台贷款拆东墙补西墙,长此以往,将增加家庭支出导致父母的经济压力增大,家庭问题增多,占用学习时间,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与思想负担。曾出现过学生因承担不起巨额的欠款做出极端行为,成为社会违法犯罪的潜在诱因,增加潜在衍生风险。
(二)诱导大学生非理性消费
如今社会上各种物质诱惑无处不在,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攀比消费和前沿性消费特征,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交易平台降低了交易的时间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用户一旦开通花呗后,支付宝会通过花呗红包等方式诱导消费者使用花呗交易。花呗交易作为一种先享受、后消费的网络信贷产品,容易诱导自控力比较差的大学生发生非理性消费行为,据本调查了解,许多大学生在线上购物、社交聚餐、购买奢侈品等方面频繁使用花呗,导致其经济支出大量增长,大学生对此产品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另外,一些大学生受“有面子”、彰显自身独特性、身份认同等方面影响,使用花呗消费促生了攀比享乐的不良思想观念和消费心理。花呗也正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这一心理需求而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客观上为大学生群体的非理性过度消费提供了土壤,长此以往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个人信息泄漏风险
开通花呗需用户提交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通话对象及通话时长,这些行为都会产生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许多学生反映开通花呗之后频繁收到一些网贷软件的广告及电话骚扰,这些推销主要是提供贷款和信用卡办理等,这说明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因使用花呗遭到泄露,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其被诈骗的风险很大。因此提高技术水平来确保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防止用户信息泄露,导致用户陷入诈骗这类事件是蚂蚁花呗平台当下最紧要的问题之一。
(四)存在个人信用缺失等风险
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法律规范体系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无法为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蚂蚁花呗依托于支付宝平台,没有独立的应用程序,且其信用记录不纳入央行征信系统,也没有线下审核用户的央行征信报告。在开通审核时,只依托蚂蚁金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用户画像及历史留存信用数据,个人信用记录不全面。本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大学生对花呗逾期所产生负面影响的认知仅停留在产生手续费、违约金和降低支付宝芝麻信用分方面,对其具体利率高低了解很少,对逾期利率认识模糊,很难产生警示作用,且大部分大学生不掌握花呗逾期对其个人征信情况会产生不良影响,处于金融信用发展起点的大学生很可能会因其“信用劣迹”造成今后诸多交易机会的丧失,得不偿失。
(五)出现花呗套现行为
花呗类似于一种可以用于透支消费的信用卡,仅可以用于线上与线下的透支消费,不能将其使用额度进行提现,之所以花呗服务能够透支,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消费上,目的是为了快速完成交易,而提现更像是贷款而不是消费,用户透支消费后,如果在合理时间内还款则没有借贷利息或利息极低,但用户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时则要支出不低的利息,故套现行为严重损害了花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所以套现行为被法律所禁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过花呗套现行为的群体占比5.83%,甚至有的大学生提供过非法套现服务,且该部分同学并沒有意识到套现行为的严重性。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套现,加大金融风险,甚至可能涉及洗钱等违法领域,存在巨大隐患,套现行为一经查实将会影响用户的信用等级,给大学生今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一)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
高校应积极开展关于信用风险的宣传教育活动,开设消费理财方面的选修课程,定期邀请金融机构的专家来校开金融知识讲座,培养大学生对信用风险基本的认知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加强引导,使学校形成理性的消费氛围,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不良网络信贷产品的监管力度,密切关注网络信贷业务在学校的发展情况,辅导员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消费动态与心理情况,对出现消费行为不合理的学生应多进行沟通谈话,以防止恶性消费及信用损失,着力培养有信用的大学生。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不良网络信贷平台及个人,学校应第一时间报请地方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二)家庭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给予正确引导
父母应教育子女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引导其根据家庭情况计划支出,切勿受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影响。大学生虽然已经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但缺乏社会经验,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同学之间容易产生攀比现象,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与心理状态,在生活中起榜样作用。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消费观念新潮,其通过使用花呗等互联网信贷手段了解信贷支付无可厚非,但要控制消费行为,培养自己的个人信用。大学生应培养理性消费观,在进行互联网信贷消费时,应理性评估自己的消费需求与还款能力,意识到自己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需考虑自身家庭情况,合理规划每月支出,不可盲目跟风地购买一些昂贵且非必需的商品,摆脱对信贷产品的依赖,不能使自己成为互联网信贷产品赚钱的工具。
(四)花呗平台应加强风险管理与完善审核机制
平台应加大对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从科技层面上减少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花呗作为互联网信贷产品的领军者,应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互联网信贷行业健康发展,不倒卖用户个人信息,不蓄意诱导大学生消费。同时,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与其花呗使用额度有密切的关联,花呗授予大学生的额度越大,发生非理性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花呗应完善征信体系,尽可能地规避信用风险,同时加对大逾期情况的惩罚力度,减少大学生信用风险,对于套现行为,应完善检测系统,遏制用户套现行为。
花呗由于其低门槛,使用方便等特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但其存在的信用风险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诚信还贷,同时政府与学校应加强宣传与监管力度,使花呗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
〔参 考 文 献〕
〔1〕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38-44.
〔2〕陈纯,史福厚.大学生蚂蚁花呗消费信贷产品信用风险调查〔J〕.征信,2019,(10):87-91.
〔3〕刘航.“蚂蚁花呗”创新扩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管理,2019,(22):109.
〔4〕胡世伟.蚂蚁花呗套现行为之刑法评价——以解构冒用他人账号进行套现为切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02).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