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产教融合平台 推进地方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2020-05-03 13:56倪成员周兆忠张元祥肖俊建邓小雷
高教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协同机制产教融合

倪成员 周兆忠 张元祥 肖俊建 邓小雷

摘  要: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衢州学院依托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外工程教育资源,构筑“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培育“教科团队、精品资源课程、课件和开放资源库”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核心资源,建立了“多元化、多主体、多方式”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校企共建优势特色专业、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形成了“全程参与、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工程教育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机制;工程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144-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main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applie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Quzhou University has relied on the platfor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ervice, fully integrated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constructed a trinity integrated platform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which has mixed "advantaged an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key discipline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tform". It has cultivated the four-in-one core resour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which has merged "teaching team, excellent course resource, courseware and the opening resource repository". Also it has built a "diverse, multi-agent and multi-mod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enterprise have together built the advantaged an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bas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the double-teacher and double-ability teaching team.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the university and the enterprise have promoted a comprehensive reform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which has formed an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 of "full participation, deep integration and joint education".

Keywords: mechanical major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

國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地方高校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抓住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区域企业的优势资源,提升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适配度,有效降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本,使产教融合的多个主体实现共赢。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主要功能是提出人才培养需求和标准,以多种方式与地方高校共同开展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提出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培养模式[1-2]。

然而,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存在人才培养资源相对不足、教师缺乏产业经验和工程背景、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等方面的问题与困境[3-5]。虽然地方高校重视校企合作,但由于受到利益、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很多校企合作也仅仅局限于签订合作协议,无法开展深层次合作,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前沿技术和优秀项目难以真正融入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而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衢州学院作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依托浙江省空气动力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衢州空气动力装备技术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的优势,构筑产教融合平台,协同育人。充分整合优质资源,突破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资源瓶颈,解决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资源相对不足问题。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解决了教师缺乏产业经验和工程背景的问题。校企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技术开发、学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协同育人,解决了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思路

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衢州学院以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充分整合校内外工程教育资源,开展了面向区域经济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核心要素,构筑“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培育“教科团队、精品资源课程、课件和开放资源库”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核心资源,建立了“多元化、多主体、多方式”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校企共建优势特色专业、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了专业特色与优势。

(一)通过构筑产教融合平台,探索实践 “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制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企业个性化定制、国内交换生等多元化协同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形成校企校合作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建立课内外多方式协同培养机制;企业借助高校的智力和科技优势,激发了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主动性,解决了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的问题。

(二)通过构筑产教融合平台,整合校内外工程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紧紧围绕“专业、学科、科研、教师、课程、课件、资源库”等人才培养核心要素,构筑“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培育“教科团队、精品资源课程、课件和开放资源库”四位一体优质人才培养核心资源,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群、产业链间交叉融合,解决了教师缺乏产业经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具体举措

(一)构筑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学科专业群建设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布局学科专业群,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优势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省级新兴特色专业为基础建设专业平台,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为基础建设学科平台,紧密对接区域空气动力机械产业链和产业群发展需要,构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以浙江省衢州空气动力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共建了8个联合研发中心,以及轴承性能试验中心、机器人应用技术等工程化实验室,共同开展關键共性技术研发。重构教学体系,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构筑“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群、产业链交叉融合。

(二)培育优质教学资源,突破教学资源瓶颈

培育“双师双能型”教科团队。从企业、行业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派教师赴境外培训,赴企业实践,与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基地;以夯实工程素养为基础打造精品资源课程,立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新形态教材4部、重点教材5部,开发了系列课件和课程学习网站。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抓住互联网+新业态,建立了“智慧教室·云技术体验中心”,为师生进行智慧教育体验、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培育“教科团队、精品资源课程、课件和开放资源库”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优质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库。

(三)创新协同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服务学生的多元发展为出发点,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与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个性化定制、选派20名国内交换生到名校学习半年,创新了多元化协同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开设“红五环2+1+1卓越工程师班”,目前共选拔了三届44名学生,在前两学年校企合作培养的基础上,第三学年由企业出资派往西安交通大学学习1年,第四学年在红五环集团进行创新实践,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参与面向家长和学生的专业教育交流会,并建立了教师、家长、工程师联动群,创新了“校企校”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开展“院校省国”四项衔接的创新训练项目和竞赛活动,形成了课内外多方式协同培养机制。

(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以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依托浙江省衢州空气动力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衢州市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两大实践平台,形成“基本能力层、综合能力层、工程应用能力层、创新能力层”的“两平台、四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基础技能、综合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管理重心下移,转变职能,凝练特色,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6]。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倾斜。在教学制度改革方面,建立教学团队及课程负责人制。构建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风督导、教风督导、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教学团队及学工团队等为主体的八重质量监控手段,保障教学质量。

(六)创新机制,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通过开展校际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专业特色。建立了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等治理机构和决策机制,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良好运行机制,企业全程参与专业设置与改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设计、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同时参与监督与评价培养效果,保证了校企协同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图3)。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一)学生受益面广

教学改革成果不但在机械工程学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得到了良好应用,而且成果对学校其它院系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丽水学院等多所同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应用推广作用,受益学生达4000余人。

(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实施对外联合培养办学。学校与红五环集团合作,从2010级、2012级、2014级选拔了44名学生,组成三届“红五环2+1+1卓越工程师班”,还与开山集团、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成效显著。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近3年,学生参加“挑战杯”、“3D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近200余项。国家大学生项目15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2项,发表论文及专利66项。2018年,我校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機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第十五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浙江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7]。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三)教研教改成果丰硕,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形成了系列教研教改成果。获批“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立项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9项,发表相关教学论文20余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列入省级重点学科,牵头共建了浙江省空气动力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衢州空气动力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机械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获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院是“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效节能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核心成员,与市经信委共建了“衢州市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和“衢州市机器换人试验中心”,教授、博士深入地方和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成果受到《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衢州日报》、浙江经视、衢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孟凡生,李永洙.基于产教融合的动物医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7,39(3):124-131.

[2]陈卓然,华振兴.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7(35):86-89.

[3]王秋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8):144-145.

[4]刘潇.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济导刊,2019,8:100-103.

[5]唐林伟,汪牧扬.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学科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21(4):101-105.

[6]张俊,牛建涛,等.基于“校企园”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7,20:25-27.

[7]张元祥,倪成员,吴军.“四位一体”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24:29-32.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协同机制产教融合
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