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的作用与音画关系研究

2020-05-09 10:42张永飞
声屏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电影

张永飞

摘要: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有人将它比作导演的“另一条手臂”,足见其重要性。在影视作品中,画面是具体的,通过客观描述来展示具体事物形象,具有直观性,可称之为“景”;而音乐是抽象的,通过音律带动观众思考,进而“具象化”出其所言之感,可称之为“情”;当“景”与“情”两个独立的位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便是影片中的音画关系,可称之为“形”。把握音乐与画面矛盾对立统一,是影片成功之关键。

关键词:音乐美学 音画关系 电影

引言

回溯默片时代的电影,电影导演已经明白音乐的重要性。20世纪初期,在录音载体尚未成熟的时代,众多导演会专门邀请乐队演奏经典乐章,用以渲染放映现场的情感氛围。随着电影技术与艺术不断发展,对电影音乐的创作与探索也逐步趋于成熟。

《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音乐的美,在于音符与音符交织而成的旋律,以及旋律所言之情,音符排列组合的不同使得音乐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音乐具有独特的内涵与美学功能。在影视作品中,有了画面的束缚,电影音乐不再如纯音乐般天马行空,必须与画面相统一、相辅相成,形成独特的“音画艺术构思”,从而让观众产生美感。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有着特殊的美学功能,文章以电影为例,着重讨论电影音乐作用与音画关系的独特规律。

電影音乐的分类

现实性音乐。现实性音乐是指电影场景中存在音源,音源发声而产生的音乐,如市井卖唱、街头音乐、手机播放的音乐等等。这类音乐着重于营造影片的真实氛围,通常也被称为“客观音乐”。

功能性音乐。功能性音乐是指电影场景中不存在音源,由作曲家特地为特定的电影创作的音乐形式,着重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被称为“主观音乐”。

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音乐与纯音乐不同,纯音乐是时间艺术,作曲者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说明了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听众心之所思不同,故喜怒哀乐之感因人而异。而电影是时空艺术,音乐与画面互为补充,画面为观众提供故事内容与世界观,音乐则深入画面,深化主旨,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审美功能,唯有搭配画面,做到因地制宜,才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从而对影片产生美的感受。

塑造真实空间。电影中的音乐(特别是现实性音乐),一般都会与画面中的构图、对白以及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让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相融合,塑造一个观众认为的“真实”的时空。Nicholas Negroponte曾在《数字化生存》中写道:“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所谓真实,即合情合理,“情”是指人主观世界的情感变化波动,“理”是指自然与现实的客观规律,电影音乐要贯穿发展,不能夸张化,这样才能让电影自然、连贯。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德军军官在留声机上放上唱片,并通过广播向整个集中营播放儿歌,而画面中无数犹太儿童却不知危险即将来临,随着那舒缓动人的旋律,边唱边走向那通向死亡的列车。导演就是这样利用音乐与画面的搭配,为我们营造了一副让人不寒而栗的纳粹集中营真实的残杀场景。

描摹人物心理。对于电影本身,如果只是画面配合人物对话与音响效果,观众看久了会觉得单调乏味,音乐的加入让电影有了质感,让观众感悟其情感的广度与深度,深入电影角色的内心世界。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有一处有趣的桥段,主人公1900在看到谋杀亲夫的老妇、看破红尘的歌妓舞女、溜进豪华舱的偷渡客时,分别用不同的钢琴旋律将3人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像主人公自己所说,“88个琴键,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悲伤的奏鸣曲、沉重的圆舞曲、俏皮的谐谑曲,无一不充满讽刺意味。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人性中所有的伪装在音乐面前都展露无遗,这就是音乐的妙用。

控制情感走向。烘托气氛的音乐在影片中很常见,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旋律与节奏的搭配,带动观众产生与电影画面相符的情感,制造情绪氛围。影片《断背山》就用唯美的画面与音乐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爱。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影片中两人的交流甚少,甚至主要音乐旋律也仅仅由一把吉他与简单的几个音符来构成,但就是这样平淡的音乐,却将杰克与恩尼斯之间爱情的唯美气氛渲染到极致。

