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娟
摘要: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充分发挥其导学功能,通过制定科学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加强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形成科学的学案,并据此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互动方向。实践证明,借助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可以发挥其导学功能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进而更好地实现改善数学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2-043-2
巧用学案导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充分调研学情的基础上,結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优质和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向作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进而减少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不当干预,对自身教学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更好的定位。同时,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尽可能地将学案应用到数学课堂内外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可以保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而减少数学学习过程的低效性、无效性。
一、巧设学案,明确课前预习方向
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与难点的重要途径,加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完全消化和吸收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有必要通过预习环节让学生提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例如,在初中数学“统计调查”的教学中,在没有学案辅助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多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尝试理解和自学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前预习的学习效率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而通过学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应用,数学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以导入几个简单的生活案例,然后逐步引出统计调查的概念,如何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如何收集与整理数据,以及绘制统计图表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就明确“统计调查”的学习意义和应用价值,又能在学案的指引下明确预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即便在预习环节学生只是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这样在课堂听讲环节也可以更有针对性,为新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知识内容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也将会更加全面、深入和扎实,让学生的课前预习变得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巧用学案,提升课堂互动效率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学习潜能和主动性,所以数学教师的“一言堂”是要必须做出改变的,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而课堂互动的内容与方式的选择也是教师所必须考虑的,否则在数学课堂上可能只会出现局部性的互动,无法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实践证明,学案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互动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辅助,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针对性,互动过程也会变得更加高效,但数学教师在应用学案的互动导向功能时,要明白学案的使用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学案的导向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能否实施正确的指导。例如,在“轴对称”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案让学生提前熟悉与“轴对称”相关的概念、特征等,然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听讲也会有所侧重,能够对一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进行相应的判断。具体到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案中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跟学生互相探讨学习成果,将自己预习和听讲中的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与其他同学共同解决,同时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其中,充当组内讨论的监督者、引导者。在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时,数学教师可以在学案中提前设计一些图形判断类的题目,让学生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有哪些特征,其重点依据是什么,等等。如此一来,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变得更有针对性,互动过程也会更加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互动质量。
三、巧借学案,加强课后知识拓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案的使用不仅仅可以体现在预习与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课后总结与延伸提供辅助。数学科目是一个基于工具性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课后总结、巩固练习与社会实践,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化,懂得学以致用,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数学课后环节,数学教师多是布置固定作业,让学生进行解题训练,但这个过程是被动的,学生很少会自主尝试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未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与延伸,而借助学案在课后环节的科学应用,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案内容进行课堂授课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归纳,尝试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借助学案进行课堂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对直接、射线、线段的图像、性质、关系、应用等内容的系统总结,然后结合学案开展一定的习题训练,最后可以结合学案中的一些开放性题目,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切实存在的直接、射线、线段,并分析它们的几何特征等。如此一来,通过课后环节中高效的学案融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将会得到有效锻炼,数学学习效率也将会更有保障。
四、巧依学案,缓解班级两极分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有的班级“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过于统一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差异化教学,提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重视程度,以实现班级学生个性发展与共同发展的统一。尤其是在当前中考升学背景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精力相对有限,所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相对有限的,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充分依托学案来开展差异化的教学辅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后,教师可能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能力上的缺陷以及在基础知识上的不足,这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学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检验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联系的探索研究发现,找出自身在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上的缺陷,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进行查漏补缺。再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安排与“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相关的习题训练时,也可以在学案中设计差异化、层次化的题目类型,有效阵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确保训练题目的难度有一定的梯度,从而让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
综上所述,学案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辅助功能,所以教师在使用学案辅助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将其巧妙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数学教师则要更好的充当学生数学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循序渐进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春艳,王新民.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4):116-120.
[2]徐渊财,王晓琴.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学案教学实践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50-151.
[3]韩佩韦.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9(11):106.
[4]赵晓虹.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5):119-120.
[5]李文英.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3):83.
[6]徐龙.探讨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89.
注:课题名称“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使用的实践与探究。立项号码:[2020]PLG098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甘肃静宁7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