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中华民族的素养教育。提高教育水准的关键就是所谓的木桶原理。也就是说,决定一桶水多少高度的并不是最长的那根,而是最短的那根,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学习的方法,发挥自身的优势性。开发学困生的潜力,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让学困生敞开心扉,让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都可以稳步的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学困生;潜力开发
一、 问题的提出
每一个班级当中,都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是成绩明显的低于其他的学生。这些学生当中,有的是成绩差强人意,有的是经常迟到、旷课,有的是课堂纪律涣散,有的是上课爱开小差,有的是学习能力较差……虽然出现的问题不一样,但是还是被称之为“学困生”“后进生”“潜能生”等。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都会有。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教育好每个类型的学生,并成功的转化这些学困生。因此,面对学困生转化的问题,首先就需要教师加强责任心,以爱心的态度去感化学生,让学困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学困生掌握对应的学习方法,唤醒学困生的心灵,帮助学困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对学困生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思考学习策略指导,情感教育策略指导,教学策略指导,环境教育策略指导等内容。以期达到以情优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多一点关注,多一份尊重。
二、 学困生的情感状况和教师对学困生情感倾注的状况
(一)学困生的情感状况
大部分的学困生都是属于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往往自我意识很强,特立独行,不善于理解别人,缺少一定的责任心。情感比较麻木,容易走极端,但是渴望被别人理解。优秀生常常看不起学困生,中等生不愿理学困生。这让他们感到孤独、苦恼,甚至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长久下去,学困生的情感会处于长期的饥饿状态,甚至导致畸形的情况出现。还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让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让学生的培养出现了问题。家庭教育当中,父母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还有一些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和学生沟通。有些老人托管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
(二)教师对学困生情感倾注的状况
从传统的理念上看,各校的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其实很多,但是在注入情感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大的一段差距。甚至对学困生的情感投入远远比不上对待优秀生。对学困生更多的是缺乏耐心、无奈甚至厌恶。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困生学业的提高,忽视了情感的关注,忽视了独特性的关注,忽视了特长的关注,忽视了闪光点的关注。他们在校的感受有谁来倾心关注?这样的问题,成了社会性的关注问题。学困生在教学当中,是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群体。教师喜欢将力气用到刀刃上,以稳为主。
三、 新形势下学困生潜力开发转化路径
(一)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的策略性指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引导学生自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就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把学困生全部组织起来,探究课堂的内容,让这部分学生提出要求,及时的反馈,及时的评价。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课题,建立错题集。
(二)情感教育策略
开展思想成功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困生在自身的进步当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健康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良好的性格。开发学困生多元化的潜力,冲淡失败的记忆。对学困生的良性转化充满期待。因此,第一,教师需要把学困生看作大写的“人”。驱散所有的阴霾,化解所有的委屈。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第二,把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例如: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飘》等名著,让学困生灵魂得到洗礼。第三,要让学困生对前途产生希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第四,使用艺术教育为学困生提供精神生活养料。确立自身完美的人格,挖掘它们的优点、优势、特色,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三)教学策略
首先,需要设计分类的教学计划,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在进步当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分层设计当中,可以是目标分层也可以是教学分层。其次,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动力。接着,需要使用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强化社会技能和学习技能,加强培养和训练。之后,需要关注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培养,发挥学生技能科目的优势,实现学科之间知识点和能力的迁移。最后,需要充分的利用差异性的资源,进行课外的辅导,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
(四)环境教育策略
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和班级风气。其次,需要开展各类教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困生的优势职能,让这部分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才华,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将这个自信迁移到其他的学科当中,并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摆脱学困生的名字。接着,需要创设健康的家庭文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部分学困生,需要无限的关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四、 实例分析对一名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在这里主要是针对本班级的一名学困生,使用了3年的时间进行转化。小红,女,平时不但不合群,甚至还出现旷课的情况。在刚刚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后来询问一下室友,才知道小红是学钢琴去了。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我并没有急着去责备这个学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找她来聊天,正好本人也学过一段时间钢琴,就让她外出学习的时候,注意一下安全。从那次之后,她每一次外出学习,都会给班长请假。但是,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小红开始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甚至跟不上课程,出现厌学的情况。就算是没有任何的情况出现,小红也是不愿意去上课。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开始询问,小红,天气转凉,注意保暖哟!小红这个时候,就会很快回复,并加上“谢谢老师”。后来,心理距离拉近之后,小红渐渐地喜欢上集体的生活,请假次数减少,学习成绩也开始稳定。期末考试当中,一门副科考了第一名本以为小红的转化工作已经获取了成功,对她的专注转移到了其他同学的身上,并撰写了一篇论文。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隔了半年。小红很多科目都出现了不及格的问题。这次,又把精力转移到了小红的身上。在第三学期的时候,又使用第一次的方式,但是已经不能转化学困生的状况。很多时候,小红还刻意疏远,甚至旷课。这时候我严肃地告诉小红,这学期你如果还这样,可能就很难毕业了。这个时候,小红急了。学习弹琴是循序渐进的,学习也是。我强调了旷课的危害性,强调希望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告诉她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次虽然没了旷课、迟到或早退现象,还没有沾沾自喜,我表扬了小红,希望她再接再厉。学校正准备举办学生礼仪大赛的时候,小红在我的劝导下,参加了。着装得体、不佩戴饰物。那场比赛,我班获得全校第一。我表扬了参赛队员,更赞扬了小红的集体责任感。这次之后,小红更加自信了,学习上也开始奋进,最终再也没有不及格的科目。
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当中,在小红的身上,看到了她的音乐节奏智力和身体和动觉智力(礼仪动作规范)较强,但是自省和交往能力较差。第一学期的时候,小红没有几个朋友,在教师的关心下,小红开始适应集体生活,最终,弱势智力提升。也就是说,个体智力的发展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到了第二学期的时候,由于疏忽,导致重蹈覆辙,甚至对教师的工作出现了“免疫力”。在反思之后,第三学期,开始针对小红的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向弱势智力领域迁移,培养她的自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当中,虽然转化成功,还有一些做得不到位,例如:第一,没有及时的和家长进行沟通,第二,“班主任评语”很重要,没有及时的引导。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多用心,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尊重,以情入心,以情优教,学困生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值得欣慰的。
在这个例子当中,可以发现以下的教育反思:第一,对学生可先“扬长避短”,方能“取长补短”。第二,学会倾听,与学生平等对话。第三,教育无止境,不要轻易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
五、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开始发生转变,“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当在使用电的时候,学微积分的时候,坐火车的时候,才发现这就是当年的那个学困生。教育是终身事业,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爱心、耐心、恒心与责任心的关注下,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宽容、肯定。以情入心,以情优教。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都会以自己的满清热血,百倍的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李锦凤.巧赐“分数”为他导航——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8(9).
[2]杨党星.班主任——后进生前途的引路人[J].南方论刊,2018(S2).
[3]张立娟,孟庆涛.我是这样处理和学生關系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8(S1).
[4]张益兰,辛春.专业课教师兼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优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8(7).
[5]李海洋.善待后进生——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J].科学大众,2017(8).
[6]张妮娜.后进生心理素质教育浅探——班主任工作心得[J].中国农村教育,2017(Z2).
[7]刘景磊.架起心与心的桥梁——浅析班主任与后进生的心理沟通[J].希望月报(上半月),2017(6).
[8]刘金玉.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已不是神话[J].新课程(中学版),2017(4).
作者简介:
梁丽荣,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