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花卉学》思政课堂建设初探

2020-04-28 05:58陈青青
园艺与种苗 2020年2期
关键词:花卉思政课堂

陈青青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为了迎合当前高校学生成长的需求,促使学生建立明确正向的德才观念,更加健康积极地走向社会,成长为我国的栋梁之才,高校思政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融入路径,让肩负中国梦的青年一代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花卉学》是福建农林大学针对园艺专业学生开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32 学时、2 学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花卉的种类分类、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卉繁殖、栽培技术措施等,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具有独立的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化花卉产业发展,以及包括环境园林绿化、美化、香化的需要。

近年,随着教学改革浪潮的不断高涨,福建农林大学《花卉学》教学也经历了许多探索革新,尝试着将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但仍存在不少弊端。如:课时变少,使得老师们越来越多的忽略思政内容,只专注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教学方式单一,授课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不高;课堂人数较多,教学互动效果较差;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后不复习,考试临时抱佛脚,知识掌握不扎实等。

1 “雨课堂”在《花卉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及各种信息互联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代的大学生更加喜好从网络平台上获取更多、更新、更多元化的学习资讯。“雨课堂”是2016 年6 月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2],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PPT 相融合,教师可通过平台向学生发布教学视频、习题等,实现课前和课后的预习复习;并可在课堂上发布习题进行实时答题,与学生进行弹幕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进度。“黑板+PPT+移动终端”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气氛和课程体验。此外,利用MOOC 在线课程平台,摘录与上课章节有关的内容发到学生手机中,让学生广泛吸取有意义且有趣的花卉知识,增强为国家和人民学好《花卉学》的使命感。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以加强思政课堂建设效果,笔者将课堂分成课前、课中、课后3 个环节,对“雨课堂”在《花卉学》的教学3个环节中的应用及如何融入花文化思政课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施过程如表1。

2 基于雨课堂的思政课程建设

2.1 传承历史,塑造美好心灵

在花卉学教学中,笔者将课程内容转化成思考题,提供相关课程的名师讲座影音资料,筛选与花文化相关的小故事、历史典故等,通过微信“雨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及兴趣,学生还可以通过故事学习到历史知识,对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大帮助。如在讲授宿根花卉菊花时,笔者在课前推送黄巢、陶渊明、《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做的菊花诗。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从这几首菊花诗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最后总结我国的菊花文化,并从诗歌当中分析我国古代菊花主要栽培品种的形态特征,进而引入现代的切花菊分类及花期调控技术。

通过课前推送和课堂的导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菊花作为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在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更深刻地理解菊花文化的内涵。不同作者、不同读者对菊花、对诗歌的理解都会有不同,作为隐逸之花的菊花,不仅是歌颂文人高风亮节的花卉,而且还能是展现诗人阔达心胸和远大抱负的花卉。通过学习,唤起学生的美好联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2.2 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笔者专门在MOOC 在线课程平台和相关网络搜索平台上,查找能让学生提升好奇心的课外花卉教学资料,也将之引入PPT 教案中。教学过程使用有趣的呈现方式,增强课堂美感,提高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应掌握的课程学习目标,对内容不断积累、反思、创新,将教学课堂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使学生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对学习充满期待与遐想。课后提供相关的花卉知识文献,以便学生平时阅读,同时结合实地、实景、实训教学,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美丽的花卉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可以引其入肴,制成各种美容化工用品,陶冶身心,闻香祛病。将花卉食疗、药疗的功效引入课堂,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第一节绪论课中,介绍花卉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在课后推送了一份作业:5 人一小组,调查校园内的芳香花卉。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芳香花卉的种类,并且亲自闻香,感受这些花卉对身心带来的影响,小组讨论后完成一份报告。通过调查讨论完成的作业,跳出了传统作业埋头伏案的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生动。并且通过亲身的感受,同学们体会到花卉学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对学习花卉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表1 “雨课堂”在《花卉学》课堂中的应用

2.3 了解市场,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花卉业的学生,如果只掌握花卉种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时时了解花卉行业当前市场动向及发展趋势。通过数据库资源分析、市场调查与分析,了解花卉行业市场竞争情况、上下游产业的服务与需求、花卉市场的供求现状,以便为行业提供发展规模、速度、产业集中度、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品价格、效益状况等重要的信息,且为全行业研究预测未来几年花卉行业市场的供求发展趋势。

任何国家,一个产业的兴起,都有其身后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据统计,2016 年我国花卉产业种植面积达133.04 万hm2,共创造产值213 亿美元,1万hm2单位面积产值为1.60 亿美元,而2015 年,美国15 个州仅用7.13 万hm2的花卉产业种植面积,创造了168.92 亿美元的产值,1 万hm2单位面积产值达到了23.69 亿美元[3]。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不仅让我们看到差距,也看到了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前景和提升空间。笔者在介绍花卉的同时,会在课前推送一些花卉的主产国,如荷兰、日本、德国等花卉产业发达国家的栽培与市场信息、国内外栽培的历史及市场消费特征、权威人士和部门的“我国花卉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如何开发花卉市场等资料,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市场实践,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些花卉的生产背景及市场前景,扩充全行业视野,为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

2.4 激发潜能,端正专业思想认识

笔者在课前课后,有意收集我国花卉产业的历史、花卉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花卉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国家领导人对花卉产业的重视与指示等网上资料传给学生,宣传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花卉宝库”(全世界花卉约有3 万种,原产于我国有近2万种),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要求他们认清花卉行业还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领域,如品种研发滞后、质量不高、发展水平不均衡、低水平重复建设、设施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4-5]等;也告诉学生,我国发展花卉园艺产业还是有明显优势且潜力巨大,如花卉文化历史悠久、花卉(含野生)资源丰富、消费人群与需求不断扩大(2016 年世界人均盆花和鲜切花年消费额约20 美元,我国仅0.5 美元)、就业潜力巨大(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力水平稳步提升。教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花卉工作,热爱祖国的花卉事业,激发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自信心和振兴我国花卉产业的责任感。

2.5 重视创新,为产业发展发力

此处的“创新”包含花卉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提升、企业管理创新等。花卉本科学生毕业后,从事花卉事业,不可避免要接触到这些。花卉业要成为优势产业,科技与管理创新是关键。教学过程中,笔者课前课后及时为学生提供花卉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选育、花卉休闲观光场景设计、花卉组培与苗木生产示范、花卉保鲜与运输等诸多最新科技视频及文字资料,还涵盖温室设施、栽培基质、灌溉设备、园林工具、花盆容器、肥料药剂、荷兰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等诸多方面。告诉学生,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地位、行业优势和效益的提升,才能切实促进和带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他们要有为国家花卉发展而终身奋斗的担当,以做大做强我国的花卉产业为己任。

3 结语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已不适应现在的专业教学需要,雨课堂、PPT、MOOC 等都是现代教学工具,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产生良好的效果。在花卉学教学中,将课程内容转化成思考题,提供相关课程的名师讲座影音资料,合理组合与灵活推荐各类花卉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在当今网络与大数据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将网络上各类花卉知识科学融入大学生的《花卉学》教学,势在必行。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丰富了花文化宝库,奠定了花产业当前格局。如今人们写花、产花、售花、用花,以花为载体,赋予花精神,同时更重要的是应不断创新、发展、壮大花卉产业,这就需要培养大量花卉人才。因此,将雨课堂等的花文化知识与方法,通过PowerPoint 和微信,融入《花卉学》的课堂建设,覆盖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个教学环节,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爱花情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向上的性格,为国、为民致力花卉事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花卉思政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