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彧
(广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授爱国主义原则、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引导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使命。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思政课程能够为大学生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而这正确的方向又离不开中国精神的烛照。中国精神的核心说到底是爱国主义,[2]由此可见思政课离不开政治指引,政治指引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思政课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从宏观原则入手,通过新时代、历史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宏观概念来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比如说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论证爱国主义的时代特色,[3]从中国发展大势的角度展示爱国主义的时效性,或者从中华历史文化的角度体现爱国主义的永恒性。[4]这种从宏观入手论证爱国主义的教学路径可以称为从大我到大我的教学路径,也就是通过论证国家层面的某个概念来论证爱国主义,帮助学生对国家大我产生认同感。
虽然高校思政课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凡是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从宏观角度入手,从宏观概念到爱国主义,恰恰相反,从微观角度入手,见微知著,润物细无声地教化心灵,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眼,逐步上升到爱国主义伟大情怀,同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这种从微观入手论证爱国主义的教学路径可以称为从小我到大我的教学路径,也就是通过讨论学生微观个体层面关心的问题,引出对国家大我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家大我的热爱。
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与学生交流,笔者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隔阂感。在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效果的交流中“感觉离自己远”“感觉跟自己关系不大”成为最常被提及的用语,学生往往表示爱国的道理都懂,也都知道爱国是重要的事情,可就是感觉这些道理和自己的生活、爱好和梦想比较遥远,有疏离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对于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话题更容易提起兴趣,自发地进行思考并向老师提出反馈,而对于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话题就不是很能提起兴趣,往往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说,甚至会出现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这是青少年大学生的自然表现,因为他们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对国家的历史、趋势所知不多,太小的信息量不足以形成兴趣点,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对家国天下产生自觉的认同感。再加上大学生还没有建构出稳固、宏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往往对身边的小事更感兴趣,而对于自己所知甚少的家国大事的兴趣不是很浓厚。
为了解决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隔阂感的问题,笔者尝试了新的教育路径,从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小事情、小爱好出发,先引起兴趣,再激发爱国热情。与传统的从大我到大我的教学路径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课程导入、引用案例上面,笔者提出的从小我到大我的教学路径不是从家国大事导入课程,而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小事导入课程;不是以古代圣人、革命烈士作为案例,而是以学生身边的人作为案例。比如说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导入往往涉及到我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或者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飙升,试图以此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进而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而笔者却从学生喜爱的漫画《火影忍者》、电脑游戏《魔兽争霸》导入,让学生思考国家的强大和国外漫画中中国人的形象的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的富强与中国选手在国际游戏比赛上的成绩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把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迁移到对祖国实力的关注上去。为了验证这种新路径的有效性,笔者把授课班级分为两组,通过比较研究证明了这种教学路径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让学生更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爱国爱人民结合起来。
实验对象: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人数267人,对照组人数253人,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相关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学生。
实验时间:实验从2018年9月延续至2019年1月,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比较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学生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变化区别。如果实验组的爱国主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得分,则认为新的教育路径优于传统路径,否则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过程:在对照组中,按照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从宏观角度切入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的第三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部分,笔者使用了这样的导入语:“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国家在现在的强国中具有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具有如今最旺盛的青春活力。你放眼看看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有的比中国历史悠久,比如说印度,但是它现在的国家综合国力、社会活力不如中国;有的国家综合国力强于中国,比如说美国,但是它历史上并不是一个长期为人类贡献精神财富的文明大国。只有中国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不断地为人类贡献精神财富,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不断适应和改变着世界的趋势和格局。你们知道中国是怎么做到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代活力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中国做到这一切的密码。”
在实验组中,采用新的教育路径,从学生切身的微观角度切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同样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部分,笔者使用了截然不同的导入语:“同学们,最近一个星期我们班有多少人看了漫画的,请举手……好的,请放下。看得出来我们班有很多漫画迷。你们经常看漫画就会发现,最近很火的漫画,比如说《海贼王》和《火影忍者》,它们里面中国人都是什么样的形象?(课件展示这些漫画里面的中国人的形象)没错,他们一般是配角,往往是反派,形象猥琐,而且用我们年轻人的话说,都是一些‘弱鸡’,一点也不厉害,对不对?那么我要问了,是我们中国人都是这样一些形象猥琐的‘弱鸡’吗?不是。那么为什么我们一看漫画就看到这样的中国人呢?对,有同学回答了,因为这不是中国人自己画的漫画,这是日本漫画家的漫画。你会看到,一个国家的漫画事业不发达,这个国家的形象在漫画里面就好不到哪里去。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漫画好起来了,才能在漫画界看到优秀的中国人的漫画形象。同样的,不只是漫画,任何领域,一个国家如果落后了,那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就会被别人抢走,我们的形象就会受到抹黑。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对,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身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才不会受到嘲笑和抹黑。”
检验方法:给出一组词语,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为其打分,自认为重要的就打高分,自认为不重要的打低分。这组词语包括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概念和与它无关的概念,如果学生给前者的打分高于后者,则可以判定学生十分认同爱国主义,如果前者的打分低于后者,则可以判定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可程度不高。调查问卷导语如下:
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以下词语进行重要性的评分,如果你觉得一个选项的概念对你来说十分重要打5分,重要打4分,一般打3分,不重要打2分,毫不重要打1分。
这两组词语的内容如下:
与爱国主义有直接关系的词语:中国梦、中国崛起、丝绸之路、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精神、命运共同体、和谐、民族团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
与爱国主义无直接关系的词语:成功、家庭和睦、诚信、快乐、健康、新时代、科学、知识、道德、爱情。
将以上两组词语交错掺杂,放到同一个调查问卷中,分为5个阶段调查学生对这两类价值观的重视程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判断从小我到大我的教学路径是否优于传统的从大我到大我的教学路径。
在2018年9月30日、10月31日、11月30日、12月31日和2019年1月10日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的平均分如图1。
图1
可以看到,除了实验组的爱国主义得分稳步提高以外,其他各项评分基本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得分对比见下图2。
图2
从图2中可见,实验组的学生确实变得比之前更加重视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了,并且这不单纯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变化,因为对照组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重视这类价值观。
实验组的爱国主义得分与非爱国主义得分结果如图3。
图3
从图3中可知,实验组的学生对于非爱国主义的概念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变化,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对事物的评价并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所以他们对爱国主义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不是由于他们的评价系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比如普遍地重视任何事物,而是由于他们对爱国主义这一价值观产生了新的看法,变得比之前更加重视爱国主义了。
综上,实验组对爱国主义的重视程度在实验进行的5个月中发生了变化,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既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也不是由于学生的评价系统的结构性变化而产生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认为从小我到大我这种新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从大我到大我的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