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刚 孙丹
摘 要: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粮食安全关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研究表明,受人口增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对粮食的需求较强,保障粮食安全十分必要。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结构和现状,研究了我国粮食供求和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路径。
关键词:粮食安全;进口贸易;贸易自由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7-002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粮食与人们生活、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粮食安全对我国非常重要。2005年左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关注。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日趋明朗,粮食进出口贸易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1]。
机遇与挑战并存,贸易自然也伴随着风险。我国在开展粮食贸易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粮食安全保障。我国是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十分巨大。我国国内粮食供应压力很大,为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粮食进口贸易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国际粮食市场的重要进口国。粮食进口贸易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2]。
1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
1.1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进口快速增长。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落后的农业科技水平导致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上升,间接带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同时,国际粮食价格下降。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粮食进口迎来了机遇。耕地面積减少等,也是推动我国进口粮食增加的重要原因,对我国粮食市场带来一些冲击。
我国生产的粮食种类很多,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与发达国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粮食贸易对我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我国粮食贸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粮食贸易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较为广泛和深刻。农业是我国的根本,我国正在努力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大量进口对本土品牌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是国际市场变化直接影响国内市场。气候、能源等不可控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市场动荡。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国内市场的风险[3]。
三是对粮食安全增加更多风险。在更加开放的局面下,粮食市场也会越来越活跃。但成本提高和政府政策支持可能使市场失去活力,从而失去与主要出口国一较高下的可能。
1.2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结构分析
从粮食品种结构看,我国粮食品种主要是大米、小麦和玉米[4]。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进口贸易逐步以大豆为主,大米和玉米进口只占进口总额的一小部分。近几年我国大豆生产量很低,国内需求得不到满足,对进口产生极强的依赖性。从总体来说,我国玉米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生产。随着科技进步,我国水稻和小麦发展势头相对良好。因此,小麦、玉米和大米进口占粮食进口总量的比例相对较低。
2 影响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因素
2.1 耕地资源因素
很多人认为我国耕地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土地广阔,耕地潜力非常大,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人多地广降低了平均化比率,国土面积并不等同于耕地面积。我国有很多并不适合种植的土地,比如沙漠、高山、冻土等。另外,还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例如工业废水排放、生活垃圾等,使我国可用的土地资源更加稀少[5]。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更加重视。除对谷物的需求外,人们对蔬菜、肉类的需求逐年递增。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巨大,在不得不依靠粮食进口贸易的情况下,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
2.2 国内粮食供需结构因素
2.2.1 粮食生产总量
粮食生产现状包括种植面积、产量和粮食总产量。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粮食播种和收成情况。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和产量直接相关。
如图1所示,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60 194万t。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为60 703万t,比上一年的粮食生产总量高出509万t。2015—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62 144万t、61 625万t、61 791万t。2013—2017年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产量增长乏力。
2.2.2 粮食需求总量
由于粮食消费缺乏具体的数据统计,因此在粮食储备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净进口之和作为参考。2013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超过7 000万t,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为7 250万t,2015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为9 422万t。2016年1月至6月,我国粮食进口量达5 664万t。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达13 062万t。由于国内消费量与日俱增,我国粮食进口量呈不断增长趋势。
2.2.3 粮食供需结构分析
以2013—2017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和进口粮食总量的数据对比来看,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为60 194万t,粮食进口总量超过7 000万t。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为60 703万t,比上一年粮食生产总量高出509万t,但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依然有7 250万t,相比上一年有增无减。
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2 144万t,较2014年有所增长,但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为9 422万t。2016年和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61 625万t和61 791万t,但2016年1月至6月我国粮食进口量已达到5 664万t,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3 062万t,创下新高。
由此可见,虽然2013—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都很高,但由于国内消费量不断提高,我国粮食进口量呈不断增长趋势。我国粮食供需不均,粮食需求量大于粮食生产量。
2.3 人口因素
我国是人口大国。2018年1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3.900 8亿人。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上二孩政策开放,未来我国人口数量依然会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改变,居民对粮食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温饱,而是更加看重安全。由此可见,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
3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问题
3.1.1 对外依存度大
