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秋佚 李海书 刘涛 李玉迪 仝梒力
摘 要:文章通过对民间故事内容的深入发掘,以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为索引,可以探寻阿拉善盟丰富的民间想象和智慧,探索阿拉善盟人民独特的精神文化及民族精神;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中心,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总结保护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获取解决办法。根据现今人们对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了解状况,切实分析其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现状及其所要做出的突破。
关键词: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文化内涵;对外传播
随着文化、知识的普及,民众文化素养逐步提高,民间故事也日渐衰落。中华文化自汉朝以后,就不断面临外来入侵,中断了民间故事的传播,再加上蒙古族人民因为战乱背井离乡,分布在不同地区,许多民间故事很难被传播出去。如今蒙古族民间故事面临着传播难,熟知度低,真实度较低的难题,所以,我们将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力解决各大难题,这是建立此项目的最关键因素。
“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系蒙古语,有“五色斑斓之地”之意,贺兰山名起源于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得名。就多样性而言,阿拉善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特有的十大文化符号,使其在文化多样方面占据优势。而民间故事内容广泛,可将其作为窗口探究阿拉善盟的历史、发展,亦可以挖掘民间透露出的政治、经济、人文、宗教信息。
阿拉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狄、匈奴、柔然、鲜卑、蒙古等多个民族都聚居在这里,由此形成了繁荣的游牧文化,所以游牧的主题几乎贯穿在所有阿拉善的民间故事中。同时,阿拉善盟民间故事大多是具有神话特点的短篇故事,因草原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所以民间故事中常常会出现神魔形象和被赋予人类形象的万物。例如《天女之惠》中的天女形象、《寻找仙丹神药的狼》中的狐狸和狼的形象、《马头琴》中的小白马形象。民间故事诞生并在民间流传的途径一般是述而不作、口耳相传,人们在知道这些神话般的故事是虚幻假象的同时仍然愿意继续讲述、传播,这种现象说明了这些广为人知的民间故事作为精神生产的一种结果,不仅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并且表达了人们对于当代社会的美好愿望,同时它也成为了阿拉善盟经济、政治、人文、伦理、宗教、信仰、艺术、心理的有效载体。
一、经济方面
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以游牧主题为主,单纯的游牧主题就能够看出阿拉善盟独特的生产方式。《牧童与骏马》中牧童靠放羊为生,而其父亲是靠相马为生;《一鸡变千鸡》中穷苦人想当喇嘛未果只能靠饲养千只鸡为生;《马头琴》中牧童苏和与奶奶靠放羊为生…诸如此类的情节在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中十分常见,由此可以看出当地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就是依靠放牧狩猎。
在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中,常常会有神仙类的形象出现,而在故事情节中,遇到神人或获得神力的人通常是底层劳动人民或是弱势一方。例如《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一则中,天地经历浩劫,洪水滔滔,神女麦德尔巡视人间时发现了躲在山洞里的矮人们,于是便只身救出了他们,还派了神男神女为矮人们照明。还有在《猎人海力布》中,猎人海力布在打猎的时候救下了一条小白蛇,后来白蛇的父亲龙王为了感谢海力布,将带有神力的宝石赠予了他。拥有了宝石的海力布能够听懂兽语。这样的剧情设计明确地反映出阿拉善盟地区的经济关系,底层人民通过民间故事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期盼,在故事中人们拥有金钱、地位、粮食,但事实上,这种虚构的假象更加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剥削。
二、政治方面
几乎在每一则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中,都会出现对立的关系,再通过对立的两者間产生的矛盾,来体现阿拉善盟人民的美好品质和内心追求,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情节来摸索出民间意识形态的本质。所谓的对立关系一般指“官”与“民”,“官”代表的即冰冷的官僚主义,具有典型的封建中国的官僚诟病。而“民”指的是民间、民众、劳动人民,即与官相对的一方。“于是人们使用“民间社会”时的着眼点多不在民间社会自身内部的种种结构差异,而是特别突出了民间社会在面对官府、官方时的整体性、一致性、同质性,从而也就是战斗性”。从古至今,官与民的矛盾就始终存在,在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了这样的反抗情绪,劳动人民通过非自然的途径,遇到仙人或者获得神力来使自己壮大力量反抗官僚主义。例如《马头琴》一则中,小牧童苏和只是一个最平凡的游牧人民,但是在他遇到小白马后,感觉生活更加地幸运,但是在王爷将苏和的马骗到手后就将他痛打一通赶走了。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出故事中展现的明显矛盾,苏和及白马所代表的是“民”,王爷代表的是“官”。而在后面的情节中,白马为了反抗王爷而让其摔下马,这个情节是典型的农民反抗官僚的代表,诸如此类的情节设计出现在很多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中。每个故事的内容不同,但它们所要表达的都是这股坚韧的“反抗精神”。通过这样的反抗精神和神力的帮助,底层人民可以实现愿望,但这样的美梦成真只出现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情节再怎么激昂都无法改变现实的落魄,正是通过这样的书写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底层人民所受的压迫剥削,和官民间的矛盾冲突。这样的文学作品的存在代表了劳动人民最直接的愿望,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反映,虽然无法让人们真正地实现目的,但也可以反馈出人们的情感、态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宇宙观与人生观方面
