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陶 蔡亚楠 崔诚诚
摘 要:奋斗幸福观是当代大学生生活前进方向和人生态度的重要指向标。对于奋斗幸福观的培养和确立是社会,家庭学校与大学生个人合力的工程。当代部分大学生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容易迷失方向。文章通过分析何为奋斗幸福观,为何要培养奋斗幸福观及如何确立奋斗幸福观三个部分进行展开。
关键词:奋斗幸福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精髓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幸福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提及奋斗、幸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奋斗幸福观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包含着许多系统性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奋斗和幸福的内在统一。一方面,它指出幸福是人生奋斗的根本目的;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它认为奋斗是实现幸福的根本路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长久的幸福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不断获得。
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虽然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不同于以往的幸福观,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首先,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实现需要整体的奋斗;习近平在论述幸福和奋斗关系的讲话中多次指出: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少数人能完成的,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参与。由此可见,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宏伟目标。其次,习近平的奋斗幸福观不仅关注中国人民的幸福,同时也关照世界人民的幸福。由此可见,习近平的奋斗幸福观倡导的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为了千百万人的幸福而奋斗。
具有深刻内涵、典型特征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也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最好的阐释和最新的发展,也为个人幸福的实现提供了方向的指引、为人类幸福生活的构建提供了最佳的方案。
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崇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当代的高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有着良好的生活条件,从小就倍受父母宠爱与呵护,安于现状与堕落的生活状态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只贪于对物质生活的索求,而不屑于追求精神世界,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享乐成为了他们对幸福的定义。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由于过度贪图物质享受而产生了大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正是为生活努力拼搏的年纪,却以追求名牌与奢饰品所带来的愉悦来填补内心,此外,现在的时代物质生活充裕,大学生们从小没有经历过困难,依赖家庭,独立性欠缺。在他们对享福观念的理解中,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思想阻碍了对事物是非的判斷。
(2)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观
目前高校大学生做事情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与个人的幸福,当社会利益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多都不会选择去主动奉献,也不会考虑他人的幸福。而这种观念只会使他们变得自私,对社会变得冷漠,不会去主动帮助他人,更不会去承担国家与社会责任。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凡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过得好就认为是幸福的。这就会有了部分学生无视学校规则,无故旷课迟到;不去为身边人考虑,深夜在寝室打电话,不讲公共卫生;没有团队精神等情况发生。
(3)缺乏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可以客观具体的认识幸福观,并且主流意识是积极向上的,但幸福是需要去感知和创造的是部分大学生所缺乏的。由于他们对各个方面有关幸福观的内容理解与思想状态不成熟,对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体会到一些关于道德意识所带来的幸福感,所以充足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填满精神世界的空虚。可见,只有提高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大学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二) 原因分析
(1)社会的不良氛围因素
我们身处于一个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判断,比如媒体对社会现象不正确的传播、网络上出现的“傍大款”、“网络诈骗”等,使他们不愿意再通过劳动获得幸福,相信钱是万能的这样错误的价值观念,这对正确的幸福观产生了严重的偏差。社会环境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社会群体应重视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形成一个幸福的社会环境。
(2)学校和家庭幸福观教育上的不足
大学生培养正确幸福观的主要渠道是在通过学校的教育,但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只重视客观知识方面的教育,这使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幸福的真谛是什么。同时,原生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幸福观念,他们的性格教养与其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破裂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除了以上因素对大学生幸福观产生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自大学生自己。当今的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得失,加之多处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使他们的变得更加自私。在学校里接受着教育却不能加以运用,理想与现实不符,一切都想得很简单美好,不知道社会的残酷;其次,大学生的对自我认知过高,自身修养不足,处事不谨慎。
三、培育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的对策
在网络新媒体大繁荣的飞速发展时期,物质文化相比较于精神文化有着更高速的前进趋势,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享乐主义,拜物质主义,甚至于“丧”文化的蔓延,“佛系”人生遮蔽了青春光芒,与蓬勃奋发的进取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奋斗幸福观教育不仅是社会每一个成员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学校、家庭与大学生个人的当务之急。
(一)社会应树立正确的奋斗幸福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新年致辞中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正是应当享受奋斗拼搏的年纪,而由于社会中存在着一部分无所事事,无欲无求,无所忌惮的人不时地传播着消极怠慢的信息,使得本身就缺乏动力和主见的学生也就随波逐流了。大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三观塑造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力,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网络媒体应当加强监督和管控,既保证人民的发言权,又做到宣扬乐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尽可能减少由于网路自媒体传播技术的发达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弘扬正能量,打击负能量。
(二)学校与家庭培养奋斗幸福意识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的支柱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与希望,对于其正确幸福观的树立应当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立体综合实施,而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单方面的道德约束。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环境,更应当把握好培养“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意识的关键。作为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再次,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视,使大学生清楚认识到幸福与德性是有机的统一体。最后,应当开设专门的幸福观培育课程,丰富校园文化,让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到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对奋斗有了正确的领会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河北大学由柴素芳教授开设的幸福观课程就备受同学们的喜爱,并且柴教授是首位开创通过微电影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令学生们参与其中,体会创造幸福的过程与喜悦。作为家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应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保持奋斗的精神不仅是对子女的教育更是对自身的一种激励,和为人处世的准则。因此,不论是学校亦或是家庭,都应该以身作则,对学生做出正確的表率,并引导学生增强奋斗幸福意识。
(三)大学生自身确立奋斗幸福准则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然而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奋斗就是吃苦,是痛苦的过程,因此他们在进行抉择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安逸舒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物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让我们对这个花花世界充满好奇,也有太多的诱惑在奋斗前行的盘山道路上拦腰设卡。但是,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应当有用辨别能力,抵抗诱惑能力,坚强的意志力。这是一个新时代,是我们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才能在这个伟大时代中不断前行,反之,则会被历史遗留在过去。奋斗而来的果实一定不同于享乐中获得的喜悦,它是持久而自豪的,享乐的快感是短暂而空虚的。将奋斗作为人生的信条才是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
基金项目:文章为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Fund Project of Hebei Province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u2019ss055。
作者简介:张婉陶(1996.04- ),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