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必成
摘要: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既有观念的创新,也有方法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不论是传递概念、做实验,还是渗透核心素养,都要把创新放在首位,多动脑,多用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会让学生爱上化学,学好化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化学实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能拿老一套去教新学生,应根据学生学情和社会发生的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新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代的学生发展。下面谈几点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创新的思考。
教学方法创新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公式和化学用语 基本概念、理论化学公式和化学用语是高职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如对概念理解有偏差,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理解,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那么,如何掌握概念并理解透彻呢?
对概念的熟练掌握 比如,概念涉及的对象、前提和表达方法。如摩尔质量和原子、分子相关;“对于某一纯净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前提条件是“某一纯净物”;气体摩尔体积应用对象是气体,前提是标准状况;阿伏加德罗定律,前提条件是气体,限制条件是同温、同压、同体积、任何气体(四同)。
對概念的理解要准确、严密 弄清概念的限制条件,一些重要字、词的含义。比如,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体积是不一样的。
对比区分概念 知识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较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比较相近概念的异同。做出表格分项对比,一目了然,区别明显,有助于区分不同,加强理解。
与其他学科融合
各学科知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渗透其他学科。在化学计算题中,有的题涉及数学计算,其实是不折不扣地在考查数学知识,其他科目的知识在化学题中也有体现,因此,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间的融合。
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化学能力的综合提升,还要有助于学生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起来,将一些专业或生活实际问题合理转化成化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其他专业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注重化学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可以说是学好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实验过程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氯水成分”的化学实验,这个实验探究对后面进一步学习硫、氮的化合物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从而全面认识化学元素有很好的基础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化学学科知识。
那么,怎么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呢?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氯气的性质”实验中,实验步骤为:拿两瓶Cl2,要求两瓶颜色基本一致,在其中一瓶里加适量的水振荡。这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所选Cl2,“颜色基本一致”“振荡”这些操作细节,实验过程中注意反应物的生成,颜色是什么等等。
课本或课堂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验装置,它是由物质制备和检验生成物性质两部分组成,通常选用不同的化学试剂设计实验,所选实验试剂不同,实验现象、生成的物质、实验结论不同。只要是符合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能用此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皆可。
实验策略的创新 一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地进行验证,最终看老师的结论是否正确。还是以“氯水成分”成分实验为例,可以不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实验,而是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探究氯水中是否存在氮气?是否存在氢离子和氯离子?等等。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认真思索讲解方案,从而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通过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肯定会各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看哪个实验最简单,最合理。通过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
二是实验结合生活实际。根据氯水中只存在H2O,Cl2,氯气仅仅只是溶解于水中,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等化学特性,联系生活实际,如果在生活中发生氯气泄露事件,应该怎么处理?氯气具有漂白性,联系生活,都运用在什么地方呢?设计一些小实验进行验证。还可以开展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小实验,比如“硫磺熏毛肚使其变白”“饮用水的PH值检测”“食盐含碘量的测定”等等。这些实验新鲜有趣、实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渗透科学素养
将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结合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所学专业是生物工程方面的,可以用在食品安全哪些地方呢?我们去医院会闻到一种味道,那一般是84消毒液的味道,它的主要成分是NaClO,其原理是什么呢?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自来水中、游泳池中有没有味道呢?用来消毒的是什么呢?再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的联系,工艺流程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等等。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国这几年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治理,加大宣传力度。但在实际中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屡有发生,比如蔬菜农药残留、毒豆芽、地沟油等等。2019年11月,云南西双版纳一村村民在为儿子办婚宴时,使用了邻村一村民的散装酒。当天参加婚宴的部分村民喝完后出现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致使14人住院,5人死亡。后经调查,散装酒里面甲醇含量严重超标。生活中还有人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当作食盐引起中毒,食品中亚硝酸盐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在烹调菠菜和豆腐时,常有人问二者可以一起吃吗?学生探讨这些问题,更会激发学习兴趣,且能学以致用。
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时刻重视。当然食品安全中的不安全因素消费者是不能控制的,但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知识,就能够加强自我保护,将风险减到最低。
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与食品安全教育相关,如“化学键”“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氟、碘与人体健康”“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等,当然教材中涉及的食品安全内容不仅是这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将其与化学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
环境污染问题 再比如“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工业污染问题等。2020年开年,科技日报开展“白鲟真的灭绝了吗?”的讨论,长江分布有4000多种水生生物,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虽说白鲟的灭绝还尚存定论,但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长江水质的污染。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化学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力所能及为环保作贡献。
结束语
通过教材和课程标准不难看出,基础化学教育关注平时我们接触到的食品、能源、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化学知识和理念,是为提高学生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也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卢庆祥、贾风玲、赵恒武,关于中专卫校《化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等医学教育,2000(10).
[2]朱立峰,物质分类思想与元素周期表[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10).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