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2017-01-12 07:28刘志华张艳玲扈婧
考试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双创型应用型实训

刘志华 张艳玲 扈婧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逐渐融入各个领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理念方面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本文从相关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思路,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地方院校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双创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一词由此响遍大江南北。各级政府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进一步探索“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服务模式。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各高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源头上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1]。

1.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利用企业资源技术优势,与企业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

1.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社会经济的变革,大众化教育的推进,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为我国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1.2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着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的需求,推出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对高校而言,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是关键所在,每所大学都应至少开设一门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通过互联网让全世界都知道要学习某门课程就必须到这所大学来。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1.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4加强教材建设

按照培养目标对应的实际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优秀教材[3]。同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和特色教材。

2.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2.1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至少达到30%。

2.2加强第二课堂活动

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活动,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及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帮助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2.3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2.4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应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向学生开放科技创新资源。在政府、企业等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3.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1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方面。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3.3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高校要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专业预警定期发布制度,鼓励和支持行业对专业建设的规划与指导,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专业和课程改革、协调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作用。

3.4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

3.5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4.结语

高校要立足本地,主动对接地方企事业单位,以“双创”作为人才培养导向,加大教学改革,开设特色课程,重视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依靠各种资源,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职业工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快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与社会同步、和谐发展[3]。

参考文献:

[1]梅毓,杜兆芳.“纺纱学”课程建设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J].纺织服装教育,2013(2):110-111.

[2]胡小娟.我国应用型学科大学课程的问题与反思[J].价值工程,2004(5):228-229.

[3]刘志华,张艳玲,孟彬.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思路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5(61):138-139.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教改课题(jg2014087);衡水学院群众路线专项课题(2014DJ020);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GJJG196)。

猜你喜欢
双创型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及“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立体裁剪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