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彤 米莹
研究背景
问题的提出 一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水平。2018年1月,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適应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
时代发展的多方位变革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教师从知识的教授者转变为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管理者,教师急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并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另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日益关注,教育经费、资源的大量投入,家长对子女教育期待的不断提升,促使教师更加关注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是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突破瓶颈.成熟期小学教师群体的出现,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产物。成熟期教师在从教十余年后会进入一种稳定状态,绝大部分教师在这一阶段不能成为任教学科的教育专家。从“成熟期”向“成就期”转变的过程是漫长的,有的教师甚至终身都不会实现这种转变。无法转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以及进入职业倦怠期工作热情减退等,都是影响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而成熟期教师自身很难对以往的知识和能力做出否定与扬弃,急需外在支持与帮助。
三是课题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校发展。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是一所有着近四十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学校现有专业教师143人,平均年龄40.85岁。其中教龄10年以上的成熟期教师115人, 占教师总数的84.56%。成熟期教师中取得一级以上职称84人,占成熟期教师总数的73%。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成熟期教师占比偏高,因此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学校整体平稳发展的同时,学校希望建立一种长远有效的激励机制,探寻一条适合成熟期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基于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现状,立足于成熟期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发展。探索提高学校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希望基于成熟期教师的现状和不同需求,以“特色教师工作坊”为平台,确定促进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和管理措施,促进学校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为其他学校成熟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实践案例。文献综述
核心概念界定 一是成熟期教师。成熟期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指专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教师.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凯兹关于学前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中。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国内外多位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研究。通过他们的研究发现,成熟期教师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首先,教学年龄一般在10年以上。
其次,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风格,工作和教学能力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相对稳定的水平。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精准分析教材,能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最后,专业发展处在高原期,容易产生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也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专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对照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将成熟期教师界定为:教龄满10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初步具备科研能力,能在教师中起引领示范作用;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熟且有提升潜力的教师。包含我校教研组长,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区青骨及初具特色的教师,共计42人。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江西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何声钟教授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历程与目标取向》报告中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辽宁师范大学刘万海教授则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从两种表述的比较中,可得出一些共性特征:一是强调发展要素的内生性、 自觉性:二是基于过程理解的阶段性与动态性:三是发展状态的非终结性。
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成熟期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实践和创新,逐步走向特色教师的过程。成为特色教师是我校对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是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具备的各种理论与素质的综合水平。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明确地将小学教师的教师专业素养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三个维度涉及13个领域和58条具体要求。《专业标准》是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测量教师专业素养的工具。
本课题的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我成熟期教师具备《东方小学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要求的综合水平.《东方小学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是基于《专业标准》,结合我校对特色教师的要求制定的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包含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示范培养、人际关系四个维度57个指标。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对于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通过梳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国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或教师培训项目来进行。“实用化”是国外教师专业培训的共同特性.这些培训都基于本国或本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制定,针对性强。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实施途径的文献资料很少,实践研究成果可参考的也很少。而国内对于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多集中在初高中教师或某个学科教师领域。对于成熟期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还很少。
此外,以上研究均基于成熟期教师这个群体,以个人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发展主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是教师本身自觉、能动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获得专业成长,顺利度过瓶颈期。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探讨目前我校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據我校成熟期教师个体差异及自身特色,以创建“特色教师工作坊”为主要途径,着重于研究特色教师塑造过程,以工作坊内的成熟期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整个教师群体,进而促进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究设计
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发现阻碍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找到促进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通过开展实践研究,形成案例,同时形成我校成熟期教师的管理机制。
研究内容 一是东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即:
东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卷调查。
东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二是东方小学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即:
