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艺节目中反串角色的形象塑造与传播——以“朱碧石”为例

2020-05-03 13:46杨莹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形象塑造

摘要:由歌手罗志祥扮演的反串人物“朱碧石”,自综艺节目播出后迅速成为焦点。与其他昙花一现的反串角色不同,“朱碧石”不但在社交网络持续走红,并且发展出与扮演者罗志祥相剥离的独立人格与身份。本文从形象传播和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朱碧石”的走红原因,并思考社会性别观念在该形象中的体现与影响。

关键词:性别反串:形象塑造;形象传播:社会性别

性别反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通常指男性演员扮演女性角色或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最具代表性的反串即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乾旦坤生”,此外影视剧中也有不少为戏剧效果而出现的反串。近年来,综艺节目中出现了诸多极具特色的反串演员与角色,如宋小宝、“青岛大姨”张海宇等,但论起影响力、受众面、人物特点的,尚属罗志祥反串扮演的角色“朱碧石”。这一反串角色不仅呈现出丰富的人物特点,并且在节目播出之后逐渐构建出独立的人物身份和人格,成为脱离于扮演者本身的独立形象。回顾“朱碧石”独特的构建及传播历程,可探究社会环境对社会性别概念的认知与态度。

一、“朱碧石”形象的建构

“朱碧石”角色最初源于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第二季。为和女嘉宾林志玲扮演的柔弱美丽的“酸菜”进行对比,罗志祥男扮女装饰演女二号“朱碧石”。通过夸张化的性别符号与鲜明的个人特点,罗志祥在外表形象、肢体语言、性格特点三方面构建起形象鲜明的“朱碧石”。

外表形象上,“朱碧石”沿袭了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外貌的性感化定义。从红色连衣裙、粉色手包、黑丝长筒袜的衣着选择到波浪卷发、粉色口红的妆容打扮,皆迎合了角色女性化特质。肢体语言上,“朱碧石”既体现了传统性别观念中对女性体态的要求,又根据剧情加入了较为夸张的搞笑创作。兰花指、娇羞的表情及补妆的动作凸显了女性的柔美体态,但偶尔也不乏夸张的姿态、凶狠眼神及表情、外八字站等反差表现。性格特点上,“朱碧石”少有女性角色常见的害羞与柔弱,她大胆倾慕,自信追爱,但也有被拒绝后凶狠果决一面。“朱碧石”的塑造结合了主动与被动,并不是单一的“傻白甜”或“坏女人”,而被赋予了复杂而又多元特质。

在综艺节目中,反串扮演者往往对角色塑造夸张化或刻意扮丑来达到性别反差的喜剧效果,这常使得反串角色形象扁平化、刻板化。但“朱碧石”的形象构建过程中,扮演者罗志祥不仅没有丑化,反给人物加入了多元的风格与特点。“朱碧石”的表演符合了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角色的期待,束缚于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框架之中,但另一方面,其行为表现打破具有性别色彩的要求,打破了女性角色的单一性。

二、“朱碧石”形象的传播

立体、多元的人物塑造只是“朱碧石”走红的第一步,高热度而持久的传播才能使该形象为更广阔的受众所熟知。回顾“朱碧石”被大众所接受并走红的历程,不难发现播出平台、衍生表演、新媒体传播皆在其中起着积极作用。

1.播出平台受关注

《极限挑战》是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现实化、生活化的节目定位、反转式的叙事情节、充满火花的嘉宾互动能让节目首播便获得收视和评价的双赢。第二季凭借先前积累的良好口碑,开播节目热度不减反增,CSM全国网2.1935Yo的收视成绩在同时段卫视排名第一,受众收视忠诚度和留存率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节目。作为一档上星综艺节目, 《极限挑战》的超高人气与关注度也是“朱碧石”一经推出就获得大量人气并广受欢迎的一大原因。相反“青岛大姨”、“杨阿姨”等反串角色,由于播出平臺为地方卫视的原因,收视率和关注度都难以企及,只能形成小范围讨论,难以聚集起较大的热度。

