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2020-05-09 09:58刘亚东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逻辑推理培养小学数学

刘亚东

摘 要:小学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普遍较低,教师对此需要有正确认知,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接轨学习旧知、创设数学实验、投放推理训练,顺利启动学生推理思维,形成学科能力。逻辑推理是数学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以此作为教学启动点,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感知体验,对整合学生数学思维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推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C-0024-0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逻辑思维推理形式有很多,包括演绎归纳、分类比较、综合分析、概括抽象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推理能力,需要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精心设计。思考问题投放、学习旧知接轨、数学实验启动、训练资源开发,都能够成为逻辑推理训练的契机。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注,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品质,让学生自然形成数学学力基础。

一、精心设计问题,启动学生推理思维

教师利用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这是最为正常的师生互动形式。在问题设计和投放时,教师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学生对数学问题要有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设计问题,以顺利启动学生推理意识。在问题投放之后,教师还要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启迪,让学生梳理问题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问题的前因后果,对思考点进行比较和归纳,在多种思维运动中逐渐抵达问题核心。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毫升》,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拿出一些杯子和瓶子,说明其容量:“大杯的容量是1升,小瓶子都是装药水的,上面有一些刻度,表示其容量为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阅读教材后大家都知道,1升=1000毫升,根据这个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对一些瓶子的容量进行判断。这些瓶子的容量大概是多少毫升呢?”学生开始观察这些大小不一的瓶子,纷纷给出自己的猜测。因为答案不一致,自然存在误差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猜测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用量杯装水进行测量,看谁猜测的最为准确。学生将关注力集中到验证实验上,课堂学习研究气氛变得浓厚起来。

教师让学生进行估猜,这个判断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推理行为。因为掌握了1升=1000毫升这个概念,自然会利用这个认知进行推演,虽然估猜会出现一定误差,但在验证过程中会让学生逐渐建立准确的数学概念认知。

二、接轨学习旧知,链接学生推理要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旧知,让学生利用旧知展开思维推演,逐渐接触到新知,并通过新旧知识的链接和融合,自然形成逻辑思维成果。数学有其逻辑性、系统性特征,教师借助学生旧知展开数学推演,符合数学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旧知掌握的情况,这样才能形成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对接。小学生数学认知基础相对薄弱,能够利用的旧知也比较有限,教师要正视学生学力现实,作出准确判断,优化引导方略。

学生旧知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为课堂教学设计带来更多参考。在学习《平均数》时,教师拿出两个小口袋介绍道:“这里有两个口袋,里面装了一些乒乓球,数量不同,如果要让两个袋子里的乒乓球一样多,应该如何操作呢?”学生立刻给出答案:“将多的袋子的乒乓球分一部分到少的袋子里。”教师继续追问:“具体如何操作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并给出个性解读方案:“要将两个袋子里的乒乓球都數清楚,多的袋子比少的袋子多多少也弄清楚,这样就可以重新分配了。”“这很好办,将所有乒乓球都倒出来数一数,然后平均分成两份。”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方案展开具体操作,将所有乒乓球都倒出来,数清楚之后再分配,教师让学生说说整个操作过程采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学生看得真切,自然能够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先加后除。教师进行点评,归结整个推理过程。

教师为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热议,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形成逻辑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学生调用了旧知介入学习思考之中。

三、创设数学实验,理清学生推理路线

数学思想的构建有多种途径,利用数学实验展开逻辑推理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清晰的操作路线。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特殊情结,也能够自然进入到实验环节,对实验操作进行切实研究和体验,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进程展开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推理操作,在数学实践之中形成推理能力。数学逻辑推理实现途径众多,数学实验具体演绎展示特点,比较适合进行逻辑推理操作,教师抓住数学实验特点展开引导,势必能够顺利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特殊操作兴趣,教师要注意筛选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完成推理过程。在教学《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定义进行重点认识,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数学实验,列举生活中的线段、直线、射线案例,说明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拿到这个任务后,展开深入思考,利用直尺画出线段、直线、射线,搜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并展开集体讨论,对三种线的特点进行研究。经过一番操作,学生逐渐理清了操作方向,很快就形成了推理结论: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教师对学生推理过程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学习实践行为,课堂学习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在这个数学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熟悉相关定义,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数学实验,展开生活搜索,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三种线的异同点,顺利完成数学推理过程。而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生活认知,以及教材相关内容的阅读,顺利完成了数学推理,获得直观性学习认知,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培养数学思想有重要帮助。

四、把握训练梯度,提升学生推理品质

在数学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训练内容的梯度性,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数学推理环节,这是数学训练设计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进行全面筛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在不断推演操作中形成数学认知基础。

数学训练内容极为丰富,教师获取训练信息渠道关键是为给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训练内容,这需要教师对学情展开深入调查。在教学《角的度量》相关内容时,教师拿出量角器,给学生讲解量角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找出一些角进行实际操作,并对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操作技能。为巩固学生学习认知,教师为学生布设一个生活实践训练任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角,带上你的量角器,深入到生活之中,找到一些角,并进行准确测量,记录下你测量的结果,然后提交到班级。如果有学生找到同一个角,测量结果应该一样,如果误差较大,则说明出现了问题,我们不妨进行实地测量。”学生听说要搜集生活中的角,并进行实地测量,顿时兴奋起来。不等下课,很多学生就找到不少角,开始了实际测量。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众多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属于数学思想渗透范畴,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实际展开思考,为学生精心准备一些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索,在实践操作中自然形成数学推理方法,促进其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郑永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7).

猜你喜欢
逻辑推理培养小学数学
利用思导图进行抽象逻辑推理
花生是谁的
真假借据
超难度逻辑推理大挑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