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彬彬,张嘉男,范轶鑫,胡 亮,刘文涛,王雪融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9)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多器官损害并危及生命。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壁的组成成分,是诱导脓毒症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1]。其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2],病死率高达30%~50%[3],是ALI患者需要重症监护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4]。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ALI的发病机制因其复杂性还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ALI在分子水平上表现为多种炎性因子和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促炎-抗炎反应失衡,导致全身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聚集在肺部[5]。研究证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
MMPs是一类锌依赖的肽链内切酶,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参与一系列生理过程,其中MMP-2和MMP-9是研究最多的两种。MMP-2和MMP-9目前已被发现在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纤维化、疼痛和心肌间质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7-11]。有研究报道,脓毒性休克继发ARDS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2]。此外多篇研究还发现,MMPs抑制剂在肺损伤的实验模型中具有保护作用。例如,在LPS诱发的ALI动物实验中,多西环素可通过减弱MMP-9和MMP-2的活性改善肺损伤[13]。Carney等[14]在内毒素诱发ARDS的猪模型中也发现,预防性使用一种强效的MMPs抑制剂——化学修饰的四环素3(COL-3),通过降低LPS诱导的BALF中MMP-9和MMP-2浓度的增加减轻肺损伤。因此,MMP-9和MMP-2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靶标。但目前MMPs抑制剂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尚无安全的MMPs抑制剂可以用于临床。
利多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麻药,广泛应用于局部神经阻滞和抗心律失常,价格便宜,安全度高。许多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多项研究提示,利多卡因在ALI的动物模型中具有较好的组织保护作用,能够减轻高浓度氧和内毒素引起的肺损伤[15],但是机制不明。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利多卡因通过抑制血浆中MMP-9和MMP-2的活性而改善LPS诱导的ALI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
LPS(美国Sigma公司);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β-actin抗体(鼠源,1∶1 000稀释)(美国Santa Cruz公司);兔源p-p38 抗体(1∶1 000稀释);羊抗兔二抗(1∶4 000稀释)、羊抗鼠二抗(1∶4 000稀释)(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一次性使用抗凝管(含EDTA·K2,江苏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他化学试剂均来源于上海沪试公司。
MiniProtean 4电泳仪、Quantity One 4.6.5分析软件、ChemiDoc XRS+化学发光仪(美国Bio-Rad公司);超纯水机(UPH-IV-10T,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成年雄性ICR小鼠,清洁级,体质量(20±2)g,8~9周龄,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20180006007607,使用许可证号:SCXK(沪)2018-0006。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动物伦理委员会标准。
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模型利多卡因治疗组(2、4和8 mg/kg 3种剂量)、单独给予利多卡因组(8 mg/kg,iv),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急性肺损伤模型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模型利多卡因治疗组:造模前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2、4和8 mg/kg 3种剂量的利多卡因,每12小时1次,连续注射3 d;单独给予利多卡因组:在基础情况下尾静脉注射8 mg/kg利多卡因,每12小时1次,连续注射3 d。按照实验需求,分别观察小鼠7 d生存率。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多卡因在ALI中作用,取18只ICR小鼠,分组同上,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2、4和8 mg/kg)预处理30 min后,再腹腔注射LPS刺激12 h诱导ALI[16]。小鼠经颈动脉采血处死后,开胸取左右两肺,吸干表面水分,去除支气管后称湿重,再置60 ℃烘箱中干燥72 h至重量不再变化,称干重,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比,估计肺组织的水肿程度。
提前30 min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2、4和8 mg/kg)后,给予小鼠LPS造模12 h,使用1%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100 mg/kg),左肺上部切取一小块组织。按每20 mg肺组织加入RIPA强裂解液150 μL,处理样品,采用 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并转移至PVDF膜上,5% BSA封闭液室温封闭2 h,加入抗p-p38的一抗(1∶1 000),4 ℃摇晃过夜,TBST洗3次,每次10 min,加入二抗,室温孵育2 h,TBST洗3次,每次10 min,显色。以β-actin(1∶5 000)为内参。采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利多卡因(2、4和8 mg/kg,iv)提前0.5 h给药后,小鼠腹腔注射LPS,经12 h后,眼眶取血,3 000 r/min,4 ℃,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用超纯水稀释30倍后,加上样缓冲液,涡旋混匀,在分离胶中加入0.1%明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对分离胶进行洗脱、孵育,用1%考马斯亮蓝染色,经脱色后,使用化学发光仪采集图像。
