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玥婷
一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将一系列有特征、有意味的故乡景物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作者在“看见”与“听见”里,“想起”五彩斑斕的富饶的土地,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作者魂牵梦萦的土地上,感受着作者对美丽的故土饱满的、深沉的爱与眷恋。
二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曹文轩《孤独之旅》
阅读心得
正如曹文轩所说:“一段好的风景,常常是声、色、光、影的组合。”这段文字充分运用了视觉上的“黑”,描写了“一片黑海”,营造了暴风雨前的压抑感。“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一处运用通感修辞,将触觉与视觉融合,连无处不在的风都是黑色的,进一步体现出昏天暗地的景象。同时,对风声和芦苇被撅断的声音进行描写,更是从听觉的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天气的恶劣,体现了杜小康的艰难。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以“风”串联,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和;风带着泥土、青草和花的各种香味,让人不仅嗅到了春天的气息,而且似乎见到了桃红柳绿、万物生长的景象;风和鸟儿婉转的声音、牧童的短笛相应和,人、植物、动物,融合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四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鲁迅《社戏》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我”在看社戏路上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幽美环境,静谧而美好的乡村夜晚,进一步烘托了看戏途中“我”内心的欢愉。从依稀望见的赵庄和像是歌吹的声音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我”对于看戏的渴望和着急。这当中不仅有“我”看到的,还有“我”想到的,当观察与想象交融在一起,期待看社戏的孩子的天真与美好便跃然纸上。
写作借鉴
调动人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综合对事物进行描写,可以多维度立体地展现事物的特点,让读者获得更加准确且深刻的感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
要想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是前提,而仔细观察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利用视觉,记录颜色、形态等;利用听觉,聆听或缓或急、或柔或刚的声音,感受声音里传递的情感;利用嗅觉,闻到独特的气息;利用味觉,品尝个中滋味;利用触觉,让无形的事物化有形,丰富感受。(2)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在观察事物时,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动静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较,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特点。
2.展开想象,融合多种感官
在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展开充分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事物变得色香味俱全且生动鲜活。同时,可以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也就是“通感”。例如“甜美的歌声”就是味觉、视觉与听觉的交融。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事物的审美情趣,使之更为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