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20-05-09 01:46付金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川崎支原体介质

付金红

作者单位:271000 山东 泰安,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

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甚至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等[1]。关于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证实,其可能与支原体感染具有紧密的关系[2]。部分学者认为,支原体感染通过促进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进而促使川崎病的发生和发展[3]。本研究通过比较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支原体感染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组中水平的差异,旨在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ycoplasma pneumoniae-IgM,MP-IgM)检测结果分为支原体感染组18例和非支原体感染组5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日本川崎病研究组修订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1~12岁;(3)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伦理志愿书,且本研究经沧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排除标准 (1)患有遗传性疾病者;(2)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病变者;(3)免疫系统疾病者。

1.5 检测方法 (1)试剂与仪器:Ratyo RT3900酶标仪,RT6100洗板机、恒温水浴箱,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公司(南京凯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操作方法:全部患儿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采集血清,置于-20 ℃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MP-IgM、IL-6、IL-8、IL-10、TNF-α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t=12.382,16.195,13.613,22.149,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722,3.475,P<0.05。

表2结果表明,治疗前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和TNF-α水平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t=5.571,5.318,4.786,5.197,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705,2.889,P<0.05。

表3结果表明,治疗前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0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最小原核微生物,可导致全身感染,以春秋季节高发,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可不定期流行或持续散发,以学龄前期与学龄期为高峰年龄,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状况[5-6]。相关文献显示,支原体通过激活机体巨噬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导致多种炎症细胞的大量释放[7]。另有研究报道显示,支原体感染是川崎病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子[8]。目前,由于对川崎病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容易出现漏诊而延误治疗,进而严重影响预后状况。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明确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为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意义,进而改善预后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川崎病发病期间,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经有效治疗且病情得以改善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与相关文献相一致[9]。上述结果可能机制为:支原体感染机体后通过诱导促炎症介质(IL-6、IL-8和TNF-α)的合成,抑制抗炎症介质(IL-10)的合成,通过和细胞表面结合,调节和介导炎症反应;通过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作用及趋化作用,进而导致川崎病的发生发展,经证实上述炎症介质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1)IL-6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其通过诱导淋巴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球蛋白分泌而参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中。结合本研究结果,治疗前,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6水平较非支原体感染患儿异常升高,治疗后即恢复正常的特点,川崎病患儿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可作为川崎病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主要指标之一[10]。(2)IL-8属于多源性炎症因子或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其通过激活与趋化中性粒细胞,使其脱颗粒,促进溶酶体酶和超氧化物的释放。炎症因子在IL-8的趋化作用下,释放活性物质,进而导致组织的炎症性损伤。支原体感染后,肺泡巨噬细胞和呼吸道上皮细胞释放大量IL-8后进入血液[11]。结合本研究结果,IL-8可作为促炎症介质参与川崎病患儿支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其在促进支原体感染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IL-10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抑制单核巨噬细胞表面MHCII类分子的表达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功能,干扰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形成细胞因子,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本研究显示:治疗前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0水平较未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在明显升高,经有效治疗后,川崎病患儿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与黎萍等[12]研究表明,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的结论相符。笔者认为,作为抗炎症介质,IL-10通过负反馈调节效应而导致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0出现代偿性升高。而进一步研究表明,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追其原因为早期明确支原体感染有利于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阿奇霉素对症治疗提供参考意义,以最大程度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预后状况。因此,IL-10可作为抗炎介质作用于支原体感染期间。(4)TNF-α属于多肽类促炎症介质,其通过诱导B细胞活化、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活化后形成抗体,从而具有调节免疫和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大量文献表明TNF-α通过促进氧自由基和其他炎症介质释放等多途径参与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病理过程中[13-16]。因此,对川崎病患儿进行血清TNF-α检测有利于早期明确支原体感染,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与非支原体感染的川崎病患儿相比,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上述血清指标的检测在指导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增高可能增加川崎病患儿支原体感染的风险。笔者认为,在川崎病患儿中应明确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以便早期应用大环内酯抗生素(阿奇霉素)以有效根除支原体,降低并发症风险,但关于支原体感染是否直接诱发川崎病的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以明确。

猜你喜欢
川崎支原体介质
线切割绝缘介质收纳系统的改进设计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