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增强核心素养

2020-05-07 08:02陈莉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教学探索新课改

陈莉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传统小学教育体制发生本质性改变。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摒弃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开启素质化教学模式,而且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升级优化,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与教学改革紧密相连,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案,力求在小学课程中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探索;教学价值

小学是学生接触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习惯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中增强核心素养,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最终养成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表面上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上,其实质是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这是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意识等于一体综合体。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10种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应用意识有两种含义,一是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去重新认识世界;二是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以致用的教学实效。创新意识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教学方向,鼓励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通过独立思考、归纳概括问题进而加以猜想和求证。总之,小学生具备数学素养,对学习数学知识有实质性帮助。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成效

(一)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存在的价值,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正式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由于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化、抽象化,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厌学排斥心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呈现多种教学方法,力图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数学存在的价值。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是生活实际的原型。例如,加减法计算就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像购物、买蔬菜水果、买学习用品等,都是学生学习简单数学计算的生活化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仅凸显出教师单独的传授知识的地位,并未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重要性,不仅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极为不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开放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以互评合作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引导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析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课中增强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生活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把数学知识融人生活情境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去创设情境。生活情景化教学的实效:一是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具象化的数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二是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炼学生的逻辑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圓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教学中,怎样快速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圆、周长、直径概念,以及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呢?教学方案中,教师采用生活情境化的教学思路,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第一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锅盖、车轮、硬币、镜子等);第二步,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形,让学生思考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第三步,运用数学知识讲解圆的半径、直径直接影响圆的大小。

(二)创新实验型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课堂开展创新实验型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在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后最终发现、总结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通过大量的实验,不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自信心,更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题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创新实验型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首先,将班级同学分为两组,对三角形进行实验研究;其次,每组分别发言说明实验结果,即如何求得三角形的面积。A组操作验证结果:拿一张三角形纸片开始实物验证,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由此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2倍,即底乘高除以2。B组操作验证结果:拿一张三角形纸片开始实物验证,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着折痕剪开,把剪开的小三角形对折再剪开,分别放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由此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即底乘高除以2是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并做总结,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由两组同学验证的结果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a×h÷2。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创设情境

目前,多媒体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实效。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共鸣,为学生独立思考创设情境。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视频,视频内容以学生一天的活动为主,并在每个画面配有时钟,以显示当时的时间点,引发学生共鸣,在脑海中产生独立思考的画面。视频以早晨、中午、晚间的时间为线条,以学生早晨上学、中午吃饭、晚间休息为节点,逐一分化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换算,通过熟悉的画面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一天24小时,自己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由于视频画面和学生自身的时问节点相吻合,吸引学生关注并产生联想,因此学生更高效快速地理解并掌握了“时、分、秒”数学知识点。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把数学思维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生活情景化教学和实验型教学,建立新式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是当下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教学探索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