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探究

2020-05-06 09:05陈娟娟
青年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

陈娟娟

摘 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研究,能够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式提供宝贵的经验。本文针对学术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学科特色,提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协同、指导教师与思政教师齐抓共管等一系列措施,能够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提高学术科技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并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提出后,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并得到广泛认可,也相继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但是在这些成果中,对于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的研究却不多。

二、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原因

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持续性递减。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参加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学生就会选择退出,据数据统计分析,能坚持半年的同学只有起初人数的1/10,能够坚持到大二的寥寥无几。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热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软硬件条件薄弱、成果转化周期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薄弱等因素,这些因素限制了学术科技活动的持续性发展创新。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探究

(一)打造学术科技建设队伍,形成全员育人

1.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大部分学术科技竞赛需要依靠团队力量才能完成,一支优秀的团队需要具备以下素质。首先,必须具备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等团队合力,拥有不计个人得失、不计名利的素养,这样才能让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在科技探索中勇攻难关,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其次,组内队员在材料书写、编程、动手操作等各方面各有所长,因此应分配均衡,这是确保顺利开展科技作品制作活动的基础。最后,团队成员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和交流。每名成员应明确自己的任务,发现问题时相互沟通交流、协调解决,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作品。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在学术科技比赛中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与专业指导教师的细心指导息息相关,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形成科技创新特色的重中之重。学校应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及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更多的专业课教师参与学术科技活动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及探索性,确保能够满足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一些新的知识需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从而可以使新教师少走弯路并更快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且也保持了指导教师队伍的连续性。

3.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高效有序的管理是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和前提。学术科技管理人员作为科技团队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团队内的组织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凝聚力的必备条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是连接学校、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学术科技活动不是教学计划内的必修课程,学生参加活动具有随意性和自主自愿性,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真正了解创新活动,真正热爱创新活动,使创新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4.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广泛动员,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院刊等途径积极宣传创新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知晓。同时,邀请在创新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分享经验,并开设“榜样的力量”栏目,给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感染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让更多的学生对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学院分团委通过组织“机械文化节”“科技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的各种学习和生活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每年的“机械文化节”闭幕式中,对在学术科技方面有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和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学院的新媒体团队会对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进行实时报道,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激励他们参与创新活动。

(二)搭建學术科技活动工作平台,形成全方位育人

由于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平台的建设情况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成果和效果。一是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开放性建设,是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和良好途径。虽然创新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层次和需求不同,但是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所需求的知识集中性较高,因此,可以针对共性的问题,选择性开放一些针对性的实验室供学生们使用,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开放实验的使用和指导。二是通过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在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会遇到迷惑、畏难、懈怠等各种心理问题,那么可以对学生提前进行心理问题预防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情绪和心理调节能力,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准。三是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走进一些科研院所、红色基地,立足于学生本专业优势,加强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全方位育人。四是加强学生科技社团组织建设。学生科技社团组织在整个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工作都需要科技社团完成,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学校可以借助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采用社团的形式,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让社团成为学生科技创新的汇聚地。

(三)抓好学术科技创新建设重要育人阶段,形成全过程育人

1.青少年阶段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也客观反映出青少年前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因此培养青少年前期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姬广敏从课程、教学流程等方面开展了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3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兴趣。青少年前期接触到的文化课程中,都涉及较广的科技创新知识,教师早期应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发现并恰当运用这些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点,从小激发其浓厚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有效开展相关的发明创造活动,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并肩作战。

2.入学教育阶段

在科技创新宣传教育阶段,要打好“开头”攻坚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特别注重对大一新生的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第一,通过专业教育引导会、科技创新专题讲座、参观创新实验室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激发新生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地热爱科技创新活动。第二,通过老生带动新生的新型“以老带新”的方式,大大鼓舞并正确引导大一新生越来越多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第三,通过拉挂宣传横幅以及相关的宣传小册加大宣传力度。这种直观的宣传方式,能够让学生一入校就能了解到各类赛事主题、内涵、精髓等,从耳濡目染到主动参与,从量变到质变。同时,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讲座,组织参观实物展览,让新入校的学生尽早地接触科技前沿,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科技改变生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

3.在读阶段

大學期间是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黄金期,作为负责科技创新活动的专职辅导员,要兢兢业业做好科技创新活动的宣讲、组织和后期褒奖鼓励等幕后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让同学们在参加比赛的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结合实际深化知识、沉淀知识。学生党员、学生会成员、班干部等是学生群体中思想觉悟相对高、学习成绩优异、积极进取的群体,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学校可将科技活动纳入年度考核中,并作为评优的一项依据。

参考文献:

[1]程旭光.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

[2]刘晓云,向晓东,张榜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1).

[3]祁雪魁,黄海英.如何组建学员科技创新团队——关于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

[4]姬广敏.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结构构建与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