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动机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

2020-04-29 08:18高咏泽黄珊连心怡聂子怡徐妍
山西农经 2020年6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独立院校学科竞赛

高咏泽 黄珊 连心怡 聂子怡 徐妍

摘 要:学科竞赛对于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有积极意义。结合当今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意义,对独立院校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情况进行调研,为学校举办学科竞赛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以赛促学;学科竞赛;独立院校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1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1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意义

1.1  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根据《中国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和《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白皮书》可以了解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结合当今时代“以赛促学”的背景,明确了学科竞赛能够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肯定了学科竞赛对高校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积极意义。

1.2  高校对人才培养以及自身建设的需要

①作为高等院校,其教学和科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而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②学科竞赛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加强高校学风氛围建设。同时,高校学科竞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而且能够使高校形成“以赛促学”的学术氛围。③高校可以结合学科和专业的相关特点,将学科竞赛作为契机,实现学科品牌化的目标,完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品牌效应,吸引社会支持。④加强学风建设,顺应现阶段盛行的“以赛促学”思潮,可以加强学校学习氛围、竞赛氛围、“以赛促学”学风氛围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竞赛学习环境[1]。

1.3  学生培养自身能力的需要

①扩大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参赛学生不仅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而且还能学习到团队里其他成员擅长的知识,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实践,明确学习目标。②提高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想要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分工,共同努力,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③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大部分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好的创意还能为项目增色,参加竞赛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④参与学科竞赛能够提升毕业竞争力。学科竞赛的获奖情况已经成为不少公司考察毕业生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同学能够增强自己的竞争力[2]。

2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现状分析

2.1  调查过程

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以下简称法商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为法商学院及周边二本院校,采用了线上线下问卷两种调查方法。为保证准确性、科学性、代表性,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详细情况见表1。

各个系部和专业人数详细参考“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19年在校学生档案”,各专业男女所需调查问卷人数据此划分,以保证调研数据的全面性,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调查过程中还采访了相关学生、老师、评委,了解了他们对学科竞赛的不同看法。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不同年级专业之间参赛情况差异较大

法商学院学生男女比例为4∶6,根据发放的300份调查问卷以及了解到的参赛情况可知,男女参赛的比例差距小,维持均衡。不同年级之间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差异较大,根据问卷可知,有意愿继续参与比赛的同学不同,从大一到大四依次减少。

2.2.2  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赛数量不同

以法商学院为调查范围,不同专业之间的参赛情况也各不相同。由于法商学院的性质特殊,在法商学院7大系中,会计系、工商管理系、文法系、金融系同学参与學科竞赛的数量较多,且学校举办的学科竞赛大多也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科竞赛,而信息管理与工程、传媒系和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参赛的学生少,多为与其他系部学生组队参赛。

2.2.3  学生获取参赛信息的渠道少,获取竞赛信息难度大

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发现,学生获取参赛信息没有固定的渠道,掌握的信息有限,竞赛信息的获取难度大。

据了解,有81.6%的同学是通过老师在班级公布以及比赛摆点了解信息,参赛团队内部通知也只占了53.6%;通过线上了解的只有不到30%,而这些渠道大多不全面、不固定、不完整。不少学生对规则、起止时间、赛程、教学、音像资料等学科竞赛的详细资料都有需求,但没有相关的获取渠道。

2.2.4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机多,获得名次是学生参与竞赛最根本的动机

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机不同,以获得奖金和名次奖励为动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大多数,分别为72.73%和82.86%;其次是出于主观动机参赛,主要因自身能力和兴趣参加比赛,分别占68.18%及58.19%。

2.2.5  影响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原因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参赛积极性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参赛存在一定难度。参与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学生反映比赛信息获取难度大,而组队难、对比赛不了解、获奖难则是新生队伍少参赛、不参赛的主要原因,最后导致以赛促学获得进步的学生十分有限。②学生参赛的主观意愿不强。虽然大多数学生对学科竞赛有强烈兴趣,但大部分人认为没有参与学科竞赛的必要,忽视了学科竞赛对能力的锻炼。这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宣传学科竞赛,增强学生参赛的主观意愿。

2.2.6  参与比赛的体验和结果好坏决定学生是否会参赛

学生认为决定自己是否继续参与学科竞赛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即获奖难度以及组队难度。调查显示,59.52%的学生重视团队对参赛体验的重要性,在团队里能够更好地锻炼个人能力,能够提升参赛体验。而54.74%学生认为获奖是参赛的主要目的,如果获奖难度大,便不会参加比赛。

3  提高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积极性的建议

3.1  解决方向分析(跨专业分析法)

根据对学科竞赛的了解,结合法商学院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情况调查,参考相关文献发现,期望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积极性方面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运用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中。

著名行为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在1964年提出了“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指出要想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就要采取措施使他们的努力在绩效考评中体现出来,给予高绩效的员工一定报酬奖励,并且这个奖励应建立在他的需求之上。与课题情况相结合的是,学生会参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概率,取得的成绩会让自己产生多大满足感,如果自己无法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或者无法在比赛中达成自己的目的,那么便不会选择参赛。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要先分析学生的努力是否能够达成到参赛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的努力对参赛目的影响较少,那么就需要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的努力能够给学生的参赛情况带来影响,帮助学生达到参赛的目的[3]。

3.2  期望理论模型分析

根据期望理论到的模型可以得出个人努力、绩效、组织奖励、个人需要这一系列因素的关系。需要知道如何处理个人、绩效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根据激励理论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激励措施。

