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女性,双下肢僵硬20余年,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个月余
——先天性肌强直合并Hoffmann综合征

2020-05-08 02:55苏牟潇笪宇威杨卜凡陈立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肌电图肌无力参考值

苏牟潇 笪宇威 杨卜凡陈立芳

1 资料

患者,女,34岁,因“双下肢僵硬20余年,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

患者14岁左右出现久站后需原地活动数秒才能行走,略感双下肢乏力,20岁出现双手紧握后不易松开,寒冷时明显。入院前1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肌肉酸痛、僵硬明显,独立上楼困难,平路行走尚可,家族史:患者父母系近亲婚配,为表兄妹关系(图1),家族内无类似患者。查体:神志清晰,语言流畅。高级皮层功能正常。面部及四肢浮肿,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屈颈肌力4级,双三角肌肌力4+,双手伸指3+,余肢体肌力5级,足跟行走不能。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肩胛带肌、肱二头肌、小腿后群肌肉肥大,未叩出肌球,其余肌肉容积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深浅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图1 先天性肌强直家系谱图:先证者,□:正常男性,○:正常女性,/:已死亡。

1.1 辅助检查 CK:628 U/L(参考值:40~200 U/L),总胆固醇7.94 mmol/L (参考值:<5.18 mmol/L),超敏肌钙蛋白T(TnT):0.021 μg/L(0~0.014 μg/L),FT3:<1.00 ng/L (参考值:1.71~3.71 ng/L),FT4:<0.4 μg/L(参考值:0.7~1.48 μg/L),hTSH:169.376 mIU/L (参 考 值 :0.35~4.94 mIU/L),ATG:>1000 IU/mL(参考值:0~4.11 IU/mL),A-TPO:>1000 IU/mL(参考值:0~5.61 IU/mL)。 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弥漫性改变,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改变。肌电图:肌源性损害,左肱二头肌、第一背侧骨间肌、右胫前肌、左股外侧肌可见大量肌强直电位(图2)。父亲和母亲肌电图未发现肌强直电位。心脏彩超正常。心电图:心率56次/min,肢导联低电压。双下肢肌肉核磁显示(图3):双侧大腿皮下软组织及后群局部肌间隙水肿,双侧小腿皮下软组织广泛斑片状、网格状水肿。

图2 左侧肱二头肌肌强直电位发放

图3 腿部磁共振 A、B:大腿磁共振T1、Stir像;C、D:小腿磁共振T1、Stir像;B图箭头指示:肌间隙高信号;D图箭头指示:皮下软组织网格状高信号。

1.2 基因检测 征得患者及其父母知情同意后,采集患者及其父亲、母亲的外周静脉血各5 mL送检,二代测序结果显示:骨骼肌氯离子通道(CLCN1)基因第12外显子区域一处纯合错义突变:c.1277C>A,该突变导致胞嘧啶变为腺嘌呤,导致正常的苏氨酸被天冬氨酸替代,该纯合突变分别来自于其父母(图4)。

图4 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测序图 A示患者7号染色体第12外显子存在c.1277C>A纯合突变;B、C分别示父亲、母亲7号染色体第12外显子存在c.1277C>A杂合突变。

1.3 基因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Polyphen2 HVAR、Mutation Taster、FATHMM、FATHMM MKL Coding对此变异位点进行蛋白结构功能和进化保守型分析,各软件预测结果如表所示,综合结果表明此突变是有害的。

1.4 治疗与随访 给予患者左旋甲状腺素 (L-thyroxine)75 μg/d 口服,1 个月后复查:CK:210 U/L,FT3、FT4正常,hTSH:62.519 μIU/ml,患者面部及四肢浮肿消退,双下肢乏力和僵硬感明显改善,可以独自上楼,肌痛消失。久站后行走启动时有轻微僵硬。L-thyroxine加量至100 μg/d,1个月后复查甲功:hTSH:42.642 μIU/mL,CK:105 U/L, 血脂正常,患者仅有久站后短暂的僵硬感,其余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未见异常,针极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左侧第一骨间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内侧头、右胫前肌见肌强直电位发放。双下肢肌肉核磁未见异常,双小腿皮下软组织高信号消失。

