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岚
摘要:互联网时代,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探究了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影响和冲击,从大数据服务、移动服务、视频服务、用户体验、电子商务融合、信息分享、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数字化及服务化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服务
一、引言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承担者,面对如此巨量的网络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并逐步成为网络用户在学习、研究时査询数字信息资源的重要选择。数字信息资源因其便于共享、易于存储、方便取用,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20 世纪 90 年代末,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开始出现巨大变化,从以印刷文献实体资源为主到印刷资源和数字虚拟资源并重的局面,而现在数字化虚拟资源所占资源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用户通过网络检索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资源获取方式。因此,各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通过引进和开发各种类型数字资源管理平台,采用信息整合、检索提取和网络传输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数据分析和网络信息资源查询的新媒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将有效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特征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影响和冲击,从大数据服务、移动服务、视频服务、用户体验、信息分享、电子商务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海量存蓄和媒体多样化
与传统图书馆一样,数字图书馆需要存储大量信息,数字化的海量存储是现代数学图书馆的显著特征。而且现代数字图书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样化,如音频、视频、动画、文字等。随着大数据、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先进的科技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加便利。因此,如何利用这些海量数据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2.高效的数字信息资源检索功能
信息检索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内容,也是数字图书馆体现服务优势的重要领域。一个功能强大、高效的搜素引擎将是现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配。高效率、界面友好、个性化的多媒体检索工具,让读者能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中快速、自由地获取所需的特定信息资源。未来,数字图书馆检索将更加智能化,用户可以不断地与系统进行交互,最终获得确切的有价值资源,检索的结果可以有多种表示形式。
3.具有大容量数字虚拟存储空间
传统图书馆主要存储的是印刷品信息资源,而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主要存储数字资源,因此存储形式和存储容量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技术上讲,数字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不需要大规模实体库存,而是需要大容量虚拟空间;图书管理人员以擅长信息搜集及传播的信息服务人员为主。数字图书馆的虚拟空间中可以保存各种媒体资料,如视频资料、数字图书、音频资料等,并提供强大的定向检索能力。
5.定制式的信息服务模式
新时代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重视,数字图书馆应提供主动式、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模式。现代化的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定制式、个性化的。另外,数字图书馆还可以构建自身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挖掘提取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展开跟踪服务,针对性及时推送读者急需的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还可以采取付费或免费的电子商务式的服务模式,使其具有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组织结构。
三、互联网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知识离生活越来越近,各种远程诊断,远程操控,远程监控成为现实,稀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优化。5G时代已经来临,移动互联网成为未来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尤其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无论是从用户、搜索引擎还是数字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加强数字图书馆的网络表现力,提升其网络服务力是三方共同的需求,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越走越近已成必然。互联网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和冲击如下:
1. 搜索引擎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
根据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所做调查显示,虽然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在可信度和准确性方面比搜索引擎好,但搜索引擎在效率、易用性、便利性、速度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调查还显示,84%的受访者选择搜索引擎查找特定主题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2009年,谷歌搜索以767亿次位居全球搜索引擎用户使用品牌首位,市场分额67.5%,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雅虎网站(市场分额7.8%)和百度(市场分额7.0%)。由此可见,在网络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搜索引擎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2. 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的结合成为可能
搜索引擎服務已从单一的文字、图片搜索,向提供音乐、视频、资讯、文件等多元化的搜索发展,搜索结果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谷歌目前已开发了搜索类、工具类等不同的服务产品20多种。例如,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通过与多所大学和图书馆合作,在十年内完成3000万册图书的数字化处理。雅虎则与互联网档案库(Internet Archive)联合创立了“开源联盟”,并集合多家机构进行图书数字化,可以向网民提供100多万册公共领域图书。
3.数字图书馆日趋社会化、服务化
目前,数字图书馆已从最初的研究、试验、规划阶段进入应用和规模扩大阶段。其功能也逐渐由传统图书馆、学校或科研机构图书馆负责保管和提供电子图书、文献、专业文件的附属工具转变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提供各类文字、影像资料的“在线资料库”,角色定位不断由“精英”走向“平民”。例如,法图所属的Gallica数字图书馆在其1997年创立初期的定位为“提供各领域文献资料,对内容有选择的数字图书馆”,并确定“整体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更新访问页面、提高搜索引擎能力、增加存储容量,以便更好地满足大众网民的要求。