塑造角色形象。音乐由人创造,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摇滚音乐强烈的律动能表达放荡不羁的性格;布鲁斯风格音乐可以表现幽默与诙谐的性格;宗教歌曲表达的则是神圣庄严的性格。电影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观众在欣赏时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若想要用音乐塑造出鲜活的形象,必须在其形式上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配合画面,制造出视觉与听觉上的强烈冲击感。在电影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很多,通过服装、神态、言语等都可以表现人物,但音乐无疑是最直接的。音乐就如同情感的钥匙,穿过肉体,直透人心。

例如,说起《赌神》中周润发饰演的高进,大家心中必定会响起那段让人心潮澎湃的音乐。那么为何大家对“赌神出场音乐”过耳不忘呢?就是因为电影通过律动感十足的音乐与扣人心弦的画面情节,制造出了意料之外的惊奇感,而这种惊奇感会给观众带来审美快感。

影视作品中的音画关系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在默片年代,影片也会有音乐作陪衬,可见人们在当时就已经意识到,画面与音乐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影视作品中,画面被称为“镜头语言”,向人们述说故事,有时却难以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古有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音乐有着“隐晦、朦胧”这种比拟情感的特点,因而可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完美对接。对于影片音画关系的分类,笔者分为如下两种。

音画同步。所谓音画同步,是一种常用的声音蒙太奇形式,它指的是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与画面在情绪与节奏上都是基本一致的。《乐记》中言,“凡音之起,由人心之动,使物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就是指乐与情的关系,音乐的起源是人心,心有感于物就会表现在音乐上。音乐和人物内心情感本就相似。所以,乐出于人,却能感人。

在影视作品中,由于音乐与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步,不会令人产生违和感,观众易于接受。所以,音画同步是影片中运用较多的手法,情与景的有机交织,组成影片特有的“形”。“形”即“形象”,“美之形象的积极作用是组织集合,配置。使片景孤境自织成以内在自足的境界,无求于外而自成以意义丰满的小宇宙”,这是宗白华先生曾经形容美的形式之作用。

音画对位。1928年,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在《未来有声电影》中提及对位法的概念,“只有将声音同蒙太奇的视觉片段加以对位使用,才能为蒙太奇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新的可能性”。对位法,其实是音乐创作中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意为音符对音符。在影视作品中,指视频片段与音乐所表达出的情绪情感呈现非同步关系,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令影视作品衍生出分离于画面与音乐以外的更加深刻的震撼心灵的强烈美感。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巧妙地利用音画对位,能讓画面因音乐而升华,产生1+1>2的效果。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是以色列导演Ari Folman导演的一部动画纪录片,讲述的是对1982年黎巴嫩难民营大屠杀的记忆。影片中有一处让人尤为赞叹,弗兰克抱着机枪从战壕中冲出,独自一人在枪林弹雨中漫无目的地扫射,此时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舒缓的旋律渐渐响起,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弗兰克如同神灵附体般在街道上一边开枪一边跳着蹩脚的华尔兹,浪漫与残酷互相交织,强烈的反差表现出残酷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这就是音画对位,它就如荒诞派文学一样,以轻松的形式表达悲剧主题,在不和谐中引人深思。

在现代理论中,还有其他学者将对位拆分为对位、对立、并列、并置等,但笔者认为,理论研究流于繁琐,不妨以音乐研究为主,统一格调,而不至于陷入思维陷阱。

结语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有着特殊的美学功能,合理运用音乐会为影视作品增色。电影音乐以其独特的主观性,让银幕中的画面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有立体感,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凡事要用之有度,切不可无意义地堆砌音乐,这样不但不会使画面丰满,反而会适得其反。一言蔽之,画面如同饭菜,音乐好比美酒,究竟是珍馐美馔还是味同嚼蜡,皆取决于二者之搭配。 (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爱森斯坦,俞 虹:《有声电影的未来(声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7(2)。

2.吴 瑕:《音乐在影视作品情节中的促进作用》,《电影文学》,2010(20)。

3.刘辰燃:《从〈海上钢琴师〉中斗琴片段看影视音乐中插曲与剧情的融合》,《当代音乐》,2019(12)。

4.郝 燕:《重审汉斯立克音乐美学的“形式”概念》,《艺苑》,2019(6)。

5.刘 鹏:《基于音乐美学角度的电影音乐与电视音乐探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2)。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电影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音乐现象理解探究
格拉斯《沙滩上的爱因斯坦》的音乐美学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