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分析

2020-05-06 12:48陆军
教育界·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陆军

【摘要】诗歌是文学的重要部分,诗歌鉴赏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汉字魅力,培养文学美感的重要窗口和途径。对于高中生来说,对诗词美感的感知是一个日积月累并且需要讲究方法的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诗歌就是文人墨客记事抒情的重要方式。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除了古人留下的文学瑰宝古诗,还有风格各异的现代诗歌。诗歌用词简洁,但韵味十足,立意深远,因而诗歌鉴赏是学习中华文化、汉语文学的必备功课。诗歌鉴赏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偏向于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和进度走,学生很难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笔者认为,诗歌鉴赏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方针,改变策略。教师应该意识到诗歌鉴赏的重要性,要注意教学策略的合理性。针对高中生能自主学习的特性,诗歌鉴赏应该以学生自主鉴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具体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诗歌鉴赏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诗歌是记录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高效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除了要理解基础的字面意思,还要感知字句中暗含的文学意韵。这要求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想象力,因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鉴赏过程,多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而非照本宣科,灌输式地教学。诗歌注重遣词造句,情感渲染,表情达意。在当下教学设备日渐先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诗歌吟诵的视频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和情境。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戴望舒的《雨巷》等,诗歌较长,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鉴赏前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吟诵,既有音乐美,又有节奏感,让学生把握住诗歌的节奏感,体会诗歌的意韵美,能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学生也更能主动参与鉴赏过程,更能深入理解诗歌。

二、通过意象分析深入鉴赏

在诗歌鉴赏中,意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象是指带有诗人主观情感色彩的事物。在诗歌中,诗人常用到意象来表情达意:梧桐芭蕉是悲伤凄苦、凄凉愁思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流水则多传达诗人对命运无常的哀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歌中的意象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它们相互联系,形成诗歌完整的意境,奠定诗歌的整体基调。诗歌鉴赏既要整体感知,又要从细节出发,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来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教师可以针对诗歌中的重要句子、重要意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意象进行探讨和分析。例如,在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将“秋风”“黄花”等经典意象指出来,向学生抛出问题:“这些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承载着什么样的情感?”同时向学生介绍诗歌创作背景,从而来让学生自主地深入鉴赏和理解诗歌。

三、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总结归纳诗歌的鉴赏技巧

不管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诗歌的种类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诗歌本身的语言是片段式的,且古诗的语言表达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异。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限,因此在诗词鉴赏中很难透彻,常常只知其一,难知其二,能大致了解诗歌基调,但难以具体阐述清楚。在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需要从细节把握。因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还原诗中的情景,在想象中深入理解诗中内涵。

例如,在学习《雨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人在那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到底遇到了怎样的“丁香姑娘”,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诗人的情感。但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归纳总结诗歌鉴赏的角度和技巧,比如前文中提到的意象、语言、形式、情感等角度,也要让学生多积累归纳阅读过的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比如,“杜鹃”暗含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之意;“鹧鸪”有乡思、羁旅行役之意;“鸿雁”是指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之意;“长亭”有依依惜别之意等。学生要多积累,厚积薄发。

四、诗歌鉴赏中,基于写作背景,鼓励学生带入式鉴赏

每一首诗歌都有其写作的背景,这是学生理解诗歌的入手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解《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完诗词之后,提问学生:“诗(词)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诗歌?诗(词)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引出柳永仕途失意,四处漂泊的写作背景,并让学生分组演绎情景剧,让学生融入诗人的角色中,真真切切地换位思考,理解诗人情感以及诗中意象所承载的重量。

五、具体而言,接触到诗歌,要学会看类型,定感情,定主旨

诗歌类型一般是从内容方面来说的,诗歌的类型一般有送别诗、怀古诗、思乡诗、边塞诗、借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爱情诗、家国民生诗等。不难发现,这些不同类别的诗歌各具特点,比如送别诗中多用到“柳”“酒”“长亭”等意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歌中一般先写物后抒情言志。诗歌有其大致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在日常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要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引导和必要的归纳。在对新的陌生的诗歌进行鉴赏时,学生在阅读两三遍之后,通过意象和句式,不难判断出诗歌的类型。为诗歌定感情是指通过诗歌的阅读,来概括诗人表达出来的情感。诗歌中一般常见的情感有欢快、愤懑、悲痛、悲愤、悲凉、赞美、惜别、豪邁、淡泊、恬静、孤独、忧伤、思念、忧国忧民、坚守节操等。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为诗歌定感情,主要通过意象和写作背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通过意象来分析诗中的情感,而非依赖写作背景。知道了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主旨就不难总结了。诗歌鉴赏不是无从下手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应该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接下来将通过对杜甫的《登高》这一诗歌的鉴赏来具体讨论教学策略的实施。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诗歌诵读的视频,在播放前向学生抛出问题:“这首诗的类别是什么?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一方面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和诵读中思考,结束后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训练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其次,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自己得出“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霜鬓、酒杯”等意象,并让学生尽可能地分析这些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情感基调,让学生自己得出“悲伤”“悲凉”“孤独”“伤感”“潦倒烦闷”“老病孤愁”等情感,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诗歌的主旨思想。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诗句的形式、语言、情感这些角度出发,一句一句鉴赏。《登高》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言简意深,后人赞其为“唐人七律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诗中的对仗,比如“天”对“风”,“高”对“急”,“沙”对“渚”,“白”对“清”等,并在必要之处为学生讲解。

最后,在学生对诗歌已有的理解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基于诗人杜甫在其五十六岁极为窘迫的情况下写下《登高》这首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把自己放入诗人的角色中,自主组队表演或者对诗中情景进行阐述,从而加深理解。

诗歌鉴赏教学策略的提高体现在细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上,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结语

诗歌鉴赏,顾名思义是人们在阅读诗歌时对诗歌意境的审美,以及对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的把握。但是总的来说,诗歌鉴赏是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会提供几个诗歌鉴赏的角度,比如意象、语言、形式、情感。高中生有一定的语言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从以上几个角度来感知、理解、想象诗歌的美。

【参考文献】

宋向兰.浅析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330.

朱继筠.寻韵觅眼体境悟情——高中语文詩歌鉴赏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9(22):113.

颜丹群.读韵寻眼,体境悟情——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12):103.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