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霞
摘要:新时期,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新要求,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实现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并促进具体工作目标的达成和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这一工作开展,必须基于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针对性设置内部控制活动和策略,提高内部控制现实效果。本文以内部控制理论和要素作为基础,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意识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之中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以及管理活动,能够保障法律法规的有序执行、促进工作目标实现,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具有五大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控,具体实施内部控制时,应根据以上要素针对性制定策略,并注重落实和过程管控,增强内部控制效果。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一)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根据实践分析研究,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仍存在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内部控制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简单的将内部控制定位于财务管控,认为内部控制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范畴,因此,实践过程中参与较少,关注不够,从而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目标实现[1]。其二,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局限性,过于侧重管理与监督,并未体现内部控制工作的服务价值,不利于个人、团队乃至于整个单位工作目标的实现,弱化了内控的现实价值。其三,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认识过于浅表,认为没有发生问题,即证明内部控制效果良好,且缺乏持续开展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利于内部控制过程的风险防控。
(二)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交流不畅
交流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保障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一些事业单位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沟通交流机会较少,交流效果不够理想,领导与职工之间存在“心理距离”,与单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多数时间都是在忙于工作,即使进行交流,也没有实现“心与心”的沟通[2]。这样一来,不利于事业单位团队文化建设,难以增强干部职工归属感,致使单位对于员工需求了解不足,难以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和策略。除此以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交流效果不理想,还体现在模式和渠道不合理两个方面,多数单位通过会议或者集体活动进行交流,彼此之间存在“身份感”,“职务形象”明显,并未做到真心实意和畅所欲言,职工即使表达意见,也难以被管理者采纳,从而使其失去积极性。
(三)内部控制活动效果有待增强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有关方面活动落实较差,并没有发挥其实际效果。主要原因为活动开展缺乏独立性,受到个人情感和主管领导的干预,且活动执行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发现问题[3]。例如,一些事业单位管理者负责账目审核,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从数目角度进行核查,并没有发挥审查工作的核心价值,导致审查工作流于表面,内部控制活动效果减弱。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解决策略
(一)提高内部控制认识,增强内部控意识
其一,聘请专业人士讲解内部控制知识,例如内涵、方法和意义等,增强事业单位全员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这一工作开展必须与每个岗位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实现、业绩提升等结合在一起,使全员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财务管控只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每个人皆是内部控制的受益者,每个人也具有参与内部控制的责任。例如,高等院校,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实现降本增效,减轻学校资金压力,使其有能力在科研和基建等方面加强投入,保障其他工作顺利开展,内部控制虽未直接为其他工作提供支持,却间接给予帮助。其二,管理者必须重新定位内部控制,注重其服务价值体现,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帮助干部职工和某个部门达成目标,做到管理与服务并行,过程与结果并重。其三,内部控制属于一项长期工作,事业单位必须形成制度,长期运行,纳入到年度管理规划和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制定内部控制方案,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总结,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降低风险。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需求进行内部控制策略调整,增强其实用性。
(二)改进沟通方式,增强交流效果
为了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强沟通效果,应该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体性地位,尊重职工意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首先,拓展沟通交流渠道,实现多角度、多方式沟通,使沟通氛围融洽,轻松自由。例如,进行匿名沟通,发送电子邮件,还可以建立微信群,体现干部职工的生活气息等。使他们消除内心的“距离感”和“畏惧感”,做到实话实说,如实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思想状态。其二,完善反馈机制,及时解决问题,为有效沟通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工作开展必须形成制度,规定对于干部职工所提意见的反馈期限,并合理确定所反馈意见的途径和程序,对于未及时进行反馈的现象,应在查明原因之后,进行处理。其三,通过激励,促进沟通。设置“内部控制专项奖金”,奖励在内部控制中做出突出贡献,提出宝贵建议,参与热度较高的人员,使其敢言、敢做、敢于承担,从而增强员工参与积极性。除此以外,沟通与反馈必须与信息披露制度联合使用,增强全体人员对于单位实际情况了解程度,这样才可以接受全员监督,促进沟通有效进行,因此,事业单位可以缩短信息披露周期,及时更新,增加信息披露数量,且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员工较为关注的信息应该酌情处理,根据需求进行披露。例如某一项目资金使用属于全员关注焦点,单位在信息披露时,必须及时更新,并详细说明资金使用状况和项目进度,以供全员监察。
(三)合理设置内控活动,注重落实
首先,內部控制活动需根据内部控制目标、每个部门以及现实需求设计,体现实用性,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开展。例如资金使用方面,需详细了解使用目的、使用额度、使用时间、使用方式等,并进行对比分析,使用是否合理,资金是否充足,是否可行,监督整个资金使用过程中,做到专款专用,做好使用后评价工作。其次,注重内部控制活动落实,减少干扰因素。例如,内部账务审查方面,可以交由专业机构完成,从而实现专业化操作,并减少影响。除此以外,每个干部职工皆是内部控制活动参与者,应该激发员工在内部控制活动中的热情,设置相应的要求和目标,形成全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其三,对于单位内部的监审人员,必须提升其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单位必须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总结其工作情况,了解工作现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严重者应根据相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认识不够深入,内部控制意识不足,交流沟通不畅,内部控制活动效果较差等方面,因此,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合理定位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加大活动投入,全员参与,营造良好氛围,为相关工作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永梅.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 (7):5-6.
[2]财政部会计司.201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分析报告[J].财务与会计,2019 (11):11-12.
[3]张鑫.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 (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