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东
近年来,卢家巷实验学校与东安实验学校按照武进区教育局“城乡学校结对”安排,进行了联盟办学的探索。两校以建设结对共同体的形式,互学共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共进。
一、 文化共融,获取新动能
两校均有百年办学历史,形成了各自的学校文化。卢家巷实验学校的“儒实文化”、东安实验学校的“养正文化”成为各自发展的思想引擎,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互动交流,两校理解认同对方的教育主张,并在研究和借鉴中形成共识,实现了文化相融。针对既有小学生、又有初中生的实情,两校将传统思想与现代要求统整,进行“养正”“养志”的长程教育设计:小学—童蒙养正—以“十好教育”“五百工程”为抓手,以实践体验为策略,通过环境的熏陶、课程的滋养、活动的锻炼,培养端正的心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少年养志—通过增加经典阅读量、社会实践活动量,追求崇高理想,培养宏远志向。学校引导教师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学习体悟,积极有为,躬行实践,养育仁爱之心,恪守有序之礼,探求中庸之道,以建设求真务实、温良谦恭的教师队伍。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为重点,推进学术文化建设;以行政文化、办公室文化为重点,推进行为文化建设,建设儒风厚重的学校。
二、 资源共享,搭建新平台
两校打破校际资源封固,吸纳、集聚各自资源,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效能。在多次的互动共研活动中,两校的学科骨干和领军人物或示范教学,或讲座评述,展现了风采,引领了专业发展。卢家巷实验学校的“儒实文化”“十好教育”“五百工程”“草根研修”,东安实验学校的“养正文化”、少年军校、“习惯与人生”教育,都给对方以启迪和借鉴。结对以来,两校教师共同开展了多次与名师专家面对面活动、教研员来校指导活动、送培上门活动,共享智慧,共同提高。
三、 智慧共生,探索新样态
两校针对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等方面,开展学习、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动。
一是建设管理共同体,提高管理水平。双方就常规管理、文化建设、师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相互借鉴。卢家巷实验学校探索“基于精细管理的精智管理”;东安实验学校强化了以问题为抓手的“三精”管理—态度精心、过程精细、结果精致。根据学制特点,双方共同探索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衔接。两校的各部门经常就日常工作和特色建设进行研讨,互启智慧,优势互补。卢家巷实验学校德育致力于“儒实娃”核心品质的养成,东安实验学校着力于“蒙以养正”的实践。卢家巷实验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系列化开发,建设“儒实”课程群;东安实验学校增加“迷你”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两校在校园足球开展、后勤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是建设教研共同体,提高教学水平。双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关键能力的提高、课堂模式的建立,以研讨会、观摩课、沙龙等形式,开展教研组结对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两校教研活动互相开放,观摩研讨各类课型,覆盖了各学段、各学科。“扎实灵动,优质高效”的“儒实”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建立,“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每课必清”的高效课堂正在建设。
三是建设教师培养共同体,提高队伍素质。双方以主题式草根培训为主要方式,联合开展校本研修,并将联合培训工作纳入双方师培计划。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身边人培训身边人、身边人学习身边人”的形式,实现共同提高。加强了教师、班主任之间的联系,自主结对,进行教育教学探讨与研究。
“结”寓意吉祥,“对”为连接成双。结对以来,两校坚持“细”“实”“精”“深”的原则,将结对工作覆盖到每个层面,细化到每个方面,具体到每个环节;注重落实,讲求实效,因变而异;精心设计不粗放,精细执行不折腾;深思案例,深研课题,深耕文化,携手共进,取得了新发展。卢实(卢家巷实验学校)形成了“科学有效、规范人文”的学校管理样式,形成了“知情启迪、行为巩固”的德育方式,形成了“扎实灵动、优质高效”的“儒实”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草根实践、培训培养”的校本研修范式;连续九年荣获武进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创建了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蘇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东安实验学校中心工作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更加鲜明,师生及学校的发展更加和谐。
两校同行,贵在共进。在结对办学的实践中,两校坚持高标准,精细谋划,扎实研究,聚力相融,砥砺创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共同追寻理想的教育。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