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丽 伍晓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23)
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机构知识库的迅猛发展。机构知识库也被称作机构资料库,是科研机构、高校等为便于学术交流,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术科研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按照开放标准和互操作协议,允许用户在线免费获取的知识库。建设机构知识库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等提供的学术科研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确保发挥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然而早期机构知识库的构建,仅局限于对学术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存储,不同机构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科研用户需求,使得机构知识库的利用率不高。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虽然相继建立了机构知识库,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但大部分高校机构知识库提供的服务并不让人满意,表现在服务内容单一、机制不健全,存在“有库无智”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面对互联网时代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校亟待探索建设全新的机构知识库服务体系,根据用户需求制定服务策略,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支持。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高校机构知识库可以对学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统一存储和高效传输,并且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全面剖析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具体而言,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功能包括以下方面。
作为科研用户获取学术资源的平台,高校机构知识库可以设置系统权限,为授权用户提供丰富的学术科研资源。用户在服务系统注册后,即可登录机构知识库服务平台,由系统自动进行用户身份审核,通过验证的用户可以自主检索所需信息[1]。借助机构知识库的信息检索功能,用户可以利用学科、主题、关键词等进行文献检索,也可以在线上传学术资料,或者发起话题讨论,促进学术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借助机构知识库的管理功能,管理者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整合,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源。科学的服务系统界面设计,便于用户选择适宜的功能,也便于进行智能化管理,及时发现机构知识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维护与调整工作。
以往的学术科研资源存储管理模式,存在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分散于不同数据库的学术资料,由于不能实现互借和共享,增加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加上学术文献的传统出版模式发行周期长,易导致信息滞后,显然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即时获取信息的需求,也阻碍了学术文献资源的广泛传播。一些大型出版机构的垄断经营,部分商业化数据库收取高额费用,这都增加了获取学术文献的成本[2]。高校建立机构知识库的目的,就是对知识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减少信息迟滞,规避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现知识资产的良性利用。
高校机构知识库在为用户提供常规服务的基础上,还具备拓展功能,即能够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参与到知识库建设中来,激励科研用户上传知识成果,提高各类学术资源的利用率。机构知识库服务系统允许用户建立个人空间,便于用户根据需求添加感兴趣的信息,或者在线与其他用户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习渠道[3]。机构知识库也具备个性化推送功能,让用户可以订阅感兴趣的内容,并由系统定期进行推送。此外,高校机构知识库还具备外链功能,在确保服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能够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便于不同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存储和利用,实现多机构之间的合作和成果共享。
用户对知识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是驱动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与发展的主导力量。笔者结合国内机构知识库建设现状,对科研人员、图情人员等用户的需求进行剖析,全面揭示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多维视角下高校机构知识库的用户需求
作为高校机构知识库的主要服务对象,科研人员在线检索和下载文献资源的频率较高,对机构知识库的服务要求也日益提高。他们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需要采集、整理、分析与科研项目相关的知识资源,也需要机构知识库提供必要的信息检索指导。部分科研人员还承担着教学任务,需要获取能够支持教学的文献、视频等资料[4]。从个人层面看,科研人员可以在机构知识库服务平台建立私有云,用于对科研产出进行存储、管理与传播,保障科研成果、教学资料的随存随取,避免重要资料丢失。通过多终端登录,科研人员也可以对线上存储的资料进行编辑、标引、维护和删除等操作,与其他用户交流学术经验,查看个人科研产出收录情况,对科研项目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也可以根据需要订阅相关主题,获取系统定期推送的相关服务内容。
图书馆专业人员作为科研活动的辅助支持者,为了满足科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需要合理利用机构知识库,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从机构知识库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开放存取运动背景下,很多学术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为采集、整理、统计科研数据提供了便利,图情人员有必要合理利用机构知识库,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学科服务模式。图情人员对高校机构知识库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在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采集、整合与管理,对科研人员提交的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结合考核标准与要求,为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图情人员可通过自定义设置的方式,生成不同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分析报告,提高辅助科研的服务效率。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管理人员是知识库建设的主体,他们负责机构知识库发展方案的制定,服务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科研项目的规划部署及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业务安排等。一方面,机构管理者对高校机构知识库的需求,表现在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情况开展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估工作,对科研项目、科研产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无论对科研团队、院系还是个体研究者,机构知识库管理者都需要全程跟踪其科研进度,根据需要调整科研活动部署方案,保障科研决策的有效性[5]。另一方面,机构知识库的管理者需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下载量、被引量等,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最新的学科热点和科研成果,提高机构知识库的整体影响力。
