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磊,孙 晶,赵欢欢,骆 奕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铁路既有相关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始于2009 年,自上线以来经历了近10 年的应用,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一定的核算辅助手段,积累了一定体量的固定资产主数据,但距离固定资产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肯定工作的同时,应当正视既有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1]。主要存在数据集中管控机制不健全、业务过程管理未实现全覆盖、业务协同和内部卡控机制薄弱、既有数据难以满足决策分析的需要、既有系统技术和功能支撑力不足等问题。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2015 年国铁集团发布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铁路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管理权限和责任、管理范围和分类、后续支出等内容[2-3],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设计铁路企业固定资产全程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全业务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具有至要的意义。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全程化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以优化业务流程、建立数据集中管控机制,推进数据共享、内部卡控、强化经营决策分析为重点,实现国铁集团、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基层单位等各级管理部门多级网络化固定资产管理应用,满足不同管理层级的精细化管理要求。
通过规范固定资产核算的参数和标准,推动固定资产核算前端各动态业务走向统一的规范化道路,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有效促进固定资产实物的规范管理,实现账实相符。
实现对固定资产新增、调拨、出售、投资、出租、盘点、捐赠、维修、委托、报废和处置各个环节的价值管理,满足固定资产运用及动态管理、后续支出管理、清查和信息披露的全业务管理需求,实现固定资产从新增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为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全成本分析、全过程控制提供基础准备。
通过系统建设,进一步促进和支撑固定资产核算业务流程的优化,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核算精细化管理水平。利用新技术,采用新架构,形成功能完备、界面友好、业务互联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管控能力,依据财会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控制度融入系统,将关键的流程和环节交由系统控制,实现全过程内控,规范财务内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系统通过铁路财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财会信息系统内部其他相关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4],通过与铁路一体化集成平台中数据服务平台的交互实现新增的数据与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利用铁路地理信息平台的标准接口和电子地图上相应的点、线、面,实现固定资产的分布定位、关联分析、资产状态等信息的综合可视化;通过多维度查询统计功能,实现财务分析等决策信息化,增强经营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充分借鉴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采用主流通用、开放兼容的技术,推动系统实用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推动系统建设质量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通过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固定资产新增、卡片撤销、信息变更、调拨、投资、出租、捐赠、委托、维修、盘点、价值调整、补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等全业务的在线审核。
(1)实现跨单位(局间)业务数据在系统内的自动流转,无需用户重复维护,确保业务数据的一致有效性,实现各环节审核流程的可追溯性,促进财务人员管理的规范性;
(2)通过将关键业务环节的卡控内置于系统中,增强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内控;
(3)通过提供固定资产电子附件维护和在线预览功能,实现资产电子档案的管理以及全部动态业务的电子依据管理和追溯;
(4)实现固定资产委托、出售、出租、维修(含大修资本化)[5-6]、捐赠、处置等业务处理功能,满足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要求;
(5)通过提供主子卡片的维护功能,实现资产组配关系的管理;
(6)通过各功能业务数据,自动生成相关财固表单并支持多格式打印、导出;
(7)通过提供资产地图可视化展示功能,实现对全路资产数据的全面掌握。
2.2.1 与内部共享
通过财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会计核算、会计人员等财会信息系统内部间的交互与共享,交互内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科目、财务人员信息等。
2.2.2 与外部共享
通过财会数据共享平台与铁路一体化集成平台接口,实现与铁路内部其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外部系统间的交互,交互内容包括审计信息等。
铁路固定资产核算全程化管理系统数据架构,如图1 所示。
系统的建设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采用Java 开发语言和前后端分离设计,将系统中的功能以各种服务组件的形式向业务应用提供应用支撑服务。通过组件技术,为整个系统提供灵活性、可扩展性等支撑,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铁路固定资产核算全程化系统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划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展现层。
系统主要设计的功能[7]模块包括我的工作台、运用及动态管理、卡片管理、维修管理、核算管理、统计分析6 个部分。固定资产核算全程化管理系统功能层次,如图3 所示。
(1)我的工作台
实现待办业务处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2)运用及动态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利用电子标签和移动手持终端,实现电子化盘点和信息追溯。
(3)卡片管理
主要实现卡片撤销、卡片信息变更、状态及使用地点变更等功能,实现对卡片的信息变更与撤销登记处理。
(4)维修管理
主要实现资产维修、大修转回,资产维修信息的维护,资产大修资本化的处理。
(5)核算管理
通过建模,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核算[8]。
(6)统计分析
基于铁路地理信息平台,按资产状态、资产分类等维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静态配属分布统计。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统计数据,并支持统计结果的导出。
系统设计在固定资产盘点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电子标签按规格粘贴在固定资产上,利用RFID 电子标签,通过移动手持终端扫描,将固定资产信息存储在终端的数据库中,并通过固资卡片与RFID 唯一身份ID 间的一一关联,实现对固资资产的电子化盘点和信息追溯[9]。
随着铁路企业移动装备不断增加,固定资产在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铁路地理信息平台,将固定资产所处的位置经纬度信息定位并显示在铁路地理平台提供的标准图层上,实现对资产部署情况、大修情况的监控与管理。
本文从建设目标、核心业务机接口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关键技术等方面对固定资产业务需求、管理要求、实现方式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本系统研究设计,以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为核心,实现对固定资产新增、调拨、出售、投资、出租、盘点、捐赠、维修、委托、报废、处置各个环节的价值管理[10],满足固定资产运用及动态管理、后续支出管理、清查和信息披露的全业务管理需求,为下一阶段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全成本分析、全过程控制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