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活动空间色彩心理引导研究

2020-05-03 13:48王琬杨程程张迪妮李学军张文山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

王琬 杨程程 张迪妮 李学军 张文山

摘 要:国内的儿童场所逐渐丰富,儿童教育环境逐步合理化,中小学校园活动空间的建立逐步功能化,但基于特殊儿童障碍特征所建设的场所较少。为此提出特殊儿童教育活动空间色彩心理引导研究,结合设计实践研究,阐述如何有效的建立空间与特殊儿童的沟通,更好的引导特殊儿童去熟悉空间、减弱对陌生空间的抵触,科学的建立两者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引导;障碍特征

我国特殊教育空间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以及对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调研,发现我国特殊教育的建设主要注重建设规模、布局、校园规划等方面内容。对特殊教育室内空间色彩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运用色彩的心理感受、色彩的感官体验等心理引导的方式,从艺术的角度对特殊教育室内空间色彩进行设置研究,以此对特殊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引导、心理治愈。

一、调研与分析

在北京和张家口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空间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进行调研,一处为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处为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一)视障儿童行为运动与空间的联系

经过观察后发现,视障儿童在行为运动中多通过听觉、震动觉为依据的感觉补偿进行行为运动,在经过反复记忆的熟悉感较强的区域才减弱了对周边人的依赖,产生以经验为主的目标行为运动,且多运用辅助工具。多运用视觉刺激与触觉相结合的代偿行为进行操作与辨识,且色彩纯明度较高的物品易引起低视力障碍儿童的视觉刺激与注意。设计应提供给视力障碍儿童与空间之间的连贯的连接方式、出发点以及结束点,一定程度促进儿童对空间的可信赖感与熟悉度,使视力障碍儿童增强与空间的经常性互动,从而增加主导性较强的自主的行为。

(二)智障兒童行为运动与空间认知

智障儿童因知觉能力不足、发展性障碍造成了理解速度缓慢、识别度低、恒常性不稳定的障碍特性。且对于自身有强烈意愿的事件有着相对于其他事件的较大专注度,但这种专注度的恒常性却极具不稳定性。空间认知能力较差,在左、右、上、下等空间关系认知能力较弱。在经过色彩的设置引导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建立空间地标知识,但对于整体空间的建构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设计中要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对知觉的反应慢,识别度低、恒常性较差的障碍特性进行设计,在其空间中的功能区域或器具等位置设置识别度较高的色彩进行提示。因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觉容量小,不能同时记忆太多的信息,所以在智力障碍儿童日常使用较多的区域进行较为醒目的空间指引,如所在走廊中班级的位置、卫生间的位置。设计中要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对知觉的反应慢,识别度低、恒常性较差的障碍特性进行设计,在其空间中的功能区域或器具等位置设置识别度较高的色彩进行提示。

(三)听障儿童行为运动与空间引导

听力障碍儿童在识别空间位置时有着极强的目标性,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可以依照记忆直接到达其所需的空间,且对周边的干扰元素置之不理。因此听障儿童在空间中除视力无影响外,在声音、方向等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障碍。设计中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对空间的认知局限性,在设计上尽量运用色彩将空间连为一体,通过色彩的层次感对空间进行区分与引导,以视觉的直接引导性与环境的色彩氛围减弱空间的陌生感,增强儿童对空间的信任感。考虑到听力障碍儿童的障碍局限性,建立多渠道感知空间的方式,如通过摩擦力、纹理、光滑度、冷暖等的知觉感受对空间的功能变化做出相应的设置。

二、色彩测试

因特殊儿童的障碍性,无法客观与外界顺利交流、无法直观判定其色彩喜好,所以运用实验测试打破儿童的封闭组织,以获得直观的资料成果。

(一)色彩测试准备

实验人群主要为听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因其特性并未列入实验人群中。以特殊儿童在绘画课堂的表现为依据进行,分为色彩挑选、自由涂鸦、色彩更换三个阶段。根据儿童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进行蜡笔挑选来了解儿童的色彩喜好。根据在涂鸦过程中色彩的使用率来了解儿童的色彩熟悉度。并根据色彩更换后儿童的情绪变化来了解儿童对色彩的接受度。

(二)色彩测试结果与分析

测试人数为176人,4人一组,分为44组。根据对儿童障碍特征的调研与色彩测试分析结果可知,智障儿童反复的色彩为红、橙、黄、蓝;听障儿童反复的色彩为黑、蓝、黄、绿;视障儿童则主要依靠触觉与振动觉进行行为运动。在得到此分析结果后,以所得色彩作为设计主要参与色彩,以色彩心理为配色依据进行空间色彩运用。

