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参军”企业的人才困境及对策

2020-05-03 16:10颜思思梁信雅白恩哲彭海龙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人才

颜思思 梁信雅 白恩哲 彭海龙

摘要:本文以“民参军”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和理论分析,从人才的层次、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分析了“民参军”中的人才现状,民营企业人才体系面临着高精尖人才征集困难、人才培育体系仍待完善、人才后续发展缺乏重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多途纳才、科学育才、精准用才的解决措施,有效化解民营企业的人才困境,推动“民参军”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民参军;人才

一、“民参军”企业的人才发展现状

1.人才层次状况

在人才的层次方面,企业人才队伍大多呈现的是金字塔型结构。塔尖代表的是人才队伍的高层次人才,是创新的尖子军;塔身代表的是中层次人才,是中坚力量;塔基则是基础性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力量。然而,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结构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一是金字塔具有封闭性,对内形成天花板;二是塔尖人才比例偏低,企业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2.人才培养状况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军民分割的人才培养体系,国民教育系统对于军队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把握不到位,对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针对导向性不够明确。此外,民企在“参军”进程中本身缺乏人才积累。在企业人才体系中,招纳人才是首要,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入职培训与深造重视不足,无法形成自身的人才积累。

3.人才可持续发展状况

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在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过程中,由于企业转产导致了大批“老军工”人才无用武之地。国家对财政投入力度偏小,政策照顾不足,导致缺乏人才和浪费人才的矛盾突出。但另一方面在外部人力资源上,部分企业通过吸收华侨、华裔等科技人才或者邀请外国著名专家学者讲学,担任技术顾问等方式为民参军发展注入新血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推动双重作用。

二、“民参军”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分析

人力资源的规模和人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民参军”企业的绩效和规模水平。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却面临着高精尖人才短缺、人才培育体系待完善、人才后续发展忽视等问题。

1.高精尖人才征集困难

一是高端人才无处施展技艺。人资部门未建立健全高端人才信息库、就业岗位等大数据,高端人才投报无门,信息失衡,缺乏专业化的对口;二是民企未把握好军方流出人才,如退伍军人、军队自主择业干部,从而导致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三是高精尖人才的确供不应求,高端人才占人才比例大大失衡,在各领域缺乏顶尖创新人才始终是中国一大问题。

2.人才培育体系仍待完善

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人才培育体系的不完善。首先,高校和企业对未来人才市场的把控不精准。企业没有准确地向人才市场、高校传达出哪方面人才存在缺口的想法,人才培养无法实现“定制化”,很难与企业形成有效对接;高校难以培育出满足军事领域特殊性、精于某项技术研发等条件的专门性人才。再者,企业缺乏明确的人才标准,入职培训系统不完善,前期缺乏对人才“了解企业、了解岗位、明确责任”的培养。

3.人才后续发展缺乏重视

部分民营企业重进不重用,在入职方面非常重视把住进入关,但在任用方面,企业未为老员工提供合理的职业发展空间,缺乏工作激励制度,无法形成人才接力的局面。并且由于岗位轮换,有可能出现专业跨度大,人力资源错配的情况。此外,民营企业过度强调高薪留人,不重视企业员工培训,忽略对人才素质的提升,从而人力资源优势下降,导致企業竞争力下降。因此,企业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层次上导致严重滑坡,无法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参军”中民营企业解决人才困境的有效途径

1.多途纳才,多方构建人才队伍

明确人才供需。明确企业用人需求是企业纳才之首要。企业要对症下药,及时发布、更新招聘信息,全方位了解,多渠道征集。针对短缺人才,企业应具有敏感性,尽早洞悉并及时采取措施。此外,民营企业还要时刻关注人才的动态培养趋势,加强企业用人导向,积极与高校院所保持联系,将未来人才市场人才优势与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相结合,建立高效长远合作。

创新引智纳贤。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为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工资薪金的方式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针对急需但难纳的人才可通过技术转股等模式,以红利代替工资。此外,具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可给予相应的股份奖励,提高企业内人才的积极性,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充分激发个人才能,减少企业后期人才的流失。合理运用引进的高端人才,提高对军地的双向把握,带动企业各方面发展,推动企业优质“民参军”,避免“走弯路”。

用好“退役军人”。退役军人经过多年的军队锻炼,政治觉悟高,作风纪律严,技能素质强,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退役军人曾受过保密教育,提前适应了“民参军”企业员工对项目的保密机制要求,减小企业的泄密风险。针对每年出现的大量退役军人,结合社会资源,提供再教育援助,实现退役军人的可持续发展,缓解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

2.科学育才,目标培养人才技能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应鼓励企业与地方高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依托地方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对口培养人才。在科研力量上,与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和产业合作基地等,壮大企业的科研力量[6]。同时,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开设企业员工深造课程,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在一些项目上,可以与高校的学生合作,借助其创新力、创造力,给合作项目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并在合作中发掘能为企业效力的未来力量。

完善企业自身人才培养体制。企业应纳才,更要育才。对于己招纳人才,企业不仅应给予发挥空间,还应提供发展上升的空间。为新进职工提供入职培训,打牢基础,到岗也到位;为资深员工安排定期培训,多方面发展,与时俱进,从而在与企业共同进步中实现自身价值。

3.精准用才,充分发挥人才潜能

完善员工信息制度,促进分工合理化。由于“民参军”企业的特殊性,部分涉及军事的保密机制,分配岗位更要合理规划,管理制度上更应明确,不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企业对人才应具有详尽了解,根据人才的特质,精准安排其合理合适的岗位,突出优势,发挥特长,适才适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加强建设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员工的魂。为保留人才,企业应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符合自身品牌建设的企业文化,坚持以德为先,惟才适用,德才兼备;坚持实绩为重,让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参考文献:

[1]彭爱华.积极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7 (11)

[2]梅阳.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研究[J].国防科技,2015:36(5)

[3]张银平.民企“参军”现状及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J].上海企业,2018 (5)

[4]杨学忠,樊恭嵩.国防科技工业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探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 (4)

[5]武景生.登高望远天地阔

退役军人、容和堂医药集团董事长张丰践行雷锋精神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纪实[J].雷锋,2019 (2)

[6]曹福成.欲揽“瓷器活”先备“金刚钻”辟蹊径宇安电子盯着“战场”觅商机 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民参军”启示录[J].中国军转民,2018 (5)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智珠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