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暘 林 洁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由于外源或内源导致颈椎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后致使颈椎稳定性下降,从而出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也可称之为Barre-Lieou综合征[1-3]。随着手机与电脑的普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已逐渐年轻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颈椎病患者比例为7%~10%,颈性眩晕的发病率在我国成人中为17.3%[4,5]。针灸这一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以其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的优势,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已应用多时,且广受患者认可。
1.1 一般资料将就诊于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的60例颈性眩晕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2组,各30例。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各有1名患者因无法配合治疗,中途脱落。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目前颈性眩晕的诊断暂不明确,且具有争议性,多以患者的自我叙述,缺乏客观体征,因此该病的诊断应建立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6,7]。
1.3 排除标准颅脑、颈椎等占位性病变;良性位置性眩晕等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脑梗死、脑出血病史;低血糖引起的眩晕;心源性引起的眩晕;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的患者,以及骨肿瘤、骨结核的患者;妊娠期的妇女;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4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者,对本试验知情,并自愿并能配合完成试验。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参照新世纪第2版《针灸治疗学》中颈椎病的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百会、风池、太阳。患者俯卧后,用佳健牌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采用单手进针法将其垂直刺入上述已消毒的穴位,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的针感,并留针20 min,期间5 min行针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针刺印堂:将印堂穴局部的皮肤用75%的酒精消毒后,采用佳健牌0.30 mm×25 mm一次性针灸针,用单手进针法将其平刺入印堂穴。上述2组治疗均隔日进行1次,每次20 min。
1.6 观察指标根据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满分30分,分值越低,表示症状越严重。
1.7 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 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组患者ESCV评分见表1。
表1 2组患者ESCV评分比较 (例,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以下4种学说: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有研究认为因为寰枢椎水平的骨质增生,导致椎动脉受压[8]。②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有研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交感神经对椎动脉供血起到了调控作用[9]。③本体感受器学说。“颈性眩晕”在1955年首次由Ryan和Cope提出这一名称[10],他们认为由于上颈部感受器的异常神经冲动传入前庭神经核,导致了颈性眩晕的发生。④偏头痛相关学说。三叉神经与前庭系统是通过颈椎相联系,他们认为来自三叉神经的信号可以同时造成眩晕及偏头痛。
中医方面,《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内经》名脑为髓海……究其本源,实由于肾中真阳、真阴之气酝酿化合以成。”督脉为诸阳之会,气血津液能发挥正常功能,与督脉的运行密不可分。督阳不升,则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脑髓失养,发为头晕。故治疗时,因以通督为主。印堂穴虽为经外奇穴,但却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其能主治督脉之病症,具有镇静安神、通督调神、醒脑通窍的作用。与百会穴相配,临床上多用来治疗以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动则静之。有研究表明,印堂穴可使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深度加深[11]。
本研究发现,在传统针灸配穴的基础上,加上印堂穴,能增加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