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梦玲
摘 要:为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进入了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校行企协同育人”成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本文在明确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学“AFP资格创新班”为例,探索了“校行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对其如何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人才培养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有关推进“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各种政策相继出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九大报告);“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国办发〔2017〕95号);“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可见,深化“引企入教”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与此同时,近年来湖北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湖北自贸区的挂牌、长江新城的规划,金融专业尤其是理财类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对财经类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制约因素是什么?有什么创新性的举措?如何进一步完善?等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将是本课题拟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研究,论证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校行企协同育人”为切入点,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预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试图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学校与协同单位可持续合作的新方法、开创金融专业校行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等方面有所建树。
(三)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宄,国外主要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合作教育”,最早可追溯至欧洲的“产学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美国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研”和瑞士的“洛桑模式”等(王莺洁,2018)。二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英国,其创始人建议学生应该先进入一线岗位进行第一手的实践学习,再返回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美国职业协会于1946年颁布的《合作教育宣言》,首次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将理论研宄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育更加有效”的培养模式(刘杰,2017)。可见,国外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成功开展并取得不错成效的关键原因在于其获得了学校、行业、企业以及政府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国内相关研究从内容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的研宄。方桐清(2009)指出,目前校企合作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法律保障、企业缺乏利益驱动、缺少第三方中间服务机构等原因。喻忠恩(2009)认为,我国校企合作存在关系不稳定、合作松散、合作不深入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平衡机制。二是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宄。合肥学院的“2+1+1”三段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联合大学的ILT(Integrated Learning and Training)人才培养模式;金陵科技学院的三用型(适用实用好用)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面向职業需求驱动的CRD(Career Requirement Driven)模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坚持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导向形成的三协同(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特色模式(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2012);龙岩学院的“委托式培养”、“订单式”联合办学、“3+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邱占林等,2019)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目前将校行企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联系起来的研究较少。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刻、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缺口较大,然而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人才培养质量尚不符合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广泛存在。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对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一般由部分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与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然而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1.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部分师生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受到“本科”办学层次的禁锢,觉得“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的事情,“职业能力培养”是用人单位的事情;有的即使在观点上已有一定认识,但受条件、环境等因素所限,“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高度还未形成统一。
2.教学计划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在当前的教学计划中,尽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实验课程、实操演练等环节的学时比重有所提高,但大量的理论课仍占据绝对比重,更多课程还是以老师的满堂讲授为主;即便有的课程根据需要设置为理论加实践部分,但学时分布不合理,留给学生的实践动手时间仍然不足。
3.师资结构单一、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落后。当前教师中的大部分人从教学型或研究型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甚至没有考取行业内最基础的从业资格证书,自身尚不具备一定的行业能力,任职高校一般又没有专门针对老师实践能力提高的培训,尤其年轻老师中广泛存在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为零”的尴尬,使其难以胜任相关的教学与指导工作。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现阶段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够深入,很多时候只是把学生带到企业走马观花式的看了一圈,并没有实际深入到具体岗位去承担相应工作与职责。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表面化,校方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交代,只是为了完成培养方案里拟订的实习任务;而企业方以利润和效率最大化为宗旨,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将来不一定留下来的大学实习生。
5.教学评价机制缺位。当前高校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绝大多数课程都是任课老师根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分数加权求和得出总成绩,且期末考试的权重一般大于平时成绩,这种方式容易造成重期末轻平时、重考试轻考核、重分数轻能力,“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记录,过程化教学体现得不充分,评价结果也就缺乏客观性与准确性。
三、“校行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学“AFP资格创新班”为例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学“AFP资格创新班”(以下简称“金创班”)是“校行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在传统金融学本科专业办学基础之上,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套、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评价机制等各方面均做了一定探索,具体如下:
(一)以需求为导向,升级培养目标
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了“高校—企业—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校行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应用型本科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了金创班的“四有四化”人才培养目标,即:“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和“视野国际化,知识系统化,需求导向化,资格认证化”。以期实现金创班毕业生就业时能“持证入职”与“入职即上岗”,促进人才质量与竞争力的显著提高,从而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帮助学生打好坚实基础并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创新办学模式,“嵌入式”课程设置