4.线上线下O2O融合服务
“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深刻影响图书馆的发展,推进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理念。目前,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始实施线上线下O2O一体化服务模式,一方面用户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或APP微服务平台精准定制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资源做好线下体验或精准服务工作。
四、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与服务化发展趋势
1.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处理技术及服务模式将会发生显著变化,从传统的信息查询、推送等服务转向在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和挖掘出潜在有价值的信息。随着云计算、高效率数据挖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图书馆信息发布会更加多样化、更安全快捷。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力引进、开发大数据服务平台和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個性化服务。
2.视频服务
视频服务必然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线视频服务一直是国内外互联网行业所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国内,在线视频服务是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现在,国外的Youtube、雅虎、VEVO、Hulu等视频网站的发展受到了业界极大的关注;国内的抖音、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如火如荼。数字图书馆的视频服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信息资源平台。这个开放平台的使用者可以查阅、观看自己所需要的视频资源,同时又有责任将自己拥有的视频资源上传分享。这种开放的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用户激励机制,调动用户参与分享的积极性。
3. 用户服务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用户体验、用户口碑越来越受到企业界重视,并快速扩散到其他领域。上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托夫勒在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用户体验将决定企业在经济竞争中是否能够取胜。互联网经济时代,用户体验尤其重要,一个网站的用户仅仅通过点击鼠标就能很便捷的转移到竞争对手,因此客户体验成为互联网公司留住客户的核心竞争力。随着IT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在不断前进,所以有特色的定制化服务应该是数字化图书馆要着重关注的内容。如何不断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体验,真正使得用户从浏览数字图书馆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乐趣,并能激发进一步的求知欲,而且能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数字资源的信息分享中,是将来数字图书馆追求高品质用户口碑和用户体验的重要任务。
4.自助服务模式
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优势,未来甚至会出现无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服务的自助模式包括自助借书还书、自助定制资料搜索服务、自助阅读服务等方面,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而且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图书馆属于非盈利性单位,所以低成本运作管理至关重要,因此数字图书馆及自助化、无人化管理模式将成为重要服务化转型趋势。
5.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数字资源的有偿服务是未来数字图书馆收入来源之一。数字图书资源的制作、分享,并进行电子商务运营将是数字化资源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需要应用最前沿、最新颖的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革新。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发展可以采用个性化的订阅、针对性的推荐等方式。
6.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互联网时代,对信息的获取和存储更加方便,因此会带来突出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果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那么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整个国家创造力和智慧水平的整体下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数字资源挖掘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资源网络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两个环节上。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五、互联网对我校图书馆数字化及服务化发展的启示
1.我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化发展现状
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环境优美,设有读者服务部、资源建设部、学科服务部、数字化部、展馆部、公共服务部等部门,承担着湖北经济学院师生员工借阅图书、促进学科建设以及其他相关功能的重要任务。近些年,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非常重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正向现代化、服务化、数字化发展和转型,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省不断提升。
(1)在数字化建立方面,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可以实现网络联机查询、远程查询服务,读者可以全天候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现有中国知网(CNK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教师学术成果数据库、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中文数字资源库,以及OFB、EBSCO、SpecialSciDBS等外文数字资源库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2)在服务化转型发展方面,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领导非常重视,已经成功开展了预约借书、图书推荐、建立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室、建立便捷还书柜、开办读者园地专栏、“市场大学”读书等服务活动,并举办了一系列服务读者特色活动,如世界读书日、真人图书馆、奔跑吧读客,极大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3)应用“互联网+”,加强精准服务模式建设。目前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向全校教职员工已经推出图书精准推送服务。通过在线获取教职员工图书服务需求基础上,线下组织图书物流实时精准配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4)应用“互联网+”,加强学生自习座位精准管理。新时代,学生学习努力刻苦,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习场所,但是图书馆座位及相关服务资源毕竟有限,如何规范管理,做到学习资源的公平公正管理,实现机会均等化是一个难题。我校图书馆应用先进的手机微服务模式,通过移动平台提前预约、实时扫码入座等数字化技术做到精准化管理,有效缓解了学生自习资源紧缺的难题。