三、实际运用

(一)不同障碍儿童学习区域色彩运用

在色彩的选择上,视力障碍儿童教室主要运用明度较高无色相的白色作为空间的主色调,以避免色彩居多对低视力儿童造成的视觉干扰。课桌使用具有较高触觉感受的木头材质。在黑板边框位置采用明纯度较高的红色,以起到对轻度视障碍儿童的警示、注意吸引的心理暗示作用。在课桌两侧增设扶手,为视障碍儿童提供行为指引,建立从触觉出发的信息获取渠道。

听障儿童运用测试所得黄色系进行设计,对主要视线的集中点黑板区的墙壁进行浅黄色色彩设置,在色彩心理学中,暖色系黄色能够快速抓住人的注意力,并具有持续的关注度。并在各个课桌设置色彩提示器和震动模式,教师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色彩提示意义,对全体或部分儿童进行课堂提示。

智障教室使用智障碍儿童测试中使用较为频繁的是红橙两色,因红橙两色明度较高,不适宜大面积出现在空间中,所以主色调采用对红橙色进行弱化后出现的同色系粉色进行。在色彩心理分析中,粉色以其自身固有的“可爱”印象,为人们带来抚慰与平和。在感官体验上,粉色给人温暖的力量感。在生理体验上,粉色可以使紧绷的神经缓和下来。运用色彩的明暗差别对墙壁进行上下分区,深色区可运用日常信息展示、或粘贴儿童信息等区域。浅色则作为空间主色调出现;对每个座椅、储物柜格进行色彩区分,确保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色彩能够作为引导儿童的媒介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在休息区运用淡黄色座椅、分散区运用蓝色来与主色调粉色进行呼应,营造一种温暖、明亮的空间环境。

(二)行动空间的色彩引导

大厅在整体建筑中作为最主要的公共导向空间,对大厅的地面、墙面、屋顶进行同步色彩引导,色彩的运用方式主要为地面色彩条连接着对应的色彩走廊;不同的色彩条分别引导着不同的空间方向。针对空间障碍的人群设置地面盲道指引;两侧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扶手对部分障碍儿童进行辅导引导,辅助符合人体学的扶手对部分障碍儿童进行辅助与引导,扶手呈无间断形式,为特殊儿童提供流线式不间断的行为辅助。

走廊作为建筑物的交通空间,水平连接着多个功能空间。而多个功能空间如何进行区别与识别,一直是特殊儿童面临的一大障碍,也是决定特殊儿童能否具备独立识别空间的至观点。针对这一现况,将功能空间与走廊色彩进行呼应与关联,使空间内外形成连贯。以内外的色彩连接方式来减少特殊儿童的空間识别障碍感。如图1所示。

所有楼层的色彩运用主要从该楼层使用人群的色彩测试结果中,选择符合色彩心理学的色彩为主要色调,使儿童在自身对色彩较为舒适的范围内,通过地面、天花、教室门等多个角度最大限度的增强空间的视觉识别性,从而建立与空间的联系。色彩变化主要依据引导系色谱中渐变引导式进行设置,通过色彩的色相、明纯度从强到弱的渐变来引导儿童逐步接受与识别色彩,逐步达到识别空间、减弱行为障碍的效果。

楼梯间作为连接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关键功能要素,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向引导作用。对楼梯的立面、横面两侧进行色彩渐变,以及楼梯间部分墙壁进行色彩设计,结合数字楼层提示,以达到色彩的指向作用。每两层之间的色彩遵循相对应两层走廊的色彩进行过渡渐变,以起到以楼梯间色彩连接楼层、以楼层走廊色彩呼应各功能空间、以各功能空间内部色彩作用于儿童,从而建立儿童与空间之间的直接沟通。最后运用双扶手楼梯满足儿童的障碍需求。

四、结语

通过该研究力求为特殊儿童营造一个科学的、温暖的教学环境。期盼着社会各界能够提高对特殊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为特殊人群建造合理化、人性化的提示设计,使特殊障碍人群能够融入社会,实现与社会的无障碍沟通。

参考文献

[1]冯显静.幼儿室内空间色彩运用研究[J].正德学院学报,2018(02):18-21.

[2] 周丽芸.儿童心理行为学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营造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3):47-48.

[3] 卿三静.室内色彩设计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15):215-215.

基金项目:文章为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8-ZD016。

作者简介:王琬(1977- ),女,汉族,天津东郊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环境色彩。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
数学计数器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