2.衍生表演再丰富

节目播出后,“朱碧石”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衍生表演被赋予了更多身份与性格。2016年10月18日,“朱碧石”以罗志祥龙风胎妹妹的身份正式出道,发表单曲《你干嘛》,一举登上音乐平台新歌榜首。歌曲MV中,“朱碧石”拥有更多或性感、或可爱的造型与装扮,也新增教师身份和跳广场舞的场景,这些都进一步强化了其女性设定的社会性别特征,从而与扮演者罗志祥本身的男性社会性别特征进行了明显区隔。

此外,2016年东方卫视跨年演唱会通过投影技术使得“朱碧石”与罗志祥同台, 话题#罗志祥和朱碧石同台#也进入了当天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单。2017年东方卫视新年晚会,罗志祥再度以“朱碧石”造型登台,同年罗志祥个人巡回演唱会也以“朱碧石”造型登场。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对《极限挑战》中“朱碧石”一角的丰富与再创造,突出其女性特质与积极乐观。而罗志祥与“朱碧石”的同台,让性别对比跨越更凸显,后者因此进一步独立存在。

3.线上传播再发酵

《极限挑战》的高关注度为“朱碧石”走红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创作者罗志祥本人又围绕“朱碧石”这一角色进行了丰富,紧接着微博、微信、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则进一步发酵了热度。

(1)微博

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呈现出微博讨论与收视率正相关的态势,台网联动已经成为社会热门议题。因此在考量“朱碧石”形象的传播时,微博亦是重要的信息源。

①“朱碧石”微博

不同于其余虚拟形象的树立只局限在某个平台某部作品,“朱碧石”在网络上拥有自己独立的个人微博。自2016年5月20日首次发布至今,“朱碧石”的微博账号有超过10万粉丝关注,平均转发、评论破百,少数过千,属于

较有影响力的微博账号。对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可发现以“朱碧石”为主体发布的原创博文数目仅为5条,其余多为转发其扮演者罗志祥的微博并与之互动。账户于2016年10月28日最后一次转发罗志祥微博之后再无更新,仅活跃了5个月。

该账号仅是配合《极限挑战》节目与扮演者罗志祥的一种宣传策略,这种为虚拟角色注册账号与网友进行互动实则己打破角色的“第四面墙”。其发布内容多是搞怪又不乏可爱的符号和语气词,基于节目设定基础再度诠释了“朱碧石”的形象。但纵观“朱碧石”全部微博,内容还是围绕罗志祥展开才会引发关注。首条微博中“朱碧石”强调自己并非罗志祥,也表明着创作者希望该角色能独立于罗志祥本人存在的意愿。

②微博相关话题分析

以“朱碧石”为关键词可搜索到阅读过万的有22个相关话题,其中2个话题#朱碧石#和#朱碧石你干嘛#讨论量皆过亿,且话题#朱碧石#下定期有大量粉丝进行讨论。一个诞生于2016年5月的虚拟反串角色,至今拥有热门话题,再一次证明“朱碧石”形象独特魅力。

剩余#朱碧石你干嘛#,#朱碧石妈妈朱丽叶#,#朱碧石找到真爱#等13个话题建立目的主要为了广告宣传,其中2个为原节目《极限挑战》相关话题,其余11个是衍生话题,甚至包括和“朱碧石”或是扮演者罗志祥毫无关系,只是借其热度与认可度来宣传自己的内容。这种“借东风”的方式并非无用功,只要与“朱碧石”相关,每个话题都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度。

(2)直播

除去微博上的宣传外,罗志祥还曾以“朱碧石”形象进行网络直播。时长约为29分钟的直播过程中,在线围观人数超过323万,并有大量观众与其进行互动并打赏。“朱碧石”在直播中仍然以《极限挑战》中红裙这一经典造型示人,强化其在观众心中的固有形象。而直播在该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2534.4万,点赞累计次数超过7012.7万。