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在于,根据不同对象的服务需求,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部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依托其丰富的资源和知识服务经验,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从开展内容审核、建立激励机制与强化交互功能3 个层面,提高知识库的整体服务性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图2)。
图2 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做好内容审核工作,即对采集的学术科研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可在明确评审标准基础上,借助同行评议进行内容审核,也可以建立在线公开评审系统,鼓励广大用户参与评价和讨论。其次,知识资源是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基础,要想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知识库管理者不仅要全方位采集整合知识资源,也需要了解最新的行业动向,及时获取前沿学术信息。从多样性角度看,不仅要采集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多方收集学术论文、教学资料等,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此外,对于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灰色文献资源,机构知识库管理者要做好监管工作,采用签署版权协议等方式,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学科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科研影响力,知识库管理者也可以与其他部门合作,选择适宜的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学科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同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进而更好地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机构知识库管理者要通过与图书馆、科研机构、出版社等合作,建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机制,以促进学术资源的整合,保障机构知识库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同时高校机构知识库需要做好用户引导工作,激发广大用户分享信息的意识,鼓励科研人员上传资料,组织不同用户之间的在线信息交互,良好的共享氛围,从而让更多的用户不吝于分享知识。对于上传学术资源较多的用户,可以给予一定奖励,或者为他们获取服务提供便利,以激发更多用户利用知识库的积极性。
完善平台服务功能,是体现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价值的基础,也是吸引广大用户的重要因素。机构知识库管理者要与技术人员深入沟通,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平台功能模块,确保平台运行的安全稳定性[6]。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还需要技术人员对平台服务界面进行优化,建立线上信息交流、传输、互动的空间,保障服务页面简洁清晰、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对于科研用户而言,他们不希望在信息检索上耗费大量时间,这就需要设计信息推送功能,根据不同用户的习惯和订阅需求,主动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要强化机构知识库服务平台的交互功能,提高服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拓展性,保障平台与其他机构、系统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转换,提升平台的整体服务性能。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高校学科建设密不可分,也是高校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要想凸显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服务价值,有必要强化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打造高品质人才服务团队。
高校需要加快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以业务融合为契机,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凸显机构知识库的服务价值[7]。一方面,高校各院系、高校图书馆应该密切合作,明确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维护责任人,将机构知识库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将机构知识库服务与图书馆信息咨询、高校教育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不同部门、机构、岗位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促进机构知识库各项业务有序开展。此外,要根据科研绩效考核标准,为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提供指导,减少科研申报的工作量,鼓励学者积极参与学术成果认领维护工作,保障学术成果的合理利用。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是机构知识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络者,要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强化高校不同机构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结合高校学科建设需求,以及高校在科研规划、管理服务方面的需求,强化机构知识库的推广和有效利用工作。高校也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鼓励学科馆员、教师、科研人员之间相互学习,将机构知识库建设与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结合起来,让全体师生认识到机构知识库的价值,实现各项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8]。高校也可以组建由经验丰富的学者构成的专家系统,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指导机构知识库各项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作为新型的学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离不开技术人员和学科馆员的支持,高校可以着力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与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建立人才共享机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一方面,高校要做好机构知识库管理人员筛选工作,定期开展服务人员培训,鼓励自学和业务讨论,全面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体现服务系统的整体性,信息资源建设的完整性,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兼容性,让内部组织更协调,信息交流反馈更高效,全方位保障机构知识库的服务效果。
高校机构知识库是对学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学术交流的新型平台。开放存取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机构知识库得到广大用户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机构知识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很多高校的机构知识库建设已经初显成效,在服务教学科研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高校更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结合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图书馆建设情况,建立科学的机构知识库服务体系,以高效、准确、个性化的服务展现自身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