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媛 李春燕 柳谦 张晓然 赵丹
摘 要: 结合双创型人才培养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研究进行。以衡水学院为例,在全面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实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意义出发,分析现有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和改革路径。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双创型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进创新,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于一体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做好“双创型”人才培养,首先是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力点在于实践教学。将“双创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相融合,既帮助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又为创新创业打下基础。以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为契机,对衡水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创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索。
一、构建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促进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專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一方面通过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习得职业专业知识、掌握职业岗位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态度等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训类教学资源获取和教学技能操练中的“短板”,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完善课程体系与职业技术标准的对接,探讨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育路径,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改革和转型发展。
(二)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促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体系构建和完善,实现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在理念、目标、组织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突破固有模式,使学生学习方式生发显著转变,开发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使之与当地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互为依存、共同建设,实现地方院校转型期办学宗旨,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区域各项建设提供复合应用型优秀人才。
(三)促进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形成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运用到具体分析中,提高汉语教学学习和研究能力、汉语教学资源的研发能力,满足汉语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要求,提高学生汉语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挖掘、充实和融入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汉语教学。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经过九年发展和建设,衡水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规模已初步形成,如何实现专业特色建设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不断发展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形成较为系统的就业岗位链,如汉语教师、汉语教学网站设计、课程顾问、教材出版等。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作品设计、教育教学实践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在实践教学和教学设计方面,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尚不完善,教学目标待明确,教学独立性较差,多为学生的个体活动,缺少师生的有效互动;在学生方面,学生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在实际活动中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需求,难以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都应该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体现为学校和专业究竟能使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时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针对多元化汉语教学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确立了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又立足于培养学生职业的核心技能,以实际工作岗位专业能力和相关能力要求确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的思路。按照实际教学流程划分出探究性课程+技能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新生入学即进行专业导航和核心课程修读指南,就专业定位、专业修学攻略、核心课程修读攻略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享。低年级注重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高年级注重教学技能、社会见习、教学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核心选修课分解成不同模块的课程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需求。同时增设和开发对接行业企业课程组的平台,直接对接就业岗位的需求。
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增设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立体化的“双创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企业大咖进课堂”和“优秀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挖掘、充实和融入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元素。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模块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缺少的并不是汉语本体知识,而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变为在外语环境中从事汉语教学的实践能力。基于以技能型和双创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构建了“一二三”实习育人模式,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个中心,完成人才培养“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坚持“从学校到工作”两个基本点,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训、实习和预就业三个关键节点,使学生在实习中最终实现从学业、专业到职业的人生转变。形成面向专业、面向职业的多元化实习实训模式,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国内国外交叉连动的实践创新平台和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大一到大三,学生通过校内语言技能课和专业实践周经历基础实训、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大三大四,学生以线上汉语教学、线下留学生汉语教学、海外汉语教学的三环连动的实习实训体系经历顶岗实习、预就业。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以分级递进式课程结构,打造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类课程立体教学模式。在横向维度上,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及实训方案注重探讨专业性和技能型人才所需的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资源研发能力、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纵向维度上,对单科课程内容的设置需与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相结合,聚焦学生“学到什么”和“能做什么”。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专业课学习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课堂训练、教案设计、微格实训、学生试讲、线上汉语教学实践、校内外实习等方式,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校内设立一体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实习的模拟实践基地,开展模拟实践教学活動。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将学生与教师的课题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和帮助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和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教学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课堂内外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职业标准趋于同步,使学生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实践类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尝试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引导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发挥移动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微格教学形式翻转转课堂模拟教学任务。如将教学技能类课程的教学主题与今后网络汉语教学实习和泰国汉语教学实习相对接,学生录制微课并反思,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查和更正,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线程的学习方式。
在此基础上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训练。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积极探索基于过程的评价模式,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增设自主学习学时,通过创设自主学习任务、实践教学报告、创新创业案例、教学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思维、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等要素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基于学习过程,综合任务实施中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创新性、讨论参与度、作业互评、班级研讨、实践报告等方面的情况判定出学业成绩,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将“双创”精神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培养双创型人才既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又是实现特色学科和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不同类型汉语教学职业要求与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为依托,研究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将群体化教学与个性化需求融合,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促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建设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促进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清远,杨明娜,李勇,刘晓.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
[2]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3).
[3]张莉尹,龙谢,红燕,鲁啸军.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04).
[4]曹承,龙胡,善珍,夏承龙.“双创”驱动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与实施[J].扬州大学学报,2016(06).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2017——2018年度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jg201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