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传芳
【摘要】角色游戏不仅仅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同时还是日常教学中所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文中,笔者结合经验,就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角色游戏;游戏活动;幼儿
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根据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确定规则,更多地发挥自身创造性的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在日常教学中有效的教育手段。因此,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大效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继第一学期,孩子们的角色游戏的创设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基于境外班多元文化背景,孩子们的经验让他们自发生成并创设出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冰雪小镇,即游戏主题。以“小镇”为主线,幼儿间相继开设了:冰雪剧场、Frozen餐厅、安娜水果店等。在他们现有经验上,他们更是对多元文化的戏剧角色人物喜爱的情感转移、提升到自我经验上。
游戏原有灵感源于幼儿本身,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挖掘经典动画的特有元素,进行音乐剧场的环境创设。环境中,注重色调、音乐风格,以及服装支持,让幼儿在富有多元文化气息的环境氛围中,体现绘本带来的别样音乐show。表演互动中,生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在切合主题与考虑年龄特点的情况下,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也增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进程呈现网状发展,游戏随着孩子的经验生成再生成,如同生根发芽的植物,如同细胞分裂的状况发生。孩子不断会出现新体验下的新热点,游戏又有了新发展和成长趋势。
一、达成共识,确立当前热点的主题性游戏
案例一:欢乐动物城诞生了
孩子现有最热的经验话题仍旧围绕迪士尼,然而王子与公主等各种动画人物早在游戏初期就昙花一现,因为孩子的经验产生与幼儿间的交流会生成更符合以及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除了经典人物,不少以动物形象的动画明星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在DLM课程实施中, Amazing Animals的主题活动的游戏环节生成了孩子们的游戏篇章,孩子对于动物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幼儿会主动与家人分享自己认识的动物信息。在亲子时光中,家园合作让幼儿在户外发现令人惊喜的动物知识。每一次分享都是幼儿间的认知互动。游戏的内容在经验中产生,于是欢乐动物城成了他们的游戏主题。作为中班第二学期的幼儿,从起初的游戏中明确角色的职责,进行交往一直到现在,用讨论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对游戏进行简单的评价。从前期游戲经验中,构思出新的游戏主题与情节后,与同伴开始互动。这些是以往没有发现的,也是幼儿的游戏主题不断推进与更新的好方法与新思路。
从游戏主题的产生到发展,孩子的经验都是建立在一个根基上的,他们的行为表现以逐步递进的方式,推进着游戏的发展。其中包含主题性游戏的架构、主题系列栏目的架构等等,它的内容始终源于孩子的灵感及热点话题。在迪士尼的大热点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游戏经验慢慢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同伴之间的商量每一次都有游戏承上启下的内容,每次游戏的情节发展都有递进性与延续性的呈现。
二、关注主题式游戏过程中的发展情节,讲评中提升幼儿的游戏衔接能力
案例二:昆虫博物馆
角色游戏开展以来,孩子们特别喜欢在室内和阳台两个区域进行游戏互动。考虑阳台阳光充足,我们会将动植物区域设置在小阳台上。孩子们会经常穿戴着游戏的服装去关心一些小动植物们,时常会出现“餐厅顾客”拿着放大镜去观察蚕宝宝,“消防员”去阳台解救蚕宝宝结茧后的小蛾子的现象。为了成功解救蛾子,“消防员”邀请了室内各行各业的伙伴来帮忙。Raymond问:“奇怪,为什么蚕宝宝明明变成蛾子了,怎么还不飞走?”Emma:“快来帮帮它呀,它其实很想飞到大自然去,是不是没吃饱?”
带着那么多疑问,孩子们的解答应该从何而来?先从孩子中寻找答案,发现需要支持的时候,充分让孩子运用周围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疑问,从而达到讨论和解答,以及在游戏中自如的发展有其游戏的情节。Lauren对昆虫类十分感兴趣,因为前不久刚和家人前往了昆虫博物馆,她自信满满地和大家谈到蚕茧和蝶蛹是不同的,茧会变成蛾,而蛹是变成蝴蝶的,它们是不同的。部分孩子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蛾与蝶混为一谈。但是还没解答我们的是为什么蛾已经变身成功,不去亲近大自然呢?经过几轮的游戏,孩子们在多渠道信息的帮助下,发现了答案。他们仔细观察到了蚕宝宝的茧周围每天都快速地聚集了许多芝麻大的点点,原来是成年的蛾在交配中产下的宝宝。当他们交配成功后,这也是它完整的一生了。这一连串的自然问题,从孩子口中抛出,又在每一次讲评中,孩子们自发地寻找答案,询问父母及搜查书店中关于昆虫百科的知识记载。在游戏中,我们的昆虫博物馆在主题系列推进中,生成于班级的小阳台中。每次都有新内容在那里呈现,每次都有新的昆虫馆向导员为我们讲述关于自己搜索到的昆虫并分享给同伴。
三、鼓励幼儿个体带动集体经验,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游戏中除了语言对话互动,孩子们的肢体等对艺术的感受与表达也同时在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环境下相互交流与互动。个别孩子对于自己的认知经验,常会在游戏中自发地表现。比如热爱音乐的yoyo,当她听到背景音乐时,她会不由自主地舞动身体,甚至走起模特秀来。一个动作一个造型,还有模有样,甚至吸引不少观众一起来欣赏和模仿。她的表现与他们自创的主题看似没有太大关联,但是情节一直随着他们的想法和新经验变化成长着。孩子们自我装扮,把一个小区域变成了T台,三五成群,一起商量着为动物主题餐厅表演节目。看来他们还是在主题式的游戏架构中,延伸了新的游戏,个体经验自然地带动了集体经验。孩子们随着音乐节奏走台,出现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也在一次次的讨论与自我排练中,产生了新的表演,让区域内的小观众们热闹地一起打节奏送掌声。
在小舞台的各种表演中,最终由小观众们选出了D班经典节目模特秀和英语剧场。孩子们的眼光一定是最独特的,他们所喜爱的正是他们当前最近发展区内每个孩子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
孩子们通过自我商量与确定小剧本、角色定位、服装设计等等,在略显简单的外表下,透着他们的认真与激情。每一个剧本中的台词表演,都赋予了情景show新的生命力。
在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中提到,儿童具有戏剧的天性,儿童需要戏剧的滋养、戏剧教育的激发。在孩子的日常游戏中,他们的小情景、小舞台,一直到升班典礼上的情景剧表演,都显现着他们从游戏中获得自信,从小剧场中发现自己爱表演的天赋,在升班舞台上实现自己表演的欲望。孩子们在舞台表演中体现了形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除了教师、家长所看到的,更使孩子感受到了舞台带给他们更自由、更畅快的在感悟和创造的形态中的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