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下,为了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注重网络监督媒体建设,关注网络舆论走向,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高职学生党员队伍,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现今网络技术发达,已成为人们参与监督社会及国家运作的强有力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党组织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方法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制订教育方法和策略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方法的特殊性因此也就必然存在。
(一)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构成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他特有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掌握了这些“优势”“劣势”,可以为高职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开辟新的道路。
第一,他们都个性鲜明,自我约束力差反而自主性更强。第二,他们都思路敏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创新探索的意识。第三,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制定课程设计,增加动手实操的内容,让他们在动手中提高对专业课的热情度。第四,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交际层面较广,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五,同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正确的评价自己,对就业要求起点不高,对此,许多就业单位是非常欣赏和认可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第一,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多数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报读的高职院校。造成其自卑感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第二,对专业认识不清晰,自我认可度和期望值不高,多数感觉就业前景模糊。第三,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普遍较高。第四,个性鲜明张扬。第五,自我意识强,依赖性大。
(三)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取向
首先,从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立场上看,多数学生党员他们的政治态度都是积极的,对国家的政治生态和经济形势总体上持乐观和支持的态度。但是他们对政治活动的参与度热情不高。在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的问题上,有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是趋于功利性质,这对党的队伍建设及党员党性教育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从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取向来看,多数学生的价值观还是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当然,在价值观的取向上,部分同学还是存在一些错误认知。他们把对理想的追求等同于对功利的追求。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渴望成才的,但是缺乏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二、职业学院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分析了目前职业学院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发现目前职业学院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较为薄弱,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
1.教育形式落后,方法单一,缺少创新
目前,党性教育形式单一,方法过于教条,说教多,启发少;单项灌输多,双向互动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教育少;方式方法落后。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打造更多的能联系实际、面向学生的平台。
2.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对学生党员党性观念、党员意识特别是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等方面还没有确立一个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使得一些学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要求,这样不但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而且不利于基层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3.党建工作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忽视党员教育
在入党前,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教育、发展都抓得很紧,但对于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普遍缺乏有力的措施,教育形式也比较单一,甚至有疏于教育和管理的现象。
(二)职业学院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问题
1.入党要求迫切,但入党动机有偏差倾向
大部分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还是端正和纯洁的,他们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学生党员。但是也存在一小部分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有偏差,入党动机不端正或者目的不纯,由此造成学生入党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还有部分起到了負面影响。
2.对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与掌握甚少
当代的青年党员通过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来学习知识、更新信息、掌握技能,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相比较而言,对于枯燥、机械的政治理论课程则普遍不感兴趣,表现出消极观望的态度。
3.服从组织、听从指挥,但缺乏主动性,集体观念较淡薄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党员都能服从组织领导,听从指挥。但是主动性欠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集体观念较淡薄,理论学习意识不强导致组织结构松散、支部凝聚力不够。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性教育的建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为党性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工作方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加强高职学生党员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用先进的文化引导网上党建工作。通过先进的互联网科技的网络影响和网络导向作用,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进行三观教育。凭借网络传媒及其附带相关产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产生的深远影响,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另外,在理想追求方面,在高职学生新生报到起,就应该开始对新生进行人生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帮助和教育。以职业生涯的规划为纲要,帮助学生制定分阶段逐步成才目标计划,使学生总体职业目标明确,同时阶段目标清晰可行。积极开展以“事业教育”为主线的系列个人和集体的创优争先活动,辅导员可以创建针对学生个人的人才培养档案,教育、引导、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重视学生分阶段取得的成果,激励学生不断朝着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迈进。
(二)加强高职学生党员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有针对性得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做好跟踪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在硬件方面,应该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课程设计方面,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教育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注意要以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生活状态为切入点。课程内容尽量朝着培养团队协同合作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设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使学生们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健康讲座中的交流,重新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心态,健全心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树立信心。再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创建供学生交流的互联网平台,帮助他们排解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以正确的方法处理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问题。最后,我们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高职院校中要定期开展针对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或讲座,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普遍性。
(三)加强高职学生党员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
首先,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网络监控机构,切实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机构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数据信息,切实维护学校的舆论导向,提升正能量,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加强党性教育,开辟专门的党性教育专栏,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将互联网建设成为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平台。高职院校党组织及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网上留言平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党组织和党员、党建工作者和党员以及党员和党员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增强互动性。最后,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上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教学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让学生们第一时间了解到我们党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掌握党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创新教育方式、改进教育方法。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将被动式教育转换成互动式教育。
参考文献
[1] 肖光荣.信息化与党的建设:研究现状及其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63.
[2] 李进.青年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探析[J].前进,2011(6):25.
[3] 张妮佳.以人为本的高职生党性教育实践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44.
【作者简介】 杨眉(1983—),女,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