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体系研究

2020-05-04 11:29晏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9期
关键词:群组资料志愿

晏然

[摘           要]  大學生志愿服务资源体系可以为学生的自身思想建设、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帮助,但是目前的志愿服务资源体系存在缺陷。分析了现阶段的资源体系构造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全面研究了志愿服务资源需要具备的形式科学水平,让最终建立的资源系统具有更高的合理性,用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过程。

[关    键   词]  “互联网+”;大学生培养;志愿服务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142-02

新时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体系含有多种可开发的内容,包括国学启蒙、安全教育以及科普常识等,资源的形式包括开发出的视频课件、案例等,学生获取资源之后,可更好地用于后续的服务工作开展阶段。此外要求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形成的教学成果能够覆盖更广的范围,并充分降低服务成本。

一、基于“互联网+”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构成

(一)学生群体本身资源

志愿服务资源构成过程中,学生群体会自主查找在各类服务开展阶段可以使用的资料,包括音频、文本、视频等,可以说学生群体的资源储备量最大,并且能够对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提供帮助。学生群体资源构成阶段并不是要求其能够掌握所有的知识内容,而是要根据当前高校已经建成的服务体系以及可以自主查找的学习资料参与体系的建设工作,主要是让学生群体能够发挥应有作用。另外由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主观性较高的学习体系,学生群体必须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其在资源分析和资源获得阶段融入已经建成的综合管理框架内,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群体具有更高的资源体系构造水平。

(二)高校内部提供资源

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资源构成体系阶段已经具有多种资源类型,可让学生获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料。高校内部提供的资源包括已经建成的互联网平台、高校图书馆、高校自身存储的视频、音频、文本资料等。通常情况下,各类资源会免费提供让学生获取,而同期建设的网络平台会向学生发放需要具备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又可以反作用于平台的建设过程,实现高校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其他可以获取资源

其他可获取的资源包括当前的市场调查信息、社会矛盾激发原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类型等,需要整个管理系统能够发挥作用[1]。而在专业资料的获得阶段,一方面学生可自主查找,尤其是对于可参与的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大型服务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建成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专业性数据,所以要在运行阶段让其发挥作用,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意图获得的信息,并参与构造综合服务资源。

二、基于“互联网+”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体系构造现状

(一)资源获得现状

目前的资源获取过程,一方面已经建成的网络系统并不能够涵盖所有的信息,另一方面和“互联网+”思路的匹配效果较差,导致取得的实际作用体系存在严重问题[2]。比如在实际的工作阶段,主要存在的缺陷是虽然已经构造出了线上和线下的综合管理模式,然而在资源的获取阶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并不是主动从当前的网络系统以及学校的网络系统中获得资源,而是通过抄袭、被动获取资料等方法完成任务,可以说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资源自主收集要求成为一纸空文,和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体系的建设要求不符。

(二)资源收集现状

目前的资源收集过程,大量学生依靠被动式的管理要求完成各类任务,并不是依照自身的兴趣落实学习工作。在资源的收集阶段,主要依靠当前已经生成的网络媒体取得资源并将其重新构造,包括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和文本资源等,然而大学生的志愿活动是一项集实践和理论的共同学习系统,只通过获取网络资源意图提高实践能力显然不现实,会导致实际的工作项目和高校构造的培养目的不符。目前培养缺陷的深层原因为,一方面学校未让学生意识到服务模式的建设需求,另一方面收集的资料无法用于实践。

(三)资源调配现状

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体系的建设过程,要求高校方面按照学生当前的需求和工作任务合理调配已有的资源,同时学生也要自主参与到资源的获得和调配阶段,该项工作高校要依托已经构建的网络系统,向学生发放经过革新的资源。比如对于国学基础的学习资料,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路径、服装设计的标准、当前学生对汉服认识存在的误区等,对于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可以通过已经建成的线上讨论群组向学生发布任务,包括实践信息的分析、理论知识的研究等,才可以让学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四)资源鼓励现状

在学生收集了大量资源并参与到志愿服务中,高校要给予奖励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实际工作阶段,目前高校对奖励工作的制定水平不足,主要是通过提出硬性任务指标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而对于超量参与以及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获得资料的行为,高校并未建设专用的激励措施,该问题无疑会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要制定综合性的资源系统以要求学生自发向已经建成的网络数据库提交资料,当激励体系的建设存在缺陷,则学生不会主动参与资料上传工作。