3.2.1  努力与绩效方面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存在的客观难度过大,这会使学生很难通过努力达到参赛的目的。根据期望理论,人们希望将自己的努力作为绩效考评的关键,参赛学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参加比赛的目的。通过调查可知,客观问题使学生的努力难以获取成果的原因如下。

(1)竞赛的种类少、不全面。通过调查中发现,在比赛类型中,法商学院的财经类比赛多,比赛类型没有覆盖全专业,这就会导致部分专业学生很难在比赛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自身专业知识也很难应用。

(2)学生对学科竞赛不了解,对信息掌握不全面。这会使学生在比赛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信息,并且不能保证收集到的信息一定有效,学生的努力很难作用到比赛中,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和努力的作用。

(3)比赛数量少导致参赛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比赛的数量有限,但参与比赛的队伍众多,导致参赛队伍实力差别较大,缺少公平性,造成获奖队伍变化少,大部分队伍难以获奖的情况[4]。

为了降低学生参与比赛的客观难度,让学生的努力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对其他高校(湖北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展开调研并借鉴了相关方法,结果如下。

(1)学校重视竞赛的培训和宣传。重视学前竞赛的教育和宣传,使学生了解学科竞赛的意义和流程,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参赛效率。

(2)建立官方的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官方渠道收集并及时发放比赛信息,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内举办的各种比赛,实现渠道官方、信息发布自主,加快参赛信息流通。

(3)增加比赛的数量,丰富比赛的类别。让更多专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调整比赛规则和难度,使比赛的难度对所有队伍相对公平。

(4)在赛前举办相关培训,让学生提前了解比赛知识与技巧。

3.2.2  绩效与奖赏方面

人们希望将自己的成绩和奖赏挂钩,对于参赛学生来说,获得认可不仅是参赛的原因,也是继续参赛的目的。加大学科竞赛中的奖励力度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赛,是学科竞赛保持吸引力的重大保证。从采访结果看,学生参赛获奖情况两极化,获奖多为参赛经验丰富的团队,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获众范围小,刺激周期太长,解决措施如下。

(1)学校加大比赛奖励的力度。加大学科竞赛的奖励力度,保证学科竞赛的吸引力。如果更多学生认为比赛的奖励足够吸引人,也会主动参赛。

(2)比赛设立更多鼓励类奖项。设立新人奖、参与奖等奖项,使更多的新人队伍获得精神上的激励。增加新人队伍参赛的信息,让其能够持续参赛。

(3)比赛方组织赛后总结。相关老师可以组织赛后的总结和讨论,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实现自我认可,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3.2.3  奖赏与个人目标方面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时,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和奖励,就会追求参赛的个人目标,能够通过参加比赛锻炼能力,实现个人的进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5个层次,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交的过程。有了基本的团队就有了基本的社交过程,而团队成员的配合和理解尊重又是满足这一层需求的重要保障。

从比赛评委老师的调研结果来看,频繁参赛还能获得成果的便是彼此熟悉、配合默契、經验丰富的团队,而这样的团队往往能实现第4层的需求,即尊重层次需求,团队氛围良好使学生把比赛当作集体目标去完成,更有动力。积极配合的团队能够获奖,会使团队成员更加自信,有了自信的团队便会希望满足第5层需求,也是学科竞赛举办中最希望学生能够到达的一层,即满足自我实现需求,达成个人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5-6]。

3.3  小结

培养学生追求个人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给参赛队伍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在现在的学科竞赛中,比赛时队伍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少,而赛后也基本不会交流,给比赛队伍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不仅可以实现相互学习,还能营造“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

(2)对表现好的团队和个人进行一定的宣传。宣传形式包括海报、录像、邀请演讲和参与指导等,满足学生的个人追求,为参赛学生树立榜样,相关竞赛视频还能指导学生学习。

(3)学校进行相关教育和指导,形成“以赛促学”的氛围。无论参加学科竞赛还是鼓励学生参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锻炼、参与实践,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学校不只要通过比赛刺激,还要通过教育引导,在学校形成“以赛促学”的学风[7]。

4  结束语

本项目开始于2019年5月,经历了6个月的调研与讨论。项目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善于观察学习,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结合自身参赛经验发现院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賽存在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查阅了相关文件,并向相关老师了解了具体情况,制定并发放问卷进行线上和线下调研,讨论研究后确立了项目主题并成功立项。立项后进一步开展调研,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参与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进入校决赛,获得了学生以及专业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总结项目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合理分配问卷,再次开展了问卷调查,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信调研成果对营造“以赛促学”的氛围、推动学科竞赛的发展以及提升学生的参赛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子厚.中共十九大学习报告[EB/OL].[2018-04-08].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0408/c418854-   29911480.html.

[2]胡介埙,周国红,周丽梅.市场营销调研[M].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3]马军.试论大学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学习的促进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6(6):30.

[4]王亚娜,金丽馥,毛罕平.学科竞赛中大学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5):104-114.

[5]孙健伟.学科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6]陈树莲.学生学科竞赛功利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6):53-54.

[7]王蕊,刘泓滨.自我决定论在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4):120-123.

基金项目:湖北高校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赛促学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机分析及创新激励机制构建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201913251001)。

作者简介:高咏泽(1999—),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经济教育。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独立院校学科竞赛
独立院校图书馆服务咨询体系的构建
敢拼才会赢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