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突如其来地爆发,全国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在杭州城,车水马龙不见了,喧嚣鼎沸不见了,阳春三月的西湖边熙熙攘攘的游客也不见了。幸而,抗疫好消息不断传来,复产复工、交通旅游、民生消费正在有序恢复。
如何有效应对企业复工、人员返城给疫情防控带来的压力,强化数字赋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防疫工作,则是一场治理水平的大考,更是一场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考。实现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两战都要赢”,杭州运用智慧科技,让城市复苏活力。
杭州火车东站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客运枢纽之一,2018年日均客流量达30万人次以上。火车东站每天到达多少人?预计发送多少人?客流疏散方式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是杭州人民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的,事关杭州防疫的“第一道关卡”。为了守好这道“门”,一张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网”迅速铺开。通过“大数据+网格化”,杭州市江干区在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的基础上增设疫情防控类事项上报流转处置功能,创新搭建“疫情防控数字驾驶舱”,一旦出现什么情况,工作人员看一眼大屏幕就一目了然了。一次次数据流转间,精密智控的脚步越走越有力。
在航运方面,杭州航区水域广、站点多、从业人员杂。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增多,密切接触者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相关追踪管理压力不断增大。依靠“人盯人”的方式逐个排查,不仅基层力量有限,并且可能增加防疫风险。杭州港航部门运用智慧港航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实现精准“找人、找船”。一是利用“截面系统”在入杭通道的6个截面对“三类重点船舶”实现智能筛查,依托截面系统和断面的自动触发功能,通过短信和App信息提醒过往船舶加强疫情防控,并做好相关申报工作。二是利用“船员适任智能核查系统”收集船员数据信息和进行智能筛查,并通过抓拍设备进行界面人工识别船名,在此基础上按管控要求实施综合检查。
在市民出行方面,杭州让“智慧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内容。如果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速度震惊世界,健康码则让人们看到数字治理的杭州智慧和杭州速度。2月11日杭州健康码正式上线,仅用了30分钟,申请人数就超60万人,上线首日访问量超千万次。在浙江,只要亮出绿码,人们就可以便捷进出社区、超市和高速,企业可以从天南海北接回员工,工地、流水线可以逐渐运转起来……健康码帮助防疫部门精准掌握人员数据,有利于企业复工,也便于小区、社会基层执行,既能避免开后门,又大大减轻了基层人员的工作。2月17日,健康码向全国迅速推广,上线短短一周,健康码为全国快速“动起来”提供了“杭州方案”。目前,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推广使用健康码。
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菜篮子”方面,杭州的“智慧”抗疫工作也走进农贸市场。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信息办会同市场合同处及时开发农贸市场进场人员信息登记系统,通过二维码扫描或者身份证读卡、人工登记相结合的信息登记方式,有效建立疫情防控追溯体系,全面实现进场人员“可寻可溯”。通过系统开发的扫描程序,为每家农贸市场分配独立二维码,市民利用手机支付宝扫一扫功能即可轻松完成人员的入场登记,实现后台的可追溯。目前,全市已有367个农贸市场(集市点)完成了支付宝二维码赋码。
一直以来,杭州都具有较高的科技产业实力。杭州具备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新华三等一批龙头科技企业,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更集聚了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海量科技人才。
在抗击疫情的天然“号召”下,杭州的科研力量纷纷动员起来、集结起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杭州的“抗疫样本”频上头条。
阿里云智能算力支持科研“战疫”。阿里巴巴承诺向新冠疫苗研发科研机构免费提供一切AI算力后,收到了国内外数十家权威医疗科研院所的申请,目前第一批申请的算力资源已经部署上线。
海康威视与央视网合作的“直播-战‘疫’最前线”项目中,海康威视提供前方信源感知接入服务支持,将视频流接入至央视网的“直播中国”平台,让全国人民通过直播,看到最前线的战“疫”。在火神山医院,海康威视测温安检门在1天内完成极速定制,3天出货,与火神山供电保障队员们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微医集团紧急上线的“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发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优势为全国用户提供免费的在线咨询和就医指导服务。截至3月4日10点,救助平台访问量超过1.2亿人次,有44956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50万人次,600余家第三方机构接入服务。内容主要包括AI导诊分诊、AI批量监测、AI应用保障医疗安全、疑似病例上报等。
为了全力打好科技防控攻坚战,杭州市科技局成立肺炎防治技术科研攻关专家组,特事特办,开放“绿色通道”,1月30日面向社会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技术科研攻关的通知》。第一批2项市重大科技项目——市科技局定向委托市西溪医院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其疗效评价的研究”、市疾控中心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机制研究”及时下拨科研经费400万元。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杭州市疾控中心“应用先进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完成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精确组装,8小时全基因组测定工作流,为快速掌握病毒溯源、变异和疫情扩散调查等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检测手段;杭州市西溪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研制出抗新冠肺炎2号方、3号方中药汤剂。目前,确诊患者103人,中药使用率达到95%以上。截至2月16日,新冠确诊患者出院41人,使用中药38人,显示出中医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有较好的疗效。
在鼓励科技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方面,市科技局及时摸底、收集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关消毒、检测分析、药品研发等项目80余项,并积极推荐产品在取得监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开展临床应用(试用)。
科技主管部门如何当好“店小二”,为科技型企业降本减负?
统筹科技力量全力助推企业防疫复工,加快组织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杭州率先运用,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降本减负措施……2月24日,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出台《关于全力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防疫情促发展的通知》,采取九大举措全力支持杭州市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防疫情、促发展。
加快下达2019年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2019年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认定资助资金、国省重点研发项目配套资金和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补助资金等。
市重点科研计划优先支持本市企(事)业单位开展疫情防控新技术、新药物、新试剂研发应用。同时,简化程序,积极支持杭州市企业申报国家、省重大(点)科研创新项目,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其中,对本市企业申报列入国家、省防疫应急科研项目的,事先未经市科技部门审核推荐的,立项后也能按国家、省立项要求和市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给予市科技专项资金配套补助。
支持对疫情防控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对入围的应用场景项目,按照《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的通知》予以支持。
完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范围。对杭州市参与疫情护防控,开展防疫用品、消毒制品、检验检测、药物研制、应急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生产企业,一并纳入市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对象,企业研发投入符合补助条件的,可不受补助企业数量限制。
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券支持力度。2020年杭州市受理的企业创新券使用范围扩大到长三角地区,使用额度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降本减负,全面落实公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在孵企业减免不少于2个月的办公、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租金的政策。
适当调整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对企业在研项目受疫情影响的,市级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间可延长6个月;杭州市防疫一线和赴湖北支援医疗队人员主持承担的市科研项目,结题时间可延长1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科研攻关项目采用一次性全额拨款支持方式。
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实行“全零跑”,通过“告知+承诺”的方式,全流程网上“不见面”办理。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措施。杭州高科技担保公司为本市各类科技型企业提供50万元额度内的应急担保;2020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项目,担保费原则上按照原担保收费标准的80%进行收取;向企业提供担保的2020年3月31日前到期的银行贷款,合作银行同意进行延期的,可按原有合同条款继续给予担保延期;2020年3月31日前到期的贷款,合作银行无法进行延期且企业无法自主还款的,经简易审批流程,可继续给予同额度续贷担保至2020年5月31日。市科技周转资金开通互联网电子签等方式推出便捷审批通道,直接放款给企业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对因疫情防控要求,造成企业未能及时归还周转资金的,经审核通过后,免收企业逾期利息,不纳入企业征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