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乌拉草”精准扶贫农村产业化项目案例研究

2020-05-09 08:06李双远周鸿立任铂华李月格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互联网+融合

李双远, 周鸿立,任铂华,李月格

(1.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3.吉林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4.吉林化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自201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连续出台近40份文件,要求持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持续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个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两个新变化:首先,实现了从就业从业教育模式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了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其次,实现了人才培养机制的新变化,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了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和产业与学校之间的壁垒,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破壁效应”,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学习和校内外协同。本文通过对“乌拉草”精准扶贫农村产业化项目的团队组建、融合创新、市场营销和参加竞赛等过程进行全面剖析,强调跨学科融合创新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项目背景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拥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强国以色列为例,以色列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等创业中心都会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不仅开设相关课程、实战指导,而且还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奖励和资金支持。这也直接造就了以色列本国可以有10%以上的本科生和30%以上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由此可见,国外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同时,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灵活多样,针对大学生初创者团队,学校会专门聘请专业人士出谋划策,为创业者指明方向,极大的提高了创业成功率[1]。

如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浪潮。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公开发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到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再到2019年3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创新创业赛事方面,2015年,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赛事规模已经遍布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院校、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参赛。是全国乃至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这些都是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度支持和重视的体现[2]。

(二) 项目背景

“乌拉草”精准扶贫农村产业化项目研究重点是东北地区特有物种乌拉草产品创新研发和销售。乌拉草的应用历史悠久,抗战时期,战士穿的草鞋、服用的草药均来自乌拉草,作为鞋内衬垫物的记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具有保暖功能和透气、吸汗、防潮、御寒、抗菌等特点,草叶细长柔软,纤维坚韧,不易折断,无菌根,除螨抑菌对真菌和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加之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与人参、鹿茸曾并称“东北三宝”。有考古学家们研究认为,乌拉草是北方民族在极寒环境中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的重要御寒物质。迄今为止,乌拉草在天然药物领域及生物科学方面研究甚少,对乌拉草活性成分的研究鲜有报道,致使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仍处于低水平重复阶段。开阔的市场前景还需要开发和进一步研究。本项目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乌拉草相结合,开发出以乌拉草主要活性成分的相关保健品和化妆品。在跨学科融合了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直播和微商等进行网络推广销售。

二、产学研跨学科融合创新创业团队

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已经成为了国内发展趋势。一大批科学家因使用跨学科方法进行研究荣获很多成就,就其深刻性而言,跨学科研究本身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新范型[3]。本项目团队的组成包括吉林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化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凌之风工作室。其中吉林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乌拉草相关产品的研发。凌之风工作室主要负责搭建电商平台,拓展销售途径。整个团队分工明确,由化学、电信、计算、信管、会计、市营、国贸、生技和生食等专业组成,详情见图1。

图1 互联网+乌拉草融合创新团队

跨学科融合创新创业团队依托技术创新和创业项目进行跨学科合作,通过团队成员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体系、技术信息建立广泛的交叉联接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知识创新的高配合度。纵观市场,目前以乌拉草为原料的产品屈指可数,团队从一个创新想法的萌发到创业计划书的完善、创业项目的落地以及创业成果等一系列活动,以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思维,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信息之间相互作用和补充,在跨学科基础上实现乌拉草的创新研发。而这个过程实质也是专创融合、思维模式、学科知识、经验专长相互耦合的创新过程[4]。

三、通过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由教育部印发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中提到,鼓励项目团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可见教育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视程度。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互联网+”大背景下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条件,搭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和项目载体,提高学生信息整合与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赛事鼓励大学生面对挑战时敢想、敢做、敢闯。促使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融合。对于大学生团队而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结果带来的荣誉,而是通过团队协作与实践,开阔了视野,同学们在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发挥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和自身能力,为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5]。

通过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为各种风险进行模拟,对大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完善,将想法、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培养创新创业复合人才的目标。

四、创新研发过程与竞赛效果分析

(一) 乌拉草创新研发

根据乌拉草本身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及多种活性成分,对其进行研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乌拉草总黄酮、乌拉草挥发油、乌拉草多糖等,确定乌拉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最低抑菌浓度(MIC)、抗氧化活性半抑制(IC50)浓度;对挥发油萃取浓缩后进行GC-MS分析和FT-IR分析,发现其挥发油的活性较高,具有除螨抑菌、结实耐用的高利用价值,适用于保健行业与美容行业。将产品定位为定制类手工艺品和家居服务类,成本也较其它产品原料更为合理,其高性价比与高效性使团队选择对乌拉草进行产品开发与利用创新。目前已实现开发产品有乌拉草编织手工艺品、功能鞋垫、泡脚料、颈椎枕、床垫、汽车座垫、面膜、保湿凝胶、精华复原液和精油皂等[6]。