我校成熟期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我校成熟期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我校成熟期教师示范指导能力指标的研究。
我校成熟期教师人际关系指标的研究。
三是东方小学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路径的研究.即:
成熟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
成熟期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
成熟期教师示范指导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
成熟期教师特色挖掘途径的研究。
四是东方小学成熟期教师管理制度的研究。即: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套我校对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并通过多维度的综合考评,对我校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度进行评价。
研究方法 一是行动研究法。我们采用勒温((K. Lewin)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步螺旋循环模式,开展研究活动。对我校评选特色教师,建设“特色教师工作坊”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分析学校在塑造特色教师方面的成效,提出改进方案。
二是文献研究法。对于国内外文献与现有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情况的掌握,主要采用文献法,既掌握国内外教育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又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实践操作文献。
三是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我校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全面了解和掌握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四是个案研究法。对于我校“特色教师工作坊”的成员进行个案研究,记录每位特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个体实证。展实施途径。
三是研发《东方小学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并利用此评价工具,对我校成熟期教师进行专业素养前测。
课题研究中期(2019-至今)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多种形式提高成熟期教师学科教学能力。
建立大小教研组,双线运行优化教研模式。大教研组以学科为分类标准,大教研组活动重点放在理论引领与课堂教学上,形式多样化,有专家讲座、读书心得交流会、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引领课等,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小教研组即我们常规的年级教研组。小教研组以主题研究形式开展日常教研活动。
二是形成网格化课题研究模式,提升成熟期教师科研能力。
我校现有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8项,课题负责人均为工作坊内成熟期教师。但多数课题都是个人课题,仅是课题负责人承担。为了使这些立项课题可以深入研究,体现研究价值.课题承担人结合立项课题,通过坊内教师共同探讨确定分坊的小课题。将小课题与立项课题相结合,形成网格化课题研究模式。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从点状变成网状,形成课题研究团队。成熟期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提升科研能力。
三是成立特色教师工作坊,组建特色教师团队。
2018年10月,课题组组建“特色教师工作坊”领导小组.确定工作坊组织架构、形成活动方案。
2018年11月召开“特色教师工作坊”启动会。工作坊总负责人王校长宣读工作坊活动方案、成员申报条件,组织教师申报。
通过“指定+自愿”申报方式,确定工作坊成员名单。工作坊成员即本课题研究的成熟期教师,共计42名。其中包括市骨2人、区骨16人,区青骨11人,校骨10人,教研组长3人。
2019年3月,召开“特色教师工作坊”揭牌仪式。明确工作坊的目标、活动形式及考评制度。工作坊内按学科分成六个分坊,选出分坊坊主。
工作坊成员进行专业素养前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分析。
开展“东方教育学派论坛”和“东方教育学派大家谈”活动,成熟期教师对自身特色进行初步挖掘,为下阶段做准备。
四是确定我校师徒“立体培养模式”及考评制度。
2018年9月,我校举行“师徒结对”仪式,85名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确定我校师徒“立体培养模式”及考评制度。
多次开展师徒间的教研活动。2018年9月至今,共开展“师傅示范课”“徒弟汇报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研讨活动共计4次。成熟期教师带徒弟的能力有显著提升。研究过程
本课题于2018年6月被确立为通州区重点课题,2018年10月被确立为北京市规划课题。
课题组总负责人:何永彤校长。
课题组核心成员:主抓教学的领导干部和市区骨干教师。
课题研究至今,完成如下工作:
课题研究初期(2018.9-2019.2)
一是基于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制定《东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形成《东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二是结合调查报告,通过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确定我校成熟期教师专业发阶段初步成果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一是研制了针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课题组在借鉴《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设计了《东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个维度调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反思能力;专业情意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成就感、 自我发展意识。
二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本情况分析:
课题组利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我校专业教师共143人,回收问卷136份,占专业教师的95.1%,未参与问卷的教师7人,包括临退休或刚退休返聘教师4人,病休教师3人。
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调查显示,从年龄结构上看,我校35岁以上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0.4%,其中40岁以上教师占64.3%。教龄5-10年教师占17.09%, 10年以上教师占82.1%。从学历层次上看,我校教师最高学历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但原始学历是中师的占58.97%。
优势分析:
通过对问卷中教师的各项专业素质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校教师有以下优势:
首先,大部分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本次调查表明,75%以上的教师自评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能够从容应对目前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占优势的是学科知识,其次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通识性知识。
此外,我校教师主观上对他们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肯定的,这可以从选择“很好”和“较好”这两类肯定性评价的教师百分比之和中看出,教学设计能力为81%,组织与实施能力为66.3%,激励与评价能力为83.05%,教学反思能力为70.7%。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上的优势,源于我校教师的人员结构。我校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占82.1%,各级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占33.4%。这些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其次,大部分教师有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问卷通过询问教师“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状况是否感到满意”,以了解教师的专业成就感。调查结果显示, 占64. 3%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35. 7%的教师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这说明我校教师的专业成就感较高。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情意。
问卷通过询问教师“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前景是否有目标和规划”, 以了解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有87.2%的教师表示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这说明在副中心时代背景下,大部分教师清楚自身发展需求,专业发展意愿强。这一结果,对本课题深入开展研究,推动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存在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
问卷显示,66%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提出“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模式”的迫切愿望。这说明,这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身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了解,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究其原因,可能是这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的稳定性,所执教的学段较固定,参与外出培训机会少,自身学习能力不强所致。而骨干教师中存在这样问题的占比仅为6.2%,说明骨干教师主动学习意识强,经常参与多方组织的教研活动,能够更多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因此,我们不仅要让骨干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要为10年以上的普通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其次,大部分教师专业信念不够坚定。