三、基于“互联网+”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體系建设方法

(一)资源获得方法

志愿服务资源体系由大学生建设,并为服务客体提供资源,为降低大学生的工作负担,学校方面也需要参与到资源获得过程。对于高校学生收集资料过程,考虑到不同学生感兴趣的资源类型不同,故而实际工作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选择的课题任务和收集方向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于国学启蒙,学生从视频网站和图书馆资料中获得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储备性知识,为后续的志愿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学校方面提供的帮助是将存储的所有资源免费提供,并且通过已经建成的线上讨论群组,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比如对于国学启蒙,可在群组中发布含有专业资料的网站信息,或讲解学生在学校图书馆中搜索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获得最为专业化与合理化的知识内容,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资源获取科学性。

(二)资源收集方法

资源收集方法分析阶段高校要提供帮助,包括现有资料的免费提供、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专业教师的投入,从而让学生获得的资源能够被学生应用于志愿服务过程。如对于科普常识了解后的服务资源体系建设,由于学生获得资料的目的是能够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自身安全保障工作的落实方法,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矛盾的全面分析等。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含有这些内容,今后教育过程专业教师可以针对形成的服务体系任务和资源获取方法,深度研究新时期可发布的资料,教师要通过对专业信息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新时期主动参与资源获取过程,并且教师的授课文本和资料可免费发放给学生,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建成的资源供配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三)资源调配方法

在资料的调配方法升级工作方面,要根据学生已经选择的服务内容和教学任务,形成专业化的知识提供制度,让学生获得的资料能够被更好地应用于服务工作阶段[3]。比如某学生群体选择的服务体系是主动参与到国学启蒙教育系统内,参与当地举办的大型文化展览会、国内外的学者讲座等,虽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但是参与阶段必须具备较多的知识储备。通过建成的线上讨论群组,由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在其中发布多种专业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具备知识的研究能力。同时另一学生群体选择的服务方向为安全健康的讲解和宣传,也可以采用该形式让学生取得专业知识,学生在参与到专业化的服务系统之后,可按照资料界面以及报名界面中记录的群组信息自主加入,形成定向的资源调配路径,缩短学生的资料查找时间。

(四)资源激励方法

在资源收集阶段的激励方法建设过程中,高校方面要鼓励学生将获得的资料自主上传到已经建成的数据库中,并且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给予学生适当鼓励。比如某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国学知识,而收集的资料为我国传统服饰的构成、形式以及穿着环境,可以通过激励手段让学生把经过应用和使用的资料上传给学校网络系统,即在完成了硬性规则之后,进一步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扩充当前学校的数据库。而学校的计算机系统发现学生超额完成任务之后,通过适当发放学分、提供鼓励资金、帮助学生建立服务工作室等方法提高归属感。此外在后续的服务体系升级阶段,当前高校学生会通过参加服务性社团、参观展览以及维持展览现场秩序等方式让自身能够更好地参与服务过程,学校方面要积极获得这类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需要具备的知识内容信息,并在服务体系建设阶段通过发放资料的形式让感兴趣的学生自主参与,唯有如此才会让学生的热情维持在较高状态。

(五)资源研究方法

在资料研究方法的升级阶段,只通过学生自主性参与,虽然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学生难以建成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实际培养收益较差。在新的服务体系建设阶段,形成的线上讨论群组中要配制专业教师,其可以深度分析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习问题,并将其纳入后续的重点讲解范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资料的获取方式和研究思路[4]。另外由于所有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都会将获得的多余资料提交给已经建成的讨论群组和学校建成的网络数据库,所以教师可以广泛分析上传的资料,找到当前学生收集过程中存在的知识误区和存在问题,制定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工作思路,可以在后续的教师讲解阶段以及资源的获得阶段,使服务体系的资源获得工作具有更高收益。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系统要能够在获得专业化资料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服务参与水平。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奖励机制的建设不到位、资源调配方法缺陷、资源收集总量过低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采用新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网络系统数据库的完善阶段,并通过构造网络讨论群组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理解问题,使得建成的资源系统具有较高收益。

参考文献:

[1]张媛媛.“互联网+”条件下构建大学生志愿者补偿机制的路径探索[J].社会与公益,2019(11):12-14.

[2]马莹莹,司巧云,楚云平.浅析青年志愿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29):251-253.

[3]李智伟.新时代“互联网+团支部”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9(3):37-40.

[4]杨和家.“互联网+”视域下志愿服务与党团建设深度融合[J].智库时代,2019(35):25,30.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群组资料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