近年来,我国粮食出口急剧下降,粮食进口不断增加,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进口国。据统计,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达到13 062万t,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1%。长期粮食进口加大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对外依存度。
同时,我国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比国外要高出许多。以美国为例,我国生产玉米和大豆的成本比美国分别高出53%和39%。在生产成本中,我国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高于美国,导致我国粮食种植总成本较高。受土壤、种子、技术等方面影响,我国粮食单产低于美国。与国外低价粮食相比,我国自产粮食没有竞争优势[6]。
3.1.2 进口市场过于单一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大多集中于美国和东南亚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相关粮食品种进口方面处于垄断地位。我国需要从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粮食,但国际粮食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我国在价格方面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大,且随时会面临粮食价格上漲的风险。
3.1.3 进口粮食运输成本较大
粮食海上进口运输的费用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从产地到出口港口的费用,也就是内陆运费。二是从出口国港口到我国港口的费用,也就是海运费。内陆运输主要采用汽车和铁路运输,海运则主要使用驳船运输。
随着世界油价上涨及全球干货海运量增长,粮食海运费不断增加。除运输费用以外,还要考虑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损耗等,这都加大了粮食运输成本。
3.2 原因分析
3.2.1 我国耕地资源人均较少
我国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前3,但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相关政策确立的保底耕地数为“18亿亩”。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物品质和健康。我国粮食生产难以达到自给自足,粮食进口十分必要。
3.2.2 粮食进口贸易是卖方市场
我国粮食进口集中于美国和东南亚。粮食进口受到粮食出口国当年粮食产量、政策以及政局的变化等影响。例如我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大豆,美国进口大豆比例约占大豆进口总量的60%。假如美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大豆减产,或是出口政策作出对我国不利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到大豆出口总量及出口价格。这对我国是极为不利的。
3.2.3 运输方式落后
运输方式要根据货物品种、性质和形状来选择,还要考虑运输期限、成本、距离和运输的批量。粮食是大宗货物。综合考虑以上各种条件后,最为合理合算的运输方式是海运与内陆铁路运输相结合的方式。海运速度慢且途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货品安全。在海运转铁路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增加了成本。但目前没有可以取代海运的更为廉价且适合运输粮食的方式。
4 完善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路径
4.1 宏观战略
4.1.1 正确认识粮食安全与粮食进口贸易的关系
粮食保障“自给自足”是指国内生产的粮食可以完全满足人们需求。“自给自足”模式对粮食安全要求绝对性,可能导致国家整体农业效率的丧失。此外,为维持高的粮食自给自足率,必须对国内粮食生产进行高度保护,这与WTO规则相违背。
纯粹的“贸易自由化”模式也是行不通的。这种模式太过重视市场和贸易的作用,忽略了最优选择下的生产和发展,将会形成潜在危险。
结合现实来看,我国并不能在粮食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和完全自由化交易。我国粮食保障的安全模式应该是两者之间的平衡模式,要根据现有环境,寻找最优方案,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4.1.2 推进国际战略合作
随着粮食市场种类不断增多,贸易多元化逐步呈现。要想发展好粮食贸易,必须把国内外市场资源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控制。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也是对国内市场安全的一种保障。在合作时,要从战略合作目标、重点合作国家和合作内容等方面具体规划,细分战略步骤,创造共赢的局面。要坚持我国粮食安全原则,积极学习国外粮食安全策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 微观战略
4.2.1 建设服务型粮食贸易制度
建立粮食进口管理体系的技术方案,并使其符合国际粮食质量标准体系的规定。建立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措施,尽快实行销售许可制度。加强和世界各国的合作,从贸易的各个方面进行改善,减少贸易壁垒,注重粮食品质,提高我国粮食的竞争力。在国际法的基础上,与出口国签订协议,打破贸易垄断壁垒,稳固两国关系。
4.2.2 建设和完善粮食期货市场
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取消对粮食价格的统一管制,粮食进口问题才会更加容易得到解决。应遵循沿海和内陆、经济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批发市场的管理力度。
在此基础上,完善期货市场,推动粮食交易。粮食期货市场应该以实货为主,其他为辅。建立规范的粮食期货市场,使粮食交易更加成熟。
4.2.3 调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
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年公布的“一号文件”都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2020年中央文件的主题十分明确,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应该为农产品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利用国际市场优化国内农产品供应结构,鼓励优质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开展跨国经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全面打击农产品走私行为。
4.2.4 突破技术瓶颈,加快“走出去”步伐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粮食产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实现技术创新,我国粮食产量将大幅增加,不仅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也可以实现出口。十六大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七大和十八大仍然把这一战略作为重心,认为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走出去。我国粮食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5 结论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粮食进口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长远来看,仍然有一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1)从宏观角度来看,要正确认识粮食安全与粮食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要持续推进国际战略合作,以加强我国粮食安全。
(2)从微观角度来看,要建设服务型粮食贸易制度。建设和完善粮食期货市场,加强对市场的管理,调整粮食和农产品进口贸易结构,使我国粮食进口真正满足需求。
(3)从生产角度来看,要积极突破粮食生产技术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J].理论参考,2015(6):15-20.
[2]倪虹兴.我国重要农产品产需与進口战略平衡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12):18-24.
[3]陈锡文.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二)[J].黑龙江粮食,2015(2):14-16.
[4]陈立红.简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J].新农村(黑龙江),2017(11):28.
[5]叶兴庆,秦中春,金三林.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迫切需要改革[J].环球财经,2016(2):13-17.
[6]陈军,封慧茹.基于价格需求弹性及成本视角的我国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选择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9(9):
11-1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JYB09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BJY152)。
作者简介:李维刚(1969—),教授,研究方向:粮食安全。
孙 丹(1977—),副教授,研究方向:粮食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