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浪
《美学意识形態》,[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王杰、付德根、麦永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如果要从我的阅读史中找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恐怕非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莫属了。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是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久读到这本书的。虽然作为伊格尔顿被翻译为中文出版的第三本著作,《美学意识形态》早在1997年便由王杰、傅德根、麦永雄三位先生合作翻译为中文出版,但因脱销已久竟使之成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说。因此,2006年年底的某一天,当我在北师大东门盛世情书店偶然看到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重印上市的《美学意识形态》 (此版书名改为《审美意识形态》),便如获至宝般地买来研读。
正如书名所揭示的,《美学意识形态》旨在从意识形态角度揭明现代美学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复杂联系。尽管在此之前,通过对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的阅读,我已对西方美学的知识脉络有了一定了解,但真正让我认识到这一复杂联系的却是拜《美学意识形态》所赐。虽然两书都宣称采用了马克思主义方法,但与《西方美学史》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为对美学的时代社会背景及阶级状况之分析不同,《美学意识形态》则直接将意识形态这一经典马克思主义术语置于了美学的前台,而这也可说是全书开篇便交代“本书不是一部美学史”的原因。正因为始终围绕美学与意识形态之关联这一核心问题来穿透美学史,也才使得该书没有陷入对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卷帙浩繁的文献爬梳。即便多年后读者很可能记不清该书在每一位研究对象上都说了些什么,但美学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论证思路与结论却依旧是余音绕梁。可以说,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正是《美学意识形态》教会我的。在此意义上,我的学术研究也是从对《美学意识形态》的阅读起步的。
谁曾料想到,当四年后我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绞尽脑汁时,竟然会重新回到《美学意识形态》呢?既然该书已然从意识形态角度揭示了美学与近代欧洲阶级社会的内生关系,那么,当美学被移植到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土壤后,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变化呢?正是这一问题把我引向了对抗战时期美学的研究。尽管我在论文中故弄玄虚地发明了“审美政治构型”的说法,但就问题意识而言仍旧可追溯到阅读《美学意识形态》的启发。每每念及,我都心怀感激。
这一次,当我接受编辑之约要来谈一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时,猛一抬头,竟然再次发现了摆放在书桌上方的《美学意识形态》。就在不到一周前,我刚刚把它推荐给了因疫情而被困在家的研究生们。从泛黄纸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批注中,记忆纷至沓来,于是便有了上面这些话。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高等研究院
(责任编辑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