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2020-04-30 06:48刘雨丝尹戴忠
文教资料 2020年5期
关键词:词汇化动因

刘雨丝 尹戴忠

摘    要: “親身”连用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动+名”的短语结构。在句法位置改变、语义变化、韵律需要、高频使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亲”“身”语义逐渐融合,位置逐渐固定,宋代时已有成词倾向,明代以后最终成词。

关键词: “亲身”    词汇化    动因

一、引言

目前,学界对“亲自”类副词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副词“亲自”上,如乔秋颖(2003)《说说“亲自”》[1](68)、符号(2005)《“亲自”说》[2](7)、徐媛媛(2009)《现代汉语“亲x”类情态副词研究》[3]、葛佳才(2014)《汉语“亲自”类副词的形成与发展》[4](29-35)。在“亲自”类副词的词汇化研究中,一般以副词“亲自”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亲自”类副词进行比较,进而说明这一类副词的词汇化历程及其动因、机制等相关问题。在现代汉语里,“亲自”与“亲身”在表“本人直接做某事”义上是一对同义词,有时可以互换,但尚未出现对副词“亲身”的专门考察。因此,本文将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以下简称CCL语料库)为研究基础,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副词“亲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亲身”的词汇化历程

以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共搜集到含有“亲身”字样的语料511条,除去如“父亲身体、母亲身边”这种非“亲”与“身”搭配连用的语料64条,且有447条语料符合要求。如表1所示:

从历时语料看,“亲”“身”两个语素的连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有用例2条:

(1)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战国《楚辞·九章·惜往日》)

(2)余又欲杀甲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身衣之裹,以示君而泣。(战国《韩非子·奸劫弑臣》)

例(1)中,“久故”是表“旧友、旧交”义,王夫之《楚辞通释》有言:“久故,谓从亡出外之旧故。”[5](333)“久故”同于“旧故”。又洪兴祖《楚辞补注》补曰:“亲身,言不离左右也。”[6](152)“亲身”是由一个表“亲近”义的动词和一个表“自己、自身”的人称代词组成的述宾短语,其意义为“亲近自己”。以“亲身”修饰“久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其正常语序应是“思亲身之久故兮”,此句大意为一想起与我关系亲密的老朋友,便穿上丧服痛哭流涕。

例(2)的“亲身”同样理解为述宾短语,其意义为“贴近身体”。有例证如下:

(3)师古曰:“亵谓亲身之衣也。”[7](4210)(《汉书·叙传第七十》颜师古注本)

(4)师古曰:“以梓木为之,亲身之棺也。为天子制,故亦称梓宫。”[8](2949)(《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颜师古注本)

(5)四年注云:“榇,亲身棺也。以亲近其身,故以榇为名焉。”[9](316)(唐《左传注疏·卷二十九》)

在以上几例中,“亲身”可以修饰名词“衣”“棺”,孔颖达进一步疏“亲身”为“亲近其身”,“亲”为动词,表“亲近”,“身”作名词,表“身体”。后清代王筠注“榇,附身棺也”[10](44)。将“亲身”注为“附身”,“附身”更是一个典型的“动+名”结构。此皆表明“亲身”在先秦时期是一个述宾短语。

总之,“亲身”最初连用以一个述宾结构的短语形式存在,其语义尚未开始凝结,只是由两个词义简单相加而成的,各自含义都十分清晰。“亲身”在句法结构中做定语,可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贴近身体、靠近身边”的意思。

从语料分布情况看,“亲身”连用从先秦到唐朝主要作述宾短语,宋代以后逐渐消失。在这一时期,宋代开始出现“亲身”作为副词的用法,如下:

(6)均亲身率下,明为耳目,广设方略,禁断奸邪。(北宋《册府元龟·卷六百九十五》)

(7)今不复得亲身看,且得个依稀样子,看是如何地。(北宋《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八》)

此两例中,“亲身”在句中的意思分别为“亲自率领军队”和“亲自观察”,其中“率”“看”是谓语成分,“亲身”用作状语修饰动词“率”“看”,强调动作发出者对事件行为的直接参与程度。