(5)重视自助服务模式建设。自助服务模式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发展形态。我校图书馆已经建设了自助借还书、自助科研定制与精准推送、自助定自习座位等服务,而且还在各个教学科研单位设置了自助便捷式还书柜,更加高效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服务需求。
(6)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阅读推广服务。现代图书资源极度丰富,且良莠不齐,人们很难从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源中找到当前最主流、最获得好评的优秀书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的特点,对借阅图书资料及相关评价进行大数据分析,定期推送好书排名供广大师生参考,大大节省了师生的检索和选择时间。
(7)科研资料精准推送。查阅科研资料是一项繁重而且重要的工作,困扰着许多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职员工。我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为广大师生提供科研资料精准推送服务,组织了一批有较强的科研基础知识、文献综合分析以及检索能力的科研资料检索服务团队,提供科研资料推送的专业化、精准化、实时化服务,大大减轻了教师的科研负担,获得师生员工的好评。
(8)加强图书馆员工的服务能力培养。为培养能适应现代数字图书馆趋势的高素质图书馆员工,我校图书馆非常重要图书馆员工信息管理能力、阅读推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定期开展“市场大学”读书服务活動,重点提升图书馆员工的阅读推广服务能力,“市场大学”读书服务活动方案简介如下:
a)活动目标
按照学校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图书馆职工“市场大学”读书与讨论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加深对市场化改革内容体系的理解和把握,并立足图书馆工作实际,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深化改革的合力,推动图书馆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学习型、数字型图书馆建设。 b)活动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读书学习。主要内容: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加强学习宣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和督促师生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加深对市场化改革内容体系的理解和把握。本阶段,以职工自学为主,并做好读书笔记。
第二阶段:研究讨论。主要任务: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采取职工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座谈会、讲座等多种形式,查找在思想认识、创新意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市场化改革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形成深化改革的共识与合力。本阶段,主要由各部门主任组织实施,特别是组织召开学习交流座谈会,并做好会议记录。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主要任务:总结交流学习成果。职工个人填写“读书与讨论情况记录表”,部门主任填写本部门“读书与讨论情况记录表”。召开馆领导班子及部主任会议,总结交流学习成果。同时,鼓励各部门和个人积极上交学习文章,并从中选取高质量的学习文章报送给校宣传部。也鼓励职工在学校校报、新闻网、广播台、宣传栏及校内外各级各类科研刊物上交流学习研讨成果。
2.互联网对我校图书馆数字化及服务化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目前,“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和形态。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文化的快速发展对我校图书馆数字化与服务化发展有如下启示和建议:(1)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如提升宽带速度、服务器存储空间等;(2)提升数字化资源的供给规模和质量。为了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图书馆可进一步扩大数字资源库,尤其是支持学科专业发展的高端外文数据库,如Elsevier、EI、SCI、SSCI资源库等;(3)应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校内教师与学生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开发特色APP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互动、自助服务以及大众参与热情;(4)建立跨校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各高校高质量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促进我校图书馆的开放性、包容性发展。5)加大我校图书馆员工的信息化、网络化素质技术培训。
六、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随社会环境和建设理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其中以互联网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影响和冲击最为显著。“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将提供一个数字化环境,使得每个用户能更加快捷、方便查阅资料,获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支持。以互联网思维完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最终实现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利用,当前图书馆人的光荣和使命。本文探究了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图书馆建设情况,探讨了数字化和服务化发展转型的启示和对策。
参考文献
[1]蔡蔚.机器智能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范式变革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9):118-122
[2]刘燕红.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93-94
[3]王忠义,夏立新,王伟军. 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3):13-17
[4]魏思廷.结合替代计量学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15(2):87-92
[5]李金兰. CNKI、万方、维普资源比较与分析[J]. 情报探索,2011(4): 59 -61
[6]曾馨,杨振冰.基于泛在知识环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 22-25
[7]林豪慧,陈如好. 知网、维普、万方的同质化和差异化评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09(9):25-27
[8]王平南,吴娅娜.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优势与特色评述[J].图书馆,2008(5):92-93.
[9]李育嫦. 高校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7(12):68-71
[10]邱建玲,刘占辉. 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J].现代情报,2010(1):12-16
[11]洪涛.异构数据库的资源整合[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29(6):81-83
[12]王楠,刘心雄,陈和平.Web Service 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7):81-83
[13]陈红勤,曹小莉. 图书馆网络知识社区的知识传播机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