阿拉善盟地区的人们还凭借自身特有的幻想形式对世间万物的来源作出种种解释性的故事,这要比一些开天辟地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这一类的故事广泛繁杂,从银河的来历、日蚀的出现,到燕子尾巴为什么像剪刀,生活中所能见到的所有自然现象都会在他们的手上得到更加新颖的解释。这些故事的主题反映出阿拉善们人民想要解释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决心。无论情节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离不开阿拉善盟人民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及需求。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民间故事,探索出阿拉善盟人民的人生观、宇宙观。以当地人民对于银河来历的解释为例,有一位叫做曼赞古日木的女神在醉酒昏睡时,被人偷去了大批财宝,醒来后女神追赶盗贼。在追赶途中,她的乳房不断淌出奶来,从而形成银河。这样的故事情节说明了阿拉善盟地区天神观念的反映,天神身体的一部分能够化作银河。列维 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国提到“原始人把一切现象的东西都与神灵的意识组成一个相互渗透的联系”,正是因此阿拉善盟人民才会在每一则民间故事中融合神灵。在生活中,人的能力有限,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人们在创作民间故事的时候设计了神灵神力等因素。但无论是人获得了神力还是出现神灵拯救百姓,其核心仍然是指向“人”。由此,民间故事也是阿拉善盟人民自身的认识和反映。
四、对外传播
随着蒙古地区的日益发展,阿拉善盟地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上。阿拉善盟地区的民间故事不在少数,可是至今仍然没有专门记录的书籍,而是都被收纳记录在内蒙古民间故事中。对于阿拉善盟民间故事的对外传播有文字传播和口头传播两种方式。
(一)文字传播
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作为最能直接体现当地人民生活和精神的载体,可以用文字形式将其内容归纳记录下来,并且再进行进一步地印刷传抄。阿拉善盟民间故事在社会上的出版一般就局限于阿拉善盟或其周边的内蒙地区,其他地区的读者很难在图书市场上买到,所以应该拓展其出版途径。
阿拉善盟民间故事在市场上的传播形式一般为出版著作或译著的单一形式,但实际上民间故事内容丰富且趣味性强,可以以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传播,宣传海报、连环画册、绘本等等。
目前了解阿拉善盟民间故事的及从事相关传承工作的以老年人为主,但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传承这项艺术,就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其有所接触。因此除了纸质的文字传播途径以外,还应该在网络上设置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各大社交平台的账号来定时宣传并且向大家传播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将阿拉善盟民间故事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面前,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熟悉它,也能立体地展现出阿拉善盟民间故事的价值和传播意义。
(二)口头传播
传播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仅仅靠一些纸质书籍和网络上的文字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而根据阿拉善盟民间故事的性质,我们可以进行宣传演讲、播放视频的形式,向大众进行口头的宣传。由于阿拉善盟民间故事的趣味性较强,并且故事短小、有剧情性,就可以设计成小剧场或者话剧的形式,尽可能真实地还原阿拉善盟民间故事的情景情节。通过这样的形式也更加地吸引大眾,让人们感受到到阿拉善盟民间故事吸引人心的力量。
同时,基于故事情节和剧场表演,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编,可以创作出一系列相关的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形式。放眼中国影视作品,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拍摄成为影视作品登上大荧幕后,反而对文学作品原作的发展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影视作品出现后,会刺激大众找到原滋原味的原作进行品读。阿拉善盟民间故事本身就是灵活多彩的艺术形式,所以在传播途径上也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阿拉善盟民间故事的魅力。
五、结语
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文章只针对其经济、政治和阿拉善人宇宙观及人生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和阐述。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目前在阿拉善本地的发展情况尚且还算活跃,可是其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的民间故事中非常的不受重视。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就会面临消亡。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其对外传播的研究,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阿拉善盟民间故事,为其保护和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静.国家与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6.
[2] 列维 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12026135。
*指导教师: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