以上产品充分利用乌拉草这一宝贵资源与现代医药学科学技术相结合,对乌拉草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生物活性加以研究,使得乌拉草的开发不再仅局限于纺织品方向,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对乌拉草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应用,均采用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所研究出的成果,应用于本团队所开发出的功能性乌拉草产品,增加了乌拉草的附加值,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乌拉草纺织品的药理功效来源,对乌拉草的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极具独特性和创新性。

在产学研相结合背景下,对乌拉草产品的研发,见图2。

图2 乌拉草研发工艺图

图2具体说明了乌拉草精油类产品的研发过程。从技术研发到投入生产,从营销销售再到售后服务,团队成员皆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团队导师分别对乌拉草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创业比赛实践有着丰厚的经验,能够在研发与技术方面提供有力的帮助[7]。

(二) 搭建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营销平台

团队互联网技术研究方向的学生,自主设计互联网+“乌拉草”创新融合云商平台如图3所示,利用新媒体营销,提供个性定制服务,在线商城、红色旅行、私人订制乌拉草产品、线上预订乌拉草体验馆、农家乐、草场游、720°全景展示等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图3 互联网+“乌拉草”创新融合云商平台

(三) 精准扶贫

本项目的实施与农村产业化、精准扶贫息息相关,且对应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本项目团队与企业合作,积极参与吉林省重点贫困村-吉林市永吉县双顶子村扶贫共建工作。通过对乌拉草的创新研发与电商融合实现精准扶贫双顶子村,创立扶贫车间,为可劳动村民提供纺织、编织、管理人员、加工工人、库管员、电商销售等就业岗位。设计类专业同学负责绘制创新乌拉草工艺品产品样图指导村民创新工艺产品的编制;大学生们负责技术指导帮扶村民使用电商平台发布手工艺产品,使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获得收入,促进农民脱贫创收[3]。

投入实际销售运营的同时在当地实现科技下乡,普及互联网知识、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帮扶农民生产与销售。团队与企业合作举办乌拉草产品展销会,促进城乡间的交流,促进双顶子村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四) 以案例分析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及创新精神受家庭与学校因素较大。在家庭层面上,主要在家人是否重视从小对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家庭成员是否有创业经历两方面对其有影响;在学校层面上,学生所在学校层次、专业背景、年级、是否参加企业实习、是否参加过创新创业比赛等均有影响。

项目实施落地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团队需要通过调研市场或开拓知识层面产生对项目独到的见解,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寻找实践措施,从线上宣传打开市场,到实现营销,考虑产品的消费群体、价格合理性等,都是需要思考开拓“视野”的自学过程。然而止于搜寻资源是有局限性的,对于社会实际运营还需要真正有创业经验的人进行指导,可见创新创业需要“被分享”[9]。

项目进行需要跨学科融合创新,团队成员除了配合默契,还需各司其职,对分配的任务有刻苦钻研的决心,才能从多方面让项目进展的更“专业化”。聚拢多学科的不同创新思维,开拓新视野。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创业梦的启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阅读书籍不一样,对多个创新创业案例进行分析,切实让大学生贯彻创新思想,落实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项目质量[10]。

在参加吉林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团队师生收获宝贵的经验,同学们获得充分的锻炼,在本次大赛中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金奖”、吉林省唯一“精准扶贫奖”。在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中,团队学生进行了乌拉草产品的宣讲,参加本次活动的省领导和嘉宾们给予很高评价,社会的评价是对乌拉草产品的肯定也是对团队最大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讲竞赛是创新创业路程上一次检验,未来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团队以“打造中国乌拉草第一品牌,把乌拉草品牌推广到世界”为目标,坚守信念,研发更多乌拉草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五、结 语

高校是走向社会的阶梯,大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期待,不能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获取,更要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带来的收获。此项目由吉林化工学院师生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在执行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在校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很大提升,丰富了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现如今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式,校园环境并不能将毕业后的工作环境最大化模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实例,为更多在校师生提供融创结合的经验,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跨学科融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发挥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实战平台,为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重要渠道。这一参与和完成的过程,培养了大学生“敢闯会创”的可贵精神,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团队协作的参赛过程更是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服务精神,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增加了砝码。与此同时,为用人单位传递了更全面的信号,更为高校教学和培养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跨学科互联网+融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