问卷的第14题是通过“假设可以重新择业,你还会选择做一名小学教师吗?”来调查教师专业信念的发展现状。从调查结果看,有16.8%的教师选择一定会,有22.4%的教师选择绝不会,其余更多的教师(占60.6%)专业信念不坚定,这说明专业信念发展总体情况不理想。因此,这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 自我促进专业成长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与当今社会教师地位不高,收入偏低,职业幸福感下降有很大关系。而且,教师进入成熟阶段后相对稳定,出现了职业倦怠,也使得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需求降低,安于现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信念课题组需重点关注。
第三,大部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缓慢。
从近三年发表或获奖论文情况看,20.51%的教师从未发表或获奖。31.62%的教師选择1-3篇。从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看,29.91%的教师从未参与或承担课题,承担区级以上课题教师仅为18.3%。说明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科研意识,没有将经验转化成研究成果,因此教科研能力提升缓慢。
以上的调查结果及分析,基本体现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为我们选择研究切入点,制定具体的研究路线,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是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的诊断研究。
研发《东方小学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
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课题组最终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成熟期教师”即我校“特色教师工作坊”的42名成员。为了解成熟期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课题组研发了《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并对42名教师进行了前测。
评价指标在《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分为课堂教学、科研能力、引领示范、人际关系四大维度,共59个指标,对成熟期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引领示范能力等进行测评。
前测结果分析:
通过前测,我们了解到,坊内成熟期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和学生、家长、同事多方满意度均能达到优级。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首先,科研能力不足。
集中体现在每学期论文发表次数少、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少,阅读专业书籍或期刊少,课题研究相关知识与方法不了解等。
其次,教学风格不突出。
87.7%的教师在“个性鲜明,特色突出”一栏打分为“优”,但却没能写出“特色之处”。说明教师有形成个人特色的意识,但缺少深入思考和剖析。
因此,如何提高成熟期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挖掘成熟期教师的教学特色成为课题中期重点研究的内容。
第三,形成了成熟期教师自我分析表。
工作坊的成熟期教师都根据前测结果进行了个人自我分析,完成“自我分析表”。对自己的专业现状、优势与不足、爱好、特长、困惑、个人风格、研究意向等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了专业发展目标。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路径的研究课题组也根据成熟期教师专业素养测评的结果,确定了我校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即:
一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成熟期教师学科教学能力。
我校围绕“以学生为本,聚焦实际获得”的教研主题,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努力使教研活动内容专题化,学习主题序列化。
首先,组内集体备课,达成共识: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同时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带到集体备课中交流,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刚才语文一组展示的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
其次,研磨课堂,规范环节:在集体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法、学法,将课前课后说课相结合,解决课堂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夯实校本教研。
第三,注重反思,总结经验,积累案例。教师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梳理成案例,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共开展市区校级教研活动26次,其中共有48名成熟期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中,杨小东主任获得区“秋实杯”一等奖。
二是利用网格化课题研究模式,提高成熟期教师教科研意识与能力。
首先,面向全体,专家引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课题组于2019年3月举行了“特色教师工作坊”的揭牌仪式,聘请北京市教育学院王志明为工作坊理论与实践导师。王博士为成熟期教师做《教师反思工具的运用》讲座,王老师利用排队策略、画图策略,以活动的形式告诉老师如何进行反思以及反思工具怎样运用。这次讲座改变了教师对于理论学习的习惯看法,大大提升了工作坊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其次,面向工作坊成员,分坊课题研究,形成研究团队。
本学期,各分坊结合坊内成员自我分析表的研究意愿,确定了分坊研究课题。
这其中既有新确立的校级课题,也有在区级立项课题基础上形成的小课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成熟期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第三,面向个人,一对一的课题指导。
我校成立了“课题指导小组”, 由教科研主任牵头,教科研骨干教师参与。随时对成熟期教师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其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三是依托特色教师工作坊平台,挖掘成熟期教师自身特色、形成个人风格。
首先,制定方案,明确职责。
形成《东方小学特色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坊的目的、 目标、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完成了《特色教师工作坊成员手册》和考评量表的制定,便于成员积累过程性材料,形成成果。
其次,开展活动,挖掘特色。
通过特色教师工作坊,塑造特色教师,初创东方教育学派,促进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是我校“十三五”规划中的美好愿景。何为东方教育学派?每位教师的理解并不相同。本学期,学校组织了“东方教育学派大家谈”活动,校长率先垂范,在“东方教育学派论坛”中做《我心中的东方教育学派》分享。随后,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纷纷进行研讨,阐述自己心中的“东方教育学派”.此活动的开展,坚定了我校教师的专业信念。也使“东方教育学派”的概念渐渐清晰,为下一阶段,教师挖掘特色奠定了基础。
第三,搭建平台,展现风格。
在成熟期教师中,有些教师己初显个人风格。比如杨帆老师文学底蕴深厚,是区传统文化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校国学组的核心成员。她喜欢传统文化,热爱吟诵,她所带的班也以吟诵作为班本课程。于是,课题组为她搭建展示的平台,在全校班主任工作会上做《国学经典打造典雅班级》的经验交流,将她的特色进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师徒“立体培养模式”,提高成熟期教师指导示范能力。
我校将原有“平面培养模式”改为“立体培养模式”:实行一師多徒或多师一徒制,有的教师既可上拜师傅,又可下带徒弟,因人而异,确定目标。师徒结对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师傅的责任和徒弟的任务,及考核管理办法。使成熟期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秀,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不仅如此,我校成熟期教师还与永乐店中心小学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多次通过手拉手教研活动上师傅示范课以及对徒弟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又提高了带徒弟的能力。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学校在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上有了不小的突破和进步,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一是继续加强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案例研究。将成熟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录,及时总结,保存过程性材料。
二是关于研究效果的进一步梳理。研究效果如何梳理,还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三是进行成熟期教师管理机制的研究。下一阶段,针对成熟期教师的管理机制,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小学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ADFB18029”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