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

2020-04-30 06:47赵喜
艺术评鉴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民间舞蹈

赵喜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紧紧相依,共同发展,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气息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然成为了象征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便是这瑰宝的其中之一。现如今国内许多研究民间艺术的专家和学者,在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舞蹈上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本文通过简要的阐述云南布依族,以及传统民间舞蹈相应的艺术特质简要分析概述,推动传统民间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云南布依族   民间舞蹈   传统艺术   艺术特质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5-0088-02

云南省,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布依族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以优美的传统民间舞蹈而闻名于世。因为受到长久以来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布依族一向以“万物有灵”为信仰。自古以来,布依族信仰、祈求神灵、维护神灵的原因就是但愿生活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无灾无难、家丁兴旺、五谷丰登。就是因为这种原始特色很浓厚的文化气息,致使布依族这个少数民族在世人的眼中好似神秘。但是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怎样去做才能保护这些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至关重要,民间舞蹈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主要艺术形式,几乎与人类的出现有着同样的“年龄”,换言之,民间舞蹈是人来进化完备的主要表现。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时代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云南作为少数民族的主要地区,本身就有着丰富多样的舞蹈资源,布依族的民间舞蹈也有它独特的艺术特质。本文就是围绕着云南地区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展开相关的讨论,让大众认识、了解、欣赏布依族传统的民间舞蹈。

一、布依族传统文化概述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国内诸多学者都将布依族的研究范围放置在了贵州的布依族,而忽略了云南省的布依族。我们今天所讲的云南地区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娱乐性文化、祭祀类文化构成的,这两种文化中最能代表布依族传统文化的活动,就是农历二月初二的歌舞会、农历三月初三的歌曲节、农历四月初八的牛王节以及农历六月初六的祭祀节与盛典。除了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活动以外,布依族最核心的传统文化就是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本身就是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着诸多布依族特有的民族元素和文化符号。云南布依族的舞蹈是将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内涵以及相匹配的生产劳动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并且在舞蹈的肢体表达是将生产劳动的具体形式与布依族的文化形式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来的。本文通过对布依族舞蹈中不同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质的简要阐述,以及布依族各类舞蹈的特点。传承原始特色,弘扬传统文化。[1]

二、关于祭祀性舞蹈的艺术特质

布依族舞蹈有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生活、习俗方面,而祭祀性的舞蹈也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这类舞蹈通常跟丧事有关。马郎舞便是布依族祭祀性舞蹈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布依族当地的民族生产、生活、丧事、祭祀等等活动的民间舞蹈。马郎舞是举办丧事的舞蹈,属于丧礼舞蹈,所以要求跳舞的人必须是死者女儿的丈夫,也就是死者的女婿。马郎舞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 ,里面的舞蹈扮演角色也是种类较多,第一个部分是跳马郎,第二个部分是转场。一般情况下,一场马郎舞历时三个小时才能完整的跳一遍,舞蹈参与人数至少有二十个人左右。在跳舞的时候,大家要围起来,保持圆形,领头跳舞的人需要手里拿着一根芦苇、一根树枝,表示的意思就是赶牛的人,后面紧接着第二个人需要手里持着一个犁耙,表示的意思就是犁地的人。第二个人后跟着的是两位老年人,左边的老人为扳莫,右手拿着毛巾,左手拄着拐杖,是男扮女装的老人;右边的老人为妇人,脊背背着竹箩筐。这两位老人的身后,就跟着死者的亲人、亲戚,再后面就跟着其余跳舞的人与弦乐队的人,大家一边走,一边跳,一边唱,气氛很是浓厚。说到乐器,马郎舞的伴奏乐器,主要由打击乐与弦乐组成,由于是祭祀性的舞蹈,所以音乐相对而言比较伤悲。另外,马郎舞是以模拟形体为特征的舞蹈,模仿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肢体动作,这就需要下肢体力量大,足可以支持整个整体,膝盖与各个关节的动作也比较多,马郎舞的步伐较为轻柔,看着很柔软,实际上内部则显示出很强健的内涵。作为祭祀性舞蹈,马郎舞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在对民间祭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里面包含了诸多布依族本身特有的民族文化,涵盖着布依族最有特色的祭祀文化、祭祀礼仪,不仅有对逝者的尊重,还有对祭祀仪式的看重。[2]