直播是“朱碧石”的形象在社交平台进一步的推广。相较于经过剪辑的节目,直播赋予了观众更沉浸的体验感,而这种真实的互动也使得“朱碧石”性格更深入人心。

(3)表情包

罗志祥在扮演“朱碧石”时毫不避讳较为夸张的表情与动作,这一戏谑与夸张的表演方法也催生了大量表情包。作为当下网络空间的高互动性语境下集体行为的产物,表情包是社会文化的呈现。被广泛使用的“朱碧石”表情包打通大众媒介所到达不了的一环 人际传播。即使不是《极限挑战》的受众,也从未在新媒体平台上关注过“朱碧石”,但通过表情包在人际间的病毒式传播,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到“朱碧石”。

三、创作者自身的性别观

通过技巧性的变化来引导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象的认知,这种身体的呈现被戈夫曼称为“前台表演”。反串表演中,多数表演者会改变“个人前台”来进行特定情境和性别的表演,但在“个人后台”却依旧遵循社会规范下的性别呈现。罗志祥却鲜有这种矛盾,他常以“朱碧石”“罗志祥”两个分裂的形象对话,并围绕丰富“朱碧石”形象做了一些搞笑但不恶搞的演绎,例如直播、发单曲等,可以看出他没有刻意回避反串中男女两种性别,而是根据角色需求游走在性别边界。

对性别不存在既定的刻板印象,也不将性别反串作为一件低俗化表演,反将其作为一个与自身形象剥离的角色,不断去塑造她、丰富她。创作者罗志祥自身积极的态度,不仅带动自己粉丝将这种性别反串作为“魅力点”接受,也用幽默的方式带动更多人去思考性别二分之外的可能,以多元包容的态度去看待性别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罗志祥所扮演的“朱碧石”这一形象的走红,并在后期与扮演者剥离,成为拥有较大商业价值独立的个体的原因,与其反串形象建构的创新、传播力度以及扮演者本人的态度分不开。扮演者罗志祥本人对性别跨越持有较为宽容的态度,乐忠于打破既定形象,因此所扮演的“朱碧石”不同于先前性别反串角色一味的扮丑来搞笑,而是基于综艺剧情设置来设计细节行为。节目热播后又通过一系列衍生表演来“立”住这个脱离于扮演者的形象。新媒体平台对“朱碧石”的推广也相应带来了商机,其形象背后的经济价值被挖掘,商业需求的最大化也会反过来推动“朱碧石”的多元塑造,拓展这一形象的生命力。

同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当下对性别更为包容的社会也促使了“朱碧石”的走红。与其说性别反串意味着一种性别边界的跨越,不如说是对于社会性别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朱碧石”形象的出现打破了女生温柔娇弱,男生勇敢外向等一系列的刻板印象,是传统女性化外表下不刻意回避本身的男性特征,这种反差感也逐步被当下文化氛围接受。但不可否认,仍有群体难以接受此类性别反串,“朱碧石”微博账号中不乏负面评价。“朱碧石”在受众视角中主要还是以戏谑的姿态存在。各种“女性化”特质的强调也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朱碧石”走红就得出当下社会对性别的多元态度与包容是值得商榷的。要想使得广泛受众对社会性别有进一步的认知,一个“朱碧石”的走红,一场性别反串表演中的媒介狂欢,还远远不够。注释:

①数据来源为央视索福瑞.调查范围为四岁以上观众

②戏剧术语,指剧中的角色知道自己是存在于剧中的,并且可以和现实中观众们互动。

参考文献:

[1]李祥林,舞台上的性别反串艺术[J].文史杂志,2009,(3):41-44.

[2]李军,娱乐圈中反串艺术的审美文化阐释[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59-60.

[3]贺楚楚张晓钟,也谈李玉刚的“反串”表演和“双声”演唱[J].唱歌世界,2013, (2):16-18.

[4]吳世文,警惕电视选秀的“性别反串”风一一兼论电视娱乐的底线[J].声屏世界,2010,(8):18-22.

[5]周晓岚,跨越艺术门类的藩篱一一浅谈明星反串的电视节目[J].中国电视,2007,(6):67-69.

作者简介:杨莹(1994-).女,回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形象塑造
夫妻忠诚协议法律行为之样态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