在宋代,单音节实词“亲”“身”开始虚化为同义的副词,表示“亲自”之义。此时,这一用法并不常见。

到了元代,“亲身”作为副词的用例增多,在文献中已有50例,其中《全元曲》49例,包括杂剧篇47例、戏文篇1例、散曲篇1例,《元代话本选集》1例。如:

(8)今日见了头行,亲身在渡口驿迎接,见了苏公父子,满口称谢,设席款待。(元《元代话本选集·苏知县罗衫再合》)

(9)后来白参军金疮举发,俺亲身探病,说是将军果如辞世,愿将小女小蛮,与令嗣为妻。(元《全元曲·杂剧·梅香骗翰林风月》)

例(8)中“亲身”修饰整个动词性词组“在渡口驿迎接”,例(9)中“亲身”修饰动宾短语“探病”。以上两例,“亲身”均位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表示“本人直接去做某事”的意思。

此外,“亲身”在元代还有其他意义4例,其中:

(10)【醉春风】有一个董永卖亲身,黄香扇枕凉,郯子鹿乳奉萱堂。(元《全元曲·杂剧·降桑椹蔡顺奉母》)

例(10)中“董永卖亲身”的意思是“董永把自己卖了”。“亲身”在句中作宾语,表示“自己、本人”之义。这表明,“亲身”作副词的用法尚未完全固定,但元代时已取得了较大发展,经常在句法结构中处于状语位置。

直至明清,“亲身”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副词用法得到进一步巩固,表示“亲自(即本人直接去做某事)”的含义。这一时期,“亲身”的语法功能非常丰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亲身”作状语,可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如:

(11)其时还有一个人下井,亲身救我起来的。(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

(12)小弟念他是个英雄,将他葬在五峰岭上。小弟还亲身祭奠一回。(清《七侠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

例(11)中“亲身”修饰单音节动词“救”,例(12)中“亲身”修饰动词带数量补语“祭奠一回”。

二是“亲身”前可以与其他副词连用,如:

(13)宋道长督率州县,事事皆亲身经历,案牍如山,昼夜劳苦,通不得闲。(明《金瓶梅·第六十五回》)

(14)我们那些乡约地保合猎户们就报了官,那州官儿还亲身到庙里来给他磕头。(清《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15)跟前只管劝慰,又想着邢王二夫人回家几日,只打发人来问问,并不亲身来看。(清《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

例(13)中“亲身”与范围副词“皆”连用,例(14)中与时间副词“还”连用,例(15)中与否定副词“不”连用。

三是“亲身”前不仅可以与其他人称代词共现,如“我”“自”“自己”等,前、后还可以同时出现表示“自己、本人”的人称代词。如下:

(16)现在有一宗绸子,非我亲身去办不可。(清《三侠剑·第二百零四回》)

(17)自己亲身前来督战,口出不逊之言。(清《乾隆南巡记·第三十九回》)

(18)只要有你讲情的一封信去,我亲身自去。(清《小五义·第三十一回》)

明清时期,副词“亲身”作状语可以修饰多种动词,如表示动作行为的“救、查看、往取、祭奠、服侍、拜见”等,表示趋向的“去、来、前去、前来”等。但到现代時,“亲身”只能与较少数表示体验性、感受性、经历性的抽象动词组合,表示“本人直接去做某事”的含义,使用范围大大缩小。例如:

(19)我这个九旬老人,亲身经历了45年的沧桑巨变,躬逢如此盛世,感到万般兴奋。(《人民日报》1994北大语料库)

(20)其原因一是作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亲身体验了孔繁森的工作生活环境。(《人民日报》1995北大语料库)

此两例中,“亲身”修饰动词“经历”“体验”,表示“亲自去做某事”,强调的是亲身参与这一过程。

并且,在现代汉语里“亲身”还产生了形容词的用法,可以修饰名词,表示“自己直接的感受或体验”。例如:

(21)其中,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对我们启发颇大。(《人民日报》1995北大语料库)

(22)一是重视亲身的感受,像梁启超所说的,笔锋常带感情。(《人民日报》1995北大语料库)

