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尧
摘 要: 由于感觉障碍特殊儿童缺乏数学经验、数学思维能力弱,给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带来很大困难。在特殊学校数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具体,在教师的演示和实际操作中把数学知识从具体数学情景中抽象出来。本文主要讨论数学计数器在特殊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 计数器 特殊儿童 数学教学
一、计数器的结构及功能
如图1,计数器由箱座、导杆、数珠及数位标示构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观性强等特点。计数器按档位可分为两档、三档、四档等,作为教学用计数器三档就够了,本文以三挡为例说明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具,很多小学、特殊学校和幼儿园都购置了计数器。目前,在这些学校中使用计数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计数器存在结构不牢固、使用不方便、不够美观、演示效果差等问题;二是一些教师不了解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小学或特殊学校数学教师可以自行设计制作教具。首先设计好尺寸,尺寸大小以后排同学能看清为宜,然后画出施工图纸,选择好制作材料,最后按图施工。工艺上,要求制作的教具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计数器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按十进制计数的结果,既具体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如10位上一个数珠表示一十),从实物到数珠,再从数珠到抽象的数学符号(阿拉伯数字),经过两次抽象,既遵循了自然数的产生发展过程,降低了知识的抽象难度,又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使用时把数珠放在导杆上,个位上的一个数珠表示一个,十位上的一个数珠表示一十,百位上的一个数珠表示一百,依次类推。如图1,数珠表示的数是三百一十二。在数学教学中,计数器要和数数的小棒或实物教具、板书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二、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要使用数学计数器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数学学习的差异主要在于特殊儿童的感觉障碍导致他们的智力水平低下,逻辑思维水平较低,抽象能力弱,缺少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特殊儿童提供足够的感觉素材,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他们才能逐步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具的演示过程或操作过程是特殊儿童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还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计数器使用案例
案例1:10以内识数教学
建立实物与数珠的对应关系。如图2,有几个实物或有几根小棒就在个位导杆上放置几个数珠。特殊儿童应该反复练习,先由教师示范演示,然后让儿童操作,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抽象思维和动作思维,同时配合演示操作过程进行读数写数训练,把数的概念从实物中抽象出来。
案例2:20以内数的认识
如有12根小棒,首先把10根小棒打成一捆,还剩下两根,在十位导杆上放置一个数珠,个位上放置两个数珠,同时强调十位上一个珠子代表一捆,也就是十根小棒,然后在黑板上写出12,培养儿童分组计数的意思(满10个作一组),初步建立数位概念。其演示过程如图3:
案例3:100以内加法
计算23+34。如图4,把23根小棒和34根小棒分组,在计数器上置数23,然后在个位放置四个数珠,十位上放置三个数珠,这时,这时个位上是7个数珠,十位上是5个数珠,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对照演示过程计算出结果。
四、使用计数器时的注意事项
1.设计好演示方案及演示流程。
2.演示时操作要规范,注意控制演示速度,引导学生观察演示过程的数量特征,即数的抽象过程和数量的变化过程,对培智儿童及数学基础较差的儿童可以多演示几遍。
3.教师演示后一定要让学生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及动作思维。一般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时,注意与多媒体、板书的配合。多媒体可以更形象生动地展现演示过程,而板书的数学符号则可以把数及数量变化从演示过程中进一步抽象出来。
5.要注意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和残疾程度设计不同的演示操作方案。如听障儿童,演示操作时主要利用他们的视觉和触觉,对于视障儿童主要利用他们的触觉和听觉,培智儿童则注意他们各种感觉器官的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邢同渊.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汪飞雪.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翟海珍.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