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荣
精准审题是高考任务驱动作文行文的基础。立意失误,则行文偏颇;立意单薄,则文寡淡无味;立意高远深刻,则文扎实而动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审题立意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审清材料内涵,树立整体意识
要读懂材料。如2015年的全国课标Ⅱ卷,材料讲了三个人物的事迹—大李、老王和小刘,问这三个人中谁更具风采。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很多考生会习惯性地从大李的事迹里找出“创新”二字,然后开始写一篇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从老王的事迹里能抠出“爱岗敬业”四个字,大谈特谈爱岗敬业之后成功成才;也会有人从小刘的事迹里抠出“酷爱”两个字,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证明热爱是多么重要。这种做法属于片面审题。其实,三个人既有区别,也有共性,都有风采。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先对“当代风采人物”的概念确立自己的标准,接着对比三个候选人的差异,在分析差异时,结合人才与时代的关系综合思考,突出对比权衡的过程,突出“更”,体现自己的价值选择。
二、 明确写作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要注意内容指令和形式指令。内容指令包括情境角色指令和思维指令。以如下练习为例: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过程列出了“禁止情形”。《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给“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提出你的意见与希望。
该试题给学生设定了三种角色,写作时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一种,这属于角色指令,也为学生写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如以教师的身份,可以写从教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提出惩戒权对老师权益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于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学生的身份写作,可以希望规则能够禁止对中小学生当众惩戒,禁止毫无意义的体罚以及过于繁重的体罚,希望惩戒权不被滥用。而文体要求及写作对象是形式指令,确定文章应该涉及的主要内容,写作时应明确文体的格式要求以及语体特征,如2019年课标卷I要求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封倡议书,写作时应明确受众,以充沛的感情、无懈可击的说理来感召读者,从而实现倡议内容的表达。
三、 明确任务类型,符合社会价值倾向
明确写作任务之后,要厘清情境内在逻辑,明断是非曲直。如2015年课标卷: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开车时接打手机,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对于小陈举报自己父亲的行为,我们不能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批判,材料提供的背景也不容忽视:驾驶汽车时接打电话容易令司機分神,继而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置家人和自己生命安全于不顾的危险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故而写作时决不能为陈父的危险驾驶行为申冤。针对小陈的行为,我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指出其举报行为于情不合。我们针对家人的一些不当行为,是否可以换一种更为宽容合理的方式呢?命题者没有对材料中的做法与立场做出评判,但我们的立意应当旗帜鲜明,符合社会价值取向。
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审题能力、写作思维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拨开重重迷雾,找到最佳立意,写出令人称道的作品。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