此两例中,“经历”“感受”皆为名词,“亲身”在句中作定语,二者之间可以有结构助词“的”,表示“做某事得到的体会感悟”,强调的是亲身参与得到的收获。

三、“亲身”词汇化的动因

在“亲身”的词汇化历程中,以下几个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句法位置的改变

张谊生认为:“汉语的副词多由实词虚化而来,就名、动、形虚化成副词的句法位置而言,充当状语——或者说进入状位,无疑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11](346-347)一个语言单位只有经常位于状语的句法位置上,才有可能发展为一个副词。从句法位置看,“亲身”最初连用作述宾短语,表示“贴近身体”之义,在句中充当定语;后“亲身”同义连用,表示“亲自”之义,经常处于状语位置,修饰谓词性成分。这一用法的大量使用,使“亲身”作状语的句法位置逐渐固定,逐渐凝结成为一个副词。

(二)语义的变化

刘坚等人认为:“句法位置与结构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导致实词的语法化;同样,词义的演变、虚化,也会引起词的功能的改变,使之用于新的语法位置、结构关系上,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虚词。词义变化也是影响词汇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12](164)从语义变化的角度分析“亲身”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亲身”最初表示“贴近身体”的意思,“亲”和“身”两个语素意义明确。随着语义的不断抽象、虚化,“亲”“身”语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并且“亲”“身”在表“亲自”义上又具有相同的语义基础。“亲身”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情态副词,表示“亲自”之义。

(三)韵律的需要

冯胜利指出:“在韵律构词学中,最小的、能够自由独立运用的韵律单位是‘音步,韵律词必须至少是一个音步。如果音步必须由两个音节组成,那么韵律词也必然至少包括两个音节。”[13](162)韵律的需要是推动汉语词汇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汉语双音化趋势下,“亲”“身”两个单音节词语义不断抽象、虚化,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最后词汇化为一个副词“亲身”。

(四)使用频率增加

“一个词汇还必须在合适的句法环境中具有足够高的使用频率,才能诱发它的语法化过程”[14](60)。“亲身”连用最早出现在战国,主要用来修饰需要贴近身体的具体事物,如“衣服”“棺材”等,使用频率较低。宋代始有同义连用现象出现,后经明清时期的大量使用,“亲身”最终凝固为一个表示“亲自”义的副词。

高频使用具体体现在述宾短语“亲身”的消失与副词“亲身”的沿用。根据CCL语料库的检索,先秦时期,最早出现作述宾短语的“亲身”,有2例。由于唐代注释学发展繁荣,注家众多,述宾短语“亲身”有16例,皆为古书注释而来。到了宋代,述宾短语“亲身”有7例,表“亲自”义的副词“亲身”仅有2例。此时,述宾短语“亲身”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副词“亲身”。进入元代,副词“亲身”发展迅速,有50例。此后,述宾短语“亲身”消失,副词“亲身”广泛使用,仅清代时期就有288例,这一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发展到现代,“亲身”已是情态副词的一员。

由此可知,副词“亲身”的形成是由句法位置的改变、语义的变化、韵律的需要、使用频率的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结语

“亲身”在先秦时期作为述宾短语连用,各自语义十分明确,主要在句中充当定语。宋代以后,“亲身”开始出现双音化趋势,语义逐渐融合,其句法位置发生改变,可以充当状语。到了元代,副词“亲身”发展迅速,使用频率大幅上升。直至明清,表示“亲自(即由本人直接去做某事)”的副词“亲身”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乔秋颖.说说“亲自”[J].汉语学习,2003(6).

[2]符号.“亲自”说[J].学习月刊,2005(6).

[3]徐媛媛.现代汉语“亲x”类情态副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4]葛佳才.汉语“亲自”类副词的形成与发展[J].语文研究,2014(3).

[5]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四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6]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十二册)卷一百[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九册)卷六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唐宋注疏十三经(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0]王筠.说文句读(第二册)卷十一[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1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2]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3).

[13]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01).

[14]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词汇化动因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人力资源流动的动因与对策探讨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