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家庭中的实践研究

2020-04-30 06:47郝丽洪
艺术评鉴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

郝丽洪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具有深刻影响,而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意义重大,如果说文化知识是孩子的一只翅膀,那么音乐艺术是孩子成长中的另一只翅膀,缺一不可。因此,就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来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比较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在生活中父母要通过多种途径,科学的、有目的性的引导和配合孩子将音乐艺术进行到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学前儿童   家庭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5-0121-02

学前时期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时期,也是培养终身好习惯的时期,音乐教育的成功不是一撮而就的,通过这种家庭式的音乐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来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既增强了亲子关系的密切,又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对儿童人格的健全起到一定的重要性。

一、家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现状分析

(一)家庭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对儿童的精神、文化建设和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家庭音乐教育同样对学前儿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与基础,唐纳德·霍奇斯在文章《音乐研究对儿童发展和认知的影响》中写到,儿童时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儿童认知发展、情绪发展、机能发展及社交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甚至于对特殊儿童和有问题的学生也极有影响等[1]。因此,家庭音乐教育不可缺失,把儿童的音乐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更有利于儿童各方面的提高及对音乐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的发展。

(二)家庭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1986年布兰德在对家庭环境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家长具备有与儿童一起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经常带儿童参加音乐会,经常与儿童一起开家庭音乐会和听大量的乐曲。家长自身具有演奏和欣赏音乐的能力等音乐环境的儿童,在音乐发展方面受影响较大。目前我国家庭音乐教育主要有两大现象:一种是教育方法不当,另一种是家庭音乐教育缺失。教育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教育方法枯燥、单一,家长不熟悉儿童发展心理学,做不到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引导发展。儿童学习过程中,没有计划、目标、好高骛远。家庭音乐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家长不重视音乐对儿童身心的影响力,认为音乐就是娱乐,或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为将来考学加分做铺垫。还有家长不能做到与儿童共同学习成长,不了解熟悉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音乐教育是老师的事情等。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是“原本性音乐”,音乐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这两点是构成他音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直接反映出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处的教育做起[2]。原本性音乐不是单纯的指音乐本身,而是与语言、舞蹈、动作等相结合的一种教育行为方式存在,并且必须自己参与到音乐中,在音乐中不断的进行创造和探索,而这种教育行为方式通常以游戏的形式被呈现。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符合学前儿童的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从儿童自身的本能和兴趣出发,尊重儿童、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掘儿童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从而更有效地發掘儿童的音乐潜能,并且儿童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感受音乐的同时,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音乐技能。

(二)学前儿童时期是开发儿童音乐智能的重要时期

学前时期,是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奥尔夫说:“在儿童时期,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丰富的时刻,我们应该把握机会予以启发,这对未来有极大的影响,若在此阶段不去培养它,其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的前运算阶段中指出,学前儿童更多的概念要依靠具体的经验来获得,由行动转化为思维,但思维能力还有所限制,需要有意识引导,如果引导得法,利用学前时期不断探索和创造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在专注力、毅力以及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因此,学前时期的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不仅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做为父母更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抓住儿童这一特殊时期进行音乐教育方面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发和培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家庭音乐教育中的游戏理论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要通过亲子游戏来进行实践,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亲子关系,有助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儿童安全感、依恋感,有助儿童心理成长与发展。

通过音乐游戏降低家长对儿童音乐学习所构成的威胁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为儿童探索和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泛机会,奥尔夫音乐教育赋予儿童从认知到社会发展,及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框架。

三、从家庭生活中找到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结合点

在音乐游戏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的体验、感知,有助于提高、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来持续发展学前儿童对音乐的长期兴趣;通过与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的合作,有助于儿童的注意力、创造力、记忆力、社会能力等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综合性能力发展的特点,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生理发展特点来进行。[3]

(一)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特点引导奥尔夫音乐教育

从奥尔夫音乐教育动作教学目的和节奏教学目的几点中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第一点都是,促进身心平衡发展;其次相同点就是培养敏锐的注意力、反应力、创造力等。可见与儿童的运动有直接的、紧密的关系,而在运动的过程中要以音乐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动作教学和节奏教学的目的得到应用,进行的游戏必须是贴近学前儿童生活的、感兴趣的,从而引起共鸣,确保游戏顺利完成。游戏的素材一般采用童谣、儿歌、与动物有关的等。

1.注重小肌肉运动

小肌肉运动主要是手指运动,以手指游戏为主,手指游戏不仅简单易学、有趣,而且可以增强学前儿童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手指的准确性,充分使儿童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学前时期4岁前儿童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孩子来说,小肌肉运动比较重要,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多做些与手指相关的童谣或儿歌。例如儿童歌曲《传球》,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与孩子围成圆圈,在音乐伴奏过程中,随着音乐旋律速度的变化,节奏或快或慢,儿童根据自己的判断,有节奏性的传递球,通过《传球》游戏儿童可以体验感受音乐旋律的速度快慢的变化,增强二拍子节奏感;在儿童个人能力上提高了儿童的注意力、合作能力等,同时也使小手指得到充分的锻炼。

2.发展大肌肉的运动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发展大肌肉运动,不仅培养儿童的平衡、协调能力、触觉发展等,并且也能发展儿童的音乐认知力、合作、勇敢等精神。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童谣,和学前儿童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我国童谣《小白兔》,游戏设计为家长和孩子可以根据童谣中的节奏与孩子做小兔蹦跳的动作相结合,既锻炼了大腿的跳跃能力,也熟悉了童谣中的节奏。

从本文以上的内容不难了解到,节奏贯穿于所有的音乐教育行为和音乐活动中,由此可见节奏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音乐,父母经常会带领孩子在路边、广场散步,当儿童聽到音乐开始舞动时,父母要有耐心等待、鼓励,让孩子充分享受音乐,随音乐起舞。遵循从儿童原本表达方式中发掘音乐结构和进行音乐体验,强调人不应当走向音乐,而是音乐应当自己进入,让儿童发自内心的玩和奏,远离一切妨碍因素,这样儿童才会心生喜悦,才会发自内心的唱歌、跳舞、演奏,即兴的表现出的音乐,恰恰是发展儿童音乐潜能的一个培养过程,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是启发孩子智慧的源泉,也是对审美意识培养的开端,更是培养人格和塑造各种能力的过程。

总之,家庭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地方,也是儿童终身教育的地方,而音乐艺术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唐纳德·霍奇斯.音乐研究对儿童发展和认知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6,(10).

[2]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11.

[3]陈蓉.音乐教学法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2013.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关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 “绿色”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