2 讨论

先天性肌强直(myotonia congenita,CM)的致病基因是CLCN1,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Thomsen型或隐性遗传的Becker型[1-2]。本病的临床表型异质性很强,轻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在针极肌电图发现肌强直电位;重者可表现为严重肌强直伴永久性肌病[3]。该例患者在出现严重的甲减之前,肌强直症状轻微。本次因明显的双下肢无力、僵硬和肌痛入院,查体发现患者面部及肢体浮肿,多个肌群肌肉肥大,心电图提示心率慢,肢导联低电压,甲功提示严重的原发性甲减,符合Hoffman综合征诊断。经过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肌酶降至正常,针极肌电图仍显示肌强直电位发放,无法用Hoffman综合征解释。进而完善基因检查,发现CLCN1存在c.1277C>A,纯合变异,经家系验证此纯合变异分别来自于有近亲关系的父母,经功能预测可能致病,因此为致病性突变可能,该突变为首次报告。

CLCN1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造成蛋白质功能完全丧失,损害细胞膜电位传导,不能形成CLCN1二聚体[4],故Becker型较Thomsen型临床表现严重[5-6]。前者通常较后者发病年龄晚,10~20岁起病,下肢先受累,肌强直为中到重度,伴有短暂或永久性肌无力,但平滑肌和心肌不受累[7]。短暂性肌无力是Becker型突出的特征[8],但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9]。该患者14岁起病,表现为双下肢肌强直,与既往文献一致;但肌强直轻微,且不伴有肌无力,提示临床表型较轻。肌强直药物试验的研究发现,阻断50%的生理性氯电流不足以产生强直性活动,可解释隐性突变杂合携带者尽管氯电流下降50%,但临床表现不出现肌强直,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所致的Becker病,因为造成骨骼肌肌膜电兴奋性下降>50%,故而产生明显的临床表现[10]。本例患者为纯合突变,却无明显肌强直、肌无力,提示CM临床表型除了与CLCN1突变类型有关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COLDING-JRGENSEN等[11]发现环境和激素水平对CM临床表型有影响,月经、怀孕、压力、饥饿、寒冷时,肌无力、强直症状会加重。而本例患者临床表型的加重源于Hoffmann综合征的叠加。

Hoffman综合征肌电图可以表现肌源性损害、CRD,但不会出现肌强直电位,这是与CM鉴别的要点之一,且多为男性,本例患者为女性,在Hoffman综合征中罕见。TnT升高,经过L-thyroxine替代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提示源于甲减所致的心肌损害,而非CM相关。线粒体功能异常、糖原的无效利用、肉碱水平降低等认为是甲减性肌病病理生理基础[12]。CM合并HM文献极少,现复习如下(表1)。

表1 CM合并HM的临床特点文献复习

激素对肌肉离子通道的影响在动物研究中已有提示[13],有学者推测甲状腺素可能通过调节CLCN1表达细胞内在的氯离子浓度来影响离子通道的功能[2]。本例患者没有应用抗肌强直药物,通过补充L-thyroxine后肌无力、疼痛显著改善,留有轻微的肌强直,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提示这两类独立的疾病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是叠加的。

3 点评

CM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膜高兴奋性疾病,是人类氯离子转运蛋白ClC家族相关疾病[14]。自1992年发现了CM的第一个CLCN1基因突变以来[15],目前已报告275种突变,其中95%是点突变,1%~5%是缺失或重复变异[16]。

CM临床表型变异极大,原因除了与CLCN1突变类型有关外,性别、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生理及环境的修饰、免疫或激素水平紊乱等均对表型产生影响[15]。本例患者原本肌强直症状轻微,但因甲减导致的Hoffmann综合征使患者肌无力和僵硬明显加重。研究证实,甲状腺素水平通过影响细胞Na+-K+泵活性使肌细胞膜超极化,从而促发肌强直的加重[15],但免疫功能紊乱是否影响CLCN1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报道了CLCN1基因新的纯合突变位点,进一步拓宽了先天性肌强直基因突变谱系,有关突变蛋白的功能验证还需深入研究。而CM叠加HM罕有报道,如果肌强直患者短期内症状急性加重,临床医生应注意叠加其他疾病的可能。

猜你喜欢
肌电图肌无力参考值
萍乡市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调查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