将高等学历教育与国际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将上海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举办的AFP资格认证培训嵌入金创班的传统教学中,由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聘请的专门培训讲师担任《金融理财原理》的教学工作,共计108学时,详见表1。符合AFP资格认证培训考核要求的学生可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参加AFP资格认证考试且成绩为“通过”的学生可獲得《AFP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证明书》,此证明书为毕业应聘之用;毕业后从事金融理财工作满两年的,可申请AFP资格认证,获得AFP资格证书,成为真正的金融理财师。
(三)整合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
通过与合作机构、企业合作,建成了一支的“校内专职为主、合作机构嵌入、企业兼职为辅”的高质量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共计82人,其中教授13人,占比15.9%;副教授34人,占比41.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74人(博士47人,硕士27人),占比90.2%。现有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培训讲师7人,其中4人通过CFP(国际金融理财师)资格认证、7人通过AFP(金融理财师)资格认证。聘请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企业导师6人。成立了“光大——法商1+2协同育人项目”,形成理财师与学生“1对2”定向指导。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兼具,为培养高质量金融理财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联动校内校外课堂,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有效途径。金创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加强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确保可计实践教学环节累计不少于464学时,自愿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周,详见表2。其中,专业课程环节中的实践部分与实验课程,由校内专职老师进行授课;AFP资格认证培训由合作机构的培训师进行授课;实践环节中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由校外合作银行承担;毕业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老师与行业导师共同指导。总之,联动校内校外课堂,整合资源,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挥资源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立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多方位综合培养,通过校政行企高效联动,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齐鲁证券、华泰证券、浠水县人民政府等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及地方政府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各大银行合作开办了“银行定制班”,定向向合作银行输送人才;与浠水县人民政府等开展校政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专职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授课奠定了基础,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训基地的认知学习、专业实习、游学交流、毕业实习及企业互助交流、课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职场竞争力。
(六)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构建360度评价制度
学生评价方面,重视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扩大至40%,考核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具体包括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讨论、PPT展示、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等;毕业论文考核在原来的指导老师70%、答辩老师30%的基础上,引入行业导师进行论文写作指导以及最后评分;AFP资格认证培训考核由合作机构完成,培训考核要求的学生可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参加考试且成绩为“通过”的可获得考试通过证明书。总之,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行业评价、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尽管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学“AFP资格创新班”在“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宗旨下,进行了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仍不够深入与透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师资力量方面。一是继续加强自有教师培训,积极推动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进修学习、考取行业内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参加行业内的会议及其他相关活动,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实现课堂所授知识与现实实际情况的紧密相连;二是实行“双聘”制,形成“学校-企业-协会”互聘教师机制,推动三方在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的多维度合作交流。最终打造一支“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良好的职业素养、卓越的实战经验和极富求知探索欲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实践教学方面。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如增设专业实验课,提高现有课程中实验环节的课时占比,增设游学、参观、实习、交流等第二课堂内容,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课、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的比重,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操、团队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科竞赛方面,加大对行业内相关竞赛的参与度,通过比赛开拓视野、夯实知识,激发学生对专业、行业的兴趣,并实现以赛促学、以奖促学。
(三)实习实训方面。目前的实习实训基地更多地停留在参观和认知学习层面,少量合作企业设有实行岗位,而设有就业岗位的就更少了。后期一是要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除了银行以外,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学生就业的选择对象,应实现合作企业的多元化;二是要加强与对方的深度合作,争取更多的实习岗位与就业机会。可通过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合作企业参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修订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最终按照合作企业的需求向其输送人才,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解决企业的用人缺口问题。注重与对应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使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可持续性,促进“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有效发展。
(四)人才质量追踪方面。可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从而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职业发展情况、专业吻合度、用人单位反馈及评价等,为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决策建议,并根据培养质量反馈报告,及时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提升师资水平、转变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最终促进人才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校友文化的建设,掌握优质校友信息、凝聚校友力量、发挥校友资源,使得“校行企协同育人”具有延续性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郑家娜. 转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 莆田学院学报, 2019, 26(1).93-96.
[2]邱占林, 吴超凡, 吴志杰, 等. 多方协同育人理念下"3+1"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以龙岩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J]. 龙岩学院学报, 2018, 37(2).107-113.
[3]王莺洁. 高等职业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 南昌: 南昌大学. 2018.
[5]劉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8.htm.
[7]教育部.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发〔2015〕7号[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6/content_5013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