三、关于劳动性舞蹈的艺术特质

布依族舞蹈中最重要的當属劳动性舞蹈了,这种舞蹈主要就是布依族人民在过去长期以往的辛勤劳作中逐渐演变而来的,舞蹈主要是以生产劳动、风俗习惯为主要的题材,一般是在庆祝大型节日、丰收日时才会表演的。《织布舞》便是劳动性舞蹈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舞蹈中主要表现布依族人民在织布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包括种棉、摘棉、抽纱、纺线、再到最后的织成布匹这些所有的过程。一场《织布舞》通常需要至少三个及以上的舞者,其中两位男舞者以互相面对面的姿势站立,两个人都分别手里拿着长度大约有四尺的棍子,棍子的表达方式是以由浅入深、此起彼伏、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表演织布机的脚踏板等等的,剩下的一名舞者作为女性舞者,女性舞者将自己的双脚一边一只分别放置在男性舞者拿的这两根木棍上,女性舞者负责模仿织布过程的所有动作,还负责唱歌跳舞,动作表现比较轻盈愉悦。[3]

四、关于娱乐性舞蹈的艺术特质

布依族娱乐性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高跷舞》《狮子舞》以及《矮子舞》等等。布依族与其他民族的舞蹈是不同的,比如说《高跷舞》,一般是将长度大约有六尺的高跷棍直接绑在舞者的脚上,然后舞者手上还拿着彩色的扇子。像《高跷舞》这种舞蹈,是需要舞者拥有非常强的脚下功夫还有不恐高的心理素质的,由于对舞者的要求过高,难度也大,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男性舞者表演《高跷舞》居多的。而《狮子舞》则需要至少五个人来表演,其中两个人负责耍识字,另外一个人带着相应的面具。《狮子舞》的表演内容主要是舞者来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神态,动作的肢体动作比如说,转圈、翻滚、站立等等,所以技巧性上还是有较大的要求的,一般是在布依族民间歌会、舞会、灯会中与花灯一起来表演的。[4]

《矮子舞》,也被称之为《雯当姆》,这种舞有着自然醇厚、清新柔软的艺术特质,在矮子舞中,男性的豪爽与健壮、女性的柔软与美丽,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所以好多学者也称这种舞蹈为“东方卓别林”。矮子舞》主要是由喜舞稻菽、赶场丰收、金凤得意三个部分组成,舞蹈中直接表现出了布依族人民平常生活的状态,以此建构出一幅布依族人民生活美满的优美画作。在《矮子舞》的表演中,反映出了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舞蹈也是对布依族人民生活过程的真切反映,更是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矮子舞》朴实有趣的舞蹈韵味,也被广大人民所喜爱。但是《矮子舞》在漫长的传承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种种威胁,所以我们应当强化传承保护民间舞蹈艺术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继承、回忆历史。

五、结语

伴随着经济化、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愈来愈淡薄,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成为了一个难题,而且现如今的布依族舞蹈还并没有完整的形成一个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体系,舞蹈动作与舞蹈背后的旋律也没有统一的风格。所以说,相应的舞者与创编者应当在针对布依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创作、表演中引起高度的重视,从布依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入手,获取舞蹈艺术的相应灵感,在舞蹈作品中强化布依族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入,只有将布依族的民族特色与民间舞蹈有力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向世人展示布依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1]李娟.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J].北方音乐,2018,(10).

[2]王锦峰.浅谈中国民间舞教学中语言讲解的完善运用[J].北方音乐,(12).

[3]徐学铭.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载歌载舞教学形式的可行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2).

[4]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民间舞蹈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试探赣南采茶戏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