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三全育人”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开展思政工作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探讨了该视角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构建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构建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下,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向着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方向大踏步前进,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分析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种育人理念是基于我国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兴起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针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其内涵分别是:
第一,全员育人是强调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的普及性,即高校当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育人的意识,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在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积极参与到德育与思政教育活动当中,这样就能形成交叉合作、相互配合的德育与思政教育育人团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大思政教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第二,全程育人是指将德育与思政教育贯穿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中,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与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及心理变化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全方位育人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空间概念。因为大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包含了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德智体美劳的学习都贯穿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贯穿在各科目的教学中。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三全育人”的基本特征分析
基于“三全育人”的内涵,其基本的特征如下:
第一,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三全育人”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此,教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和精神追求,然后精心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理念,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
第二, 强调思政教育工作的公平性和差异性。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秉持着“公平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强调自主性和合作性。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说,“三全育人”教育活动是一个十分系统的教育工程,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收集整理各种教育资源,并在教学中与其他课程教学相配合,通过交叉合作,从德智美体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推动“三全育人”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大都采用统一的教材,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毛概》、《邓论》等教材的教育内容,组织思政育人教育活动整体的框架,但因为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对于教材内容的挖掘较浅,课程教学程式化、形势化,只注重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没有结合真实有趣味的生活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厌烦的兴许,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
在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将所有的课程进行整合,而是根据课程安排,将各个教材独立使用,分别进行讲解,此外,部分教师也没有与其他课程进行交融,形成学科交叉,这样一来,就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过于单一,只能向学生讲解一本教材的内容,传授该本教材的理论,这样就无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识的塑造,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思政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去那面进入到校园这一教育的主阵地,在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单将其运用到思政教育当中,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和监控平台,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追踪,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情緒变化,从而更快、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能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当前部分高校并没有重视信息技术,没有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严密、科学的信息管理平台,导致思政教育的渠道没有得到拓宽,无法及时追踪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应县的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部分高校也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到了“三全育人”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教育方法
针对当前部分学校在思政教育育人活动中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应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培训教育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习并掌握新颖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三全育人”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模式,并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同时开展形式不同的教育活动,如开设讲座、举办思政知识竞赛、辩论大赛等形式不同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三全育人”教育活动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理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二)系统整合思政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的问题,相关学校可以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系统整合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学校领导应带头重视,主抓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建立集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的教学机制。为此,各大高校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将其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当中,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就必须系统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加强思政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加强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逐渐构建出系统化的思政教育体系,并逐渐形成大思政教育的局面。
(三)积极打造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高校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利用平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追踪和监管,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和情绪的波动,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还必须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大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高校必须摒弃传统“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爱方式,采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政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同时辅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一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三全育人”视角,高校必须采用多样化教育方法,系统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打造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并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构建“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新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路径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7):57-59.
[2] 骆育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途径研究[J].延邊教育学院学报,2019(02):73-75.
[3] 杜静.“全员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路径探究[J].福建茶叶,2019, 41(02):160-161.
[4] 杨和文,陈袁碧莹.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34(S1):59-61.
作者简介:林广国(1972.03- ),男,汉族,广东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和心理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