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拓展课程

2020-04-29 12:10卢生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标准差异

卢生宇

【摘要】在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对于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往往是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综合起来,比如旅游规划、文化产业规划等相关活动就需要综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本文基于语文、历史、地理三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发拓展课程——中国文化地理,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跨学科   核心素养   文化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33-01

一、课程开设背景

地理学和文学,历史学一样古老,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博学之人。地理学中蕴含着大量文化、语言与历史常识。在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往往是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综合起来,比如旅游规划、文化产业规划等相关活动就需要综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开展文化地理的拓展课程,旨在提高高中生对具体文化问题能够进行跨学科思考维度,而不仅限于单学科的思维维度,同时增强对不同区域文化的理解,理解文化不断发展和融合的过程并能欣赏文化多样性的美。《礼记·王制》说:“高山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正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历史的紧密联系。本拓展课程从地名、饮食、文学、建筑等四方面,共四节课,探究它们的不同审美角度和历史发展脉络。

二、课程设计依据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这些美包括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阶段的协调之美。

(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欣赏一个事物之美,除了放置于具体空间,还需考虑其时间。

历史解释是指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解释区域文化现象的变化。

(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识别不同事物因空间不同而不同。

三、课程实施大纲

(一)课程主题:收集有特色地名,结合当地环境、地名演变欣赏评价该地名

1.案例一:北京有烟袋斜街、白米斜街、水窖斜街、铁树斜街、樱桃斜街、枣林斜街、杨梅竹斜街等。

由于北方城市远离河流,平坦开阔,多数街道棋盘格状,四个方向端正。若加上斜街两字,提醒人们注意,与方正街道之差异。

2.案例二:珠三角的很多地名有门和涌,例如珠海斗门、鸡啼门、磨刀门;台山崖门;东莞虎门,广州十三涌,麻涌等。

在珠三角地区入海水道被称门,其他水道称为涌。依水而形成的聚落自然就会带门、涌等字。地名反映着当地独特的多水的地理环境。

(二) 课程主题:分析讨论我国南北方饮食的差别?并收集名人对此的评价

1.差异一:南米北面

清朝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說:“北方嗜浓厚,南方嗜清淡。”南甜北咸的味觉差异反映环境对饮食口味的极大影响。南方气候湿度大,对应人体蒸发量相对较小,不需要补充过多盐分。北方气候干燥,人体蒸发量大,就需要补充较多盐分维持盐分平衡,故喜好咸味。

2.差异二:南细北粗

饮食差异除了人体需求,也有食物来源之差所致。比如冬季北方温度急剧下降,生物品种减少。南方则截然不同,温度较高,生物品种增多,这些丰富的食物原料正是精工细作的主要基础。

(三) 课程主题:举例说明南北方建筑特点?并了解南北方审美的差异

建筑深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故我国建筑文化区域差异大。古时曾有南楼北陵之说,例如四大名楼都在南方。而北方建都多,黄帝陵、秦始皇陵、汉陵、唐陵、直到明陵和清陵,多在北方。总结建筑的南北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差异一:南敞北实

我国南方建筑一般通敞明亮,北方建筑厚重严实。气温27℃时,空气湿度达到85%,汗水就很难蒸发,人体感觉炎热难受。

北方气候寒冷,寒潮频繁,防寒、采光、保暖是民居的三大要务。为此北方把建筑做得墙体非常厚实,阳面开大窗,阴面几乎密闭。

2.差异二:南多遮拦

我国南方雨水频繁且降水量大,阳光强烈,潮气多,建筑物三大要务是遮雨、遮阳、防潮。

3.差异三:南轻北厚

从建筑形态上,南方崇尚轻巧活泼,北方倡导敦厚壮实。南方之轻巧是与山清水秀环境之协调。这种差异,好像与动物形态南北差异非常相似。

(四)文学作品的差异?并举例给大家感受

同样受气候、生物、地貌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东南之山多奇秀”“西北之山多浑厚”。奇秀给人以柔和、优雅、舒缓之感受,浑厚给人以悲怆、豪情、雄伟、粗犷之感受。这是文学上南秀北雄的自然基础。

在唐朝曾出现过田园诗和边塞诗差异,都有非常鲜明地域性。北方多征战,屯边、戍边、靖边是边塞诗的主要孕育土壤。田园诗则主要出现在风景秀美、和平安详的南方。

从《离骚》和《诗经》起至今,南方的文风透清秀,北方的文风显质朴,基本趋势未成有大变。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

到现代,出现反映山西农村生活题材的山药蛋派,北方水乡特色的荷花淀派,大西北宏伟山川的豪迈西部文学派。这些文学派别反映着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的地域特色。

四、总结

文化地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既感受到区域文化多样性之美,又能欣赏不同风格的审美。同时了解地名、饮食、建筑的发展变化。提升对旅游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等现实问题的理解。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XJKX18B02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胡兆量,韩茂莉,阿尔斯朗,琼达,等编著.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课程标准差异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相似与差异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