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实现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岗位能力的有力途径,对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17-0026-02
传统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内容主要通过一定的传统教学培养大纲制定培养计划,并通过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来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固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实际条件制约,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灌输轻自学,忽略了工程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为此,我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与甘肃建筑第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创立了基于焊接操作技术岗位要求下的甘肃省首个现代学徒制“一安工匠班”。
一、工作内容
(一)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
通过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调研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以钢结构制造和安装、压力管道安装为主要方向与甘肃第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一支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学团队,在学校及企业共同开展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实施,共同进行课程、教材、课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共同探索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徒考核和评价方式,探索一条以政府为主导,校企双方均为育人主体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提供与岗位能力直接接轨的岗位情景和工作内容,并建立新型师徒关系,通过师带徒,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和发展,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特别是要探索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深度上求增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以“校中厂”的形式,在学校校企共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以“厂中校”的形式与合作企业共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与就业基地”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无损检测实训与就业基地”,既整合学校和企业优势资源,提升实训条件,又为大学生创新提供平台和支持。指导学生(学徒)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使学生了解生产一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化学生对通用标准、行业标准的认识,以学生为工作内容的实施主体,以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突破口,构建、探索创新型焊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
(三)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机制的创新
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部分核心课程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按照6步教学法(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实施教学过程,强调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课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成绩的考核中,组织企业导师、教师讲评以及学生互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的形式多样化,对于创新型和综合性较强的内容,探索柔性、灵活的评价标准,注重能力考核;师生沟通与时俱进,及时反馈。
(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轮岗教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以“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形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既整合学校和企业优势资源,提升实训条件,并推动“产学研”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走校企合作,产学研良性互动的特色办学道路。
(五)浓郁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建设
通过焊接专业每年定期聘请企业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程技术人才以兼职、讲座或报告会等形式为专业师生普及焊接工程相关应用知识,将工程实例、工程文化和工程氛围带进课堂、带进实训室,在学校努力创造一种实践的环境和氛围。
二、实施效果
(一)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和课程体系
1.“3332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徒制学习理论为指导,成功构建“3332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学校、企业“三元管理机制”,构建起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三化课程体系”,实施在校学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三段育人过程”,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种身份转换”。
2.实施三段育人,共同开发育人样本
3.基于岗位标准的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焊接专业相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岗位基本知识能力课程模块、岗位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岗位能力提升课程模块,从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二)深度合作,三方共赢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既重视专业知识系统性,也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办学,增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融合度,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了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和教师理念的发展,促进了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企业方的人才需求得到精准化满足,此外,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际工程和科研项目,助力企业发展创新和研究能力提升;通过招生招工一体化,学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在试点招生工作中,采用“单招+招聘”的模式,学生在参加文化课考试入学后,合作企业甘肃一安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委派人力资源部经理向学生宣讲,介绍了企业情况、岗位设置和岗位标准,组织学生参加知识性的笔试和综合性的面试,确定了招生名单,学校组织校、企、生签订了学徒、学校和企业三方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和企业师傅开展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注重轮岗实训,务求实现“零距离上岗”。企业按自身需求培养员工,并在学生实习期间可充分考查学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能较好地熟悉企业生产组织和企业文化,相当部分学徒毕业后愿意留在学徒制试点企业,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三、总结与展望
本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旨在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一)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从学院视角来讲,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高于普通三年制人才培养目标,这为院校的教学过程带来一定挑战;此外,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体现,缺乏吸引力,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强;现代学徒制的制度保障不健全,理念和师资方面还有待提升。
2.从企业视角来讲,学生培养周期长,技术技能短时达不到工作岗位要求;在实际操作层面,政策导向、补偿等引导企业接纳学徒,如果学生中途退出,如何处理。
3.从学生视角来讲,企业后期用人需求缩减,不能全额接纳学生,或者企业需要淘汰部分学生,该怎么处理;招工后,部分学生不愿在单位任职,如何处理。
(二)下一步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创新理念,将混合所有制、混合二级学院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相结合。
2.创新管理体制,通过组织结构创新,协调、交叉教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通过组织体系创新,增加学术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项目组企业参与度和效能。
3.创新制度体系,继续探索学分制问题,弹性学制如何适应企业需要,将学生在企业如何管理,制度制定、工龄和待遇计算等问题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得到解决。
4.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参与度,优化教学组织模式;优化教师和师傅的合作。
5.完善学生(学徒)淘汰和补充制度、校企履行协议评估制度等评估制度。
参考文献:
[1]孙鹏.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研究与探索[J].中国培训,2015(6).
[2]张法坤.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工件研究与探索[J].現代职业教育,2019(2):1-2.
[3]致公党安徽省委会课题组.当前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14):54-55.
[4]张宇,韩海玲.现代学徒制问题剖析及对策[J].辽宁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57-60.
[5]孔水清.混合式教学在现代学徒制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68-169.
编辑 武生智
①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一安工匠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苗红丽,女,甘肃华亭人,就职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焊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