如图1所示,利多卡因能有效提高ALI小鼠生存率。LPS组和LPS+2 mg/kg利多卡因组小鼠4 d内全部死亡。但当小鼠分别接受4和8 mg/kg利多卡因处理时,7 d生存率显著提高。其中8 mg/kg剂量组7 d生存率达到37.5%,而单独给予利多卡因则不会引起小鼠死亡。
Figure1 Effects of lidocaine on survival rate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mice.Pretreatment with lidocain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ALI mice (n=8)
LPS:Lipopolysaccharide
各组小鼠72 h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变化如图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的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增大。与LPS组相比,利多卡因给药组的肺组织湿/干重比减小,其中利多卡因8 mg/kg 剂量组的肺组织湿/干重比与LPS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P<0.05vscontrol group;#P<0.05vsLPS group
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给药后12 h)能够显著增加p38的磷酸化水平,而利多卡因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急性肺损伤后小鼠肺部p-p38的高表达(与LPS组相比,P<0.05),其中8 mg/kg利多卡因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由图4可知,LPS组小鼠血浆中MMP-9和MMP-2的活性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而尾静脉注射8 mg/kg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血浆中MMP-9和MMP-2的活性(与LPS组相比,P<0.05),其对MMP-9和MMP-2的抑制率分别为74%和30%。
***P<0.001vscontrol group;##P<0.01vsmodel group
Figure4 Effects of lidocaine on MMP-9 and MMP-2 activity in plasma.
***P<0.001vscontrol group;#P<0.05,##P<0.01,###P<0.001vsmodel group
ALI是脓毒症发病时出现最早、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可导致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病死率极高。目前针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早期目标治疗、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抗凝治疗、吸入一氧化氮等血管扩张剂治疗等,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预先给药能够减轻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15],但机制不明。在本研究中,使用腹腔内注射LPS诱导ALI小鼠模型来研究利多卡因对ALI的影响。结果发现利多卡因显著提高了小鼠存活率,减轻了肺水肿,并剂量依赖性地下调p-p38、MMP-9和MMP-2等促炎性介质的水平。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对LPS诱导的ALI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过去的研究发现,在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中,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并显著激活MMP-9[17]。在本实验中,给予LPS后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血浆中MMP-9和MMP-2的活性。前期的研究表明,MMP-9在肺组织中浓度越高,肺损伤度也越严重,而MMPs抑制剂在肺损伤的实验模型中具有保护作用[13-14]。本课题组已经证明,给予MMP-9抑制剂多西环素可以改善百草枯导致的急性肺损伤[7]。这些研究均说明MMP-9和MMP-2与ALI/ARD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MMP-9和MMP-2的活性上升,并且对MMP-9的抑制效果要优于MMP-2。根据实验室之前的研究[7],推测MMP-9可能主要参与了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期,而MMP-2主要参与了之后的修复和纤维化期。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利多卡因能够负性调节LPS介导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信号的激活,而TLR4信号的激活是给予LPS后快速诱导p-p38表达水平增加的核心机制[18]。本研究结果发现,利多卡因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肺组织中p-p38的激活。提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TLR4信号,进而抑制MMP-9和MMP-2的激活从而改善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在种类繁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中属于轻度阻滞Na离子通道的Ⅰb类药物。近年来由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使其在临床许多学科中的应用有了新进展。例如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癫痫、惊厥、脑缺血与脑保护、呃逆等。目前临床应用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推荐剂量为首次剂量1.0~1.5 mg/kg静脉注射,若需第2次给药,剂量为0.50~0.75 mg/kg[19]。经过换算,最高给药剂量在临床给药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能够通过抑制血浆中MMP-9和MMP-2的活性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提示其在临床上可能具有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LI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