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珠
“严家出好儿,严师出高徒”的意思是:一丝不拘的、严格的家才能教出好孩子,一丝不苟的好师傅或好老师,能教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学生。
严师出高徒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那么,在如今的90后,00后学生中,还是以“严师”的方法,能培养出高徒吗?结合自己担任班主任多年的经验,我认为严师要基于一定的条件下,方能出高徒。下面我分享几个从教中的案例。
案例1:学生李晓莉,1997年生,在第一学期到我班上时,我明确要求学生每天7:45到教室进行早读,大部分学生都能准时到班,可是李晓莉似乎完全不理会我的班规,每天非要迟到10分钟以上。我把她请到我办公室,摆出一副严师的架势,甚至特意提高音量,并警告她,下次如再犯,就上报到学生科领导处,接受处分。她点了点头,然后默默走出办公室。我心想,这下不敢迟到了吧?第二天早上,班长如往常一样向我报告早上学生考勤情况,李晓莉依旧迟到10分钟。我心里有点生气了,但是,我这次没有直接找她,而是让她的同桌张敏去帮我了解情况。张敏后来告诉我,说李晓莉经常迟到,是因为她觉得班主任早上没有每天都到教室里检查出勤率,她就抱着侥幸心理,偶尔迟到几次,反正老师也抓不到。这件事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严师不仅严于外在,也要以身作则,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那以后,如无特殊情况,每天的早读课我必早于学生2分钟来到教室,让学生看到我严于律人,同时也严于律己。用这种方法,学生几乎不会出现迟到的现象。
一位教师,如果对自己“严”,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为人师表中,对学生形成影响,使他们从中受益,自觉不自觉的学到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严,无论是优生还是劣生,对他们学习中的问题,严格而不是轻易而过,对他们性格中的问题严肃而不纵容,那么,学生也必定在学习生活中等方面形成严谨的作风,这样的严师当然能够早就全面进步的高徒。反之,则收效甚微。
案例2:为了树立班主任威风,我对班规的制定非常认真细致,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让班干部每天登记班级加减分情况,要求学生“事不过三”,如果有人越过雷池“过三”了,我通常就采取一些小惩戒,或者电访家长。在学生自习课上,我也不辞劳苦,为了保持严师形象,不随意与学生亲近,一有时间就坐在讲台上,盯着学生学习,下课也常常督促他们“如果把玩的时间分一半到学习上就好了”。因为我认为,如果跟学生太过亲近,学生容易蹬鼻子上脸,让人以后无法“收拾”。结果,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太多,与班主任的关系却渐行渐远。
在学生眼中,“严师”不苟言笑,不跟学生开玩笑,他们觉得老师不尊重他们,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长此以往,“严师”的面孔使的师生间出现了一道较难逾越的鸿沟,这样的“严师”总是让学生觉得居高临下,让学生产生敬畏心理,批评学生让学生害怕,觉得这样好管理。对于学生犯的一些错误,没有适度的给予他们一个改过的过程,觉得容忍就是迁就就是放纵,于是惩戒就成了家常便饭。
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从中悟出了以下道理:对学生真正的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上,严格,不同于严厉。严厉,动辄板着脸训斥,这种简单的做法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
案例3:李军是个外表酷酷的男孩子,对班里女生总是表现出绅士风度,所以很受我班女生欢迎,出于对“早恋”问题的敏感意识,我非常留意他的举动,也较常与他家长联系,家长知道我管的严,也表示非常理解与支持。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天下午我因公事推迟下班,经过班级时,发现早就下课打扫完毕了的教室有点轻微异常的响动,出于好奇,我凑到窗前瞄了一眼,发现李军与班里因为女生动作过于亲密,我顿时推开门,想也没想冲进去,大声批评他俩,女生当场吓得落泪了,杵在一旁動也不敢动,李军也红着脸。随即我便掏出手机,拨打了李军家长的电话,将事情始末告知了对方。接着,我准备拨打那名女生家长的电话,女孩儿哭着上前央求我,让我保守这个秘密,暂时不要告诉她家长,我不以为然,继续拨打号码,她突然大声喊道:“你若打电话告诉我家长,我明天就退学不读了,你总是这样对学生不留余地,学生不能犯错吗?学生犯了错不能给机会改正吗?非要搞得我们一点面子都没有你才高兴吗?!!”接着,空气在那顿时凝固了,周围变得极其安静,静的让我能听到我俩的心跳声,也静的让我沉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过于严厉,不给学生留情面了?我放下了手机,女孩松了口气的感觉,眼里充满感激的泪水,两人向我保证从此一定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
经过此事,我常常后怕,如果我当时完全不顾女生的央求,拨打了家长电话,女孩羞愧难当,会干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从而让我因“严师”的帽子而伤害了一朵蓓蕾?“严师”如方法不当,不免激出事端,“严师”们觉得对学生只要要求严格就没错,只要是严就理直气壮,反正家长们也都会支持,所以有时方法上欠妥也就不太在意。殊不知这样做,吓得学生不敢上学,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等不良后果,“眼里容不得沙子”类的严师,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俨然成为了学生心里的“魔头”,这样的“严师”不要说出高徒了,连徒弟都吓跑了,代价未免太大了。
诚然,咱们作为老师,有时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往往对学生要求过严,过于苛刻,让自己走入了“严师出高徒”的误区中,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笔者在此不反对“严”,但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也要看看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平时应该多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产生健康和谐的师生情谊,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服从你的管理,而不是出于对老师的害怕心理才“委曲求全”。严不一定要气势汹